航坞社区是瓜沥镇向西开发的新区。 1994年成立航坞居民委员会;2003年由原航坞居委会和东灵居委会部分地域组建为航坞社区。 |
1949年5月后,瓜沥镇由原来的一、二、三、四保,建立4个居民村;到1982年调整居民村时,一村为塘下高,二村为殿下,三村为前高,四村为於家溇,另增设外湖村;1985年增设南闸新村;到2003年居委会改为社区,由原来的塘下高、南闸新村的全部居民和殿下路东的殿下居委会部分居民以及红友桥直路东德外湖居委会部分居民组建成塘头社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瓜沥镇由原来的1、2、3、4保,建立四个居民村;到1982年调整居民村,1村为塘下高,2村为殿下,3村为前高,4村为於家溇,增设外湖村;1985年增设南闸新村;2003年居委会改制社区时,由原来的於家溇居委会和红友桥直路西的部分居民、外湖居委会的居民、殿下路西的部分居民、殿下居委会居民组建成芭蕉砚社区。 |
1992年组建东灵居委会;2003年由原东灵居委会和前高居委会的部分地域组建成东灵社区。 |
1997年因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建设需要,瓜沥镇大园、群合、新桥、隆兴和4个村的部分地域需拆迁,拆迁村民被安置在白洋川北的永福村、友谊村南端;1998年组建红友桥、塘头、童家殿3个居委会;2003年这3个居委会及外湖居委会白洋川北的部分组建成立城中社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坎山镇第三保;1949年5月后属坎山乡;1958年属坎山镇军民三村;2003年5月由振兴居民村、居民2村、3村合并为振兴社区;2014年起属瓜沥镇。 |
系1997年机场拆迁安置区块,是年5月成立新凉亭居委会;2003年5月为新凉亭社区居民委员会。 |
建国前属坎山镇第一保;建国后归坎山乡管辖;1958年数坎山镇居民一村;2003年5月由原居民一村和原东升丝厂合并成塘上社区至今。 |
民国时期属坎山镇第五保;1949年5月后属坎山乡;1958年为坎山镇居民五村;2003年5月由居民四村、居民五村合并为下街社区;2014年起属瓜沥镇。 |
2007年11月,萧山区民政局,正式批复成立党山镇碧苑新村社区筹建办公室;2008年10月,正式组建成立碧苑新村社区筹建办公室班子。 |
东湖村村民以汪姓为多,南宋初由四明(今宁波)迁来,繁衍生息,形成村落。 1949年5月后属团结乡7组;农业合作化时曾成立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后建立团结一大队;1962年改东湖大队;1984年改设村民委员会,属昭东乡管辖;1992年为瓜沥镇东湖村。 |
运西村属地在200多年前为钱江南岸滩涂,时涨时坍,后由绍兴、上虞及北海塘里的萧山农民到次开垦,渐成村落。 1949年5月后属运西乡14组;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运西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后建立运西生产大队;文革期间曾改名为东风大队;1981年又称运西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时改设运西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区扩镇时为瓜沥镇运西村。 |
航民村形成村落已有近千年历史,村中大姓朱氏,相传于北宋熙宁年间从江苏沛县迁来,先定居于衙前翔凤,其分支迁居航民方迁溇落户,繁衍生息,渐成村落。 1949年5月初属航坞乡六村;解放初由方迁溇、金塘楼、上山溇几个自然村组建为航民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后为航民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改为航民村民委员会,属瓜沥镇。 |
永福村形成村落约有200余年历史,原系钱塘江北移后的滩涂,由绍兴农民和河南逃荒到瓜沥塘头的高姓农民到此落户开垦,渐成村落;1949年5月后属航坞乡16组;农业合作化时,组建了志坚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后改为幸福大队,属六里桥公社,后改属瓜沥公社;1981年改名为永福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时改设永福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区扩镇改为瓜沥镇永福村。 |
1949年5月后属友谊乡;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明朗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后建立明朗生产大队,属瓜沥公社;1984年改设明朗村民委员会,现属瓜沥镇管辖,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