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在此开基;清属平安里;民国时设濯坑保;1949年解放后园坑、上濯坑、蕉坑、下濯坑四个村为濯坑乡;1956年撤销濯坑乡并入回龙乡,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官庄公社濯坑大队上濯生产队;1961年称官庄工委回龙公社濯坑大队上濯生产队;1965年回龙公社并入官庄公社,仍称濯坑大队上濯生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濯坑大队革领组;1979年分出下濯,将上濯、园坑合并为上濯大队革领组,属官庄公社革委会;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上濯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上濯村民委员会;1988年设民族乡,称官庄畲族乡上濯村民委员会。 辖:上濯、园坑、溪背、东陂、狐狸山下、上家子,楼下阁、塅子上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上濯自然村。 |
明初在此开基;清属平安里;民国时设濯坑保;1949年解放初园坑、上濯坑、蕉坑、下濯坑四个村为濯坑乡;1956年撤销濯坑乡并入回龙乡,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官庄公社濯坑大队下濯生产队;1961年称官庄工委回龙公社濯坑大队下濯生产队;1965年回龙公社并入官庄公社,仍称濯坑大队下濯生产队;1968年属官庄公社革委会濯坑大队革领组;1979年从濯坑大队分出下濯,称官庄公社革委会下濯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下濯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下濯村民委员会;1988年设民族乡,称官庄畲族乡下濯村民委员会。 辖:岗头湖、百萝坵、茶山下、下濯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岗头湖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时设濯坑保;1949年解放妆与园坑、上濯、下濯四个村并为濯坑乡;1956年撤销濯坑乡并入回龙乡,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官庄公社濯坑大队;1961年称官庄工委回龙公社蕉坑大队;1965年官庄公社与回龙公社合并,称官庄公社蕉坑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蕉坑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蕉坑大队管委会;1984年与下濯合并,称官庄乡濯坑村民委员会;1988年从濯坑村分出,称官庄畲族乡蕉坑村民委员会。 辖:上山、林屋、神下角、大陂角、张屋、黄泥岗下6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驻地:角子塘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实行保甲制;1949年解放初与龙角村合并为龙牌乡;1956年撤销龙牌乡并入回龙乡,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由龙牌、龙角、红石、回龙四个村为回龙管理区,属官庄公社;1961年称官庄工委回龙公社龙牌大队;1965年官庄公社与回龙公社和树康公社合并,称官庄公社龙牌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龙牌大队革领组;1970年与红石、龙角合并,称官庄公社革委会红石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红石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龙牌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龙牌村民委员会。 辖:水流坪、界牌头、曹屋、罗屋、林屋、蓝屋、饶屋7个自然村。 村委会驻地:界牌头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实行保甲制;1949年解放初与龙牌村合并为龙牌乡;1956年撤销龙牌乡并入回龙乡,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龙牌、红石、回龙四个村合并为回龙管理区,属官庄公社;1961年称官庄工委回龙公社龙角大队;1965年官庄公社与回龙公社、树康公社合并,称官庄公社龙角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龙角大队革领组;1970年与红石、龙牌合并,称官庄公社革委会红石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红石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龙角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龙角村民委员会,辖:赤子岗、大路背、店松岗、龙角、茶头下、王竹坑、李屋7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龙角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1930年红军与国民党军在此一战,歼敌300余人;民国时设红石保;1949年解放初与龙牌村合并为龙牌乡;1956年撤销龙牌乡并入回龙乡,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龙牌、龙角、回龙四个村合并为回龙管理区,属官庄公社;1961年称回龙公社红石大队;1965年回龙公社并入官庄公社,仍称红石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红石大队革岭组;1970年与龙角、龙牌合并,称官庄公社革委会红石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红石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红石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红石村民委员会。 辖:街上、岗上、寨背岭下、石屋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街上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时期为回龙保;1949年解放后为回龙村;1956年与濯坑乡合并为回龙乡,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官庄公社回龙管理区;1961年称官庄工委回龙公社回龙大队;1965年官庄公社与回龙公社合并,称官庄公社回龙大队;1984年称官庄乡回龙村民委员会,1988年设民族乡,称官庄畲族乡回龙村民委员会;辖:回龙、岸岭、白慕背、拱上、渡上、细坝子里,桅杆树下、圳下、李陆、双园、低坪、长丘头、洋田上等13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细坝子里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时设朱堡保;1949年解放初为朱堡乡;1956年撤销朱堡乡并入回龙乡,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贵和、福泉、官庄四个村为官庄公社官庄管理区;1959年改称朱堡大队;1961年官庄工委官庄公社朱堡大队;1965年称官庄公社朱堡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朱堡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朱堡大队管委会;1984年恢复乡、村建制,称官庄乡朱堡村民委员会;1988年设民族乡,称官庄畲族乡朱堡村民委员会,辖:上村、中村、下村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中村自然村。 |
明清时有官庄坝、余坑两个村落;民国时以吴屋、官庄坝设联群保;1949年解放初为官庄村,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官庄公社官庄管理区;1966年将余坑、联群合并为官庄大队,属官庄公社;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官庄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官庄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官庄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官庄村民委员会。 辖:官庄坝、大燕塘、荷树岭头、余坊、小坑、子坑里、马屋、吴屋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吴屋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时期设福泉保;1949年解放初为福泉村;1956年设福泉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官庄公社福泉连(民兵建制);1961年官庄工委称官庄公社福泉大队;1966年与贵和合并,称官庄公社贵泉大队;1984年称官庄乡福泉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福泉村民委员会。 辖:催子树下、新屋下、岗下寨上、树山子里、长湖里、三寺口、朝尾岭下、横街安置点8个自然村11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朝尾岭下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时设贵和保;1949年解放初为贵湖村;1956年设贵和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设贵和大队,属官庄公社;1966年与福泉村合并为官庄公社贵泉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贵泉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贵泉大队管委会;1984年贵和从贵泉划出,称官庄乡贵和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贵和村民委员会。 辖:门子岭下、大富岭、陈屋岗上、高屋、茶头下、陈屋塘下、屋塘下、屋背岭、杨梅山下、甫岗下、围屋11个自然村10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大富岭自然村。 |
明清时期为三围村;民国时设四维保;后又称博爱保;1949年解放初为博爱村;1956年为四维村,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官庄公社博爱大队;1966年与七里分开,称官庄公社新风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新风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新风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新风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新风村民委员会。 下辖:石子岗、兰头、坪上、山寺口、蓝屋圩、塅上、新屋下7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坪上自然村。 |
清初称仁里村;民国时期称视仁、七里保;1949年解放初为七里村;1956年设七里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官庄公社七里大队;1961年属官庄工委;1966年与璜头合并,称官庄公社奋发大队;1970年称官庄公社奋发大队;1984年称官庄乡七里村民委员会;1988年设民族乡;称官庄畲族乡七里村民委员会。 辖:老屋下、黄泥岭下、凹子塘、秧地背、杉树下、巫地、山下、七里山、巫地下、塅上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秧地背自然村。 |
清属平安里;民国时称璜头保;1949年解放初称璜头村农会,属博爱乡;1956年设璜头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官庄公社璜头大队;1966年与七里合并,为奋发大队的一生产队,属官庄公社;1984年与七里分开,称官庄乡璜头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璜头村民委员会。 辖:璜头、桥背、大陂头、坝里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坝里自然村。 |
1929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称曹田村;民国时设德成保;1949年解放初为德成村;1951年与民康合并为德康乡。 1956年并入树康乡管辖,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官庄公社德康大队;1961年称官庄工委树康公社德康大队;1965年树康公社并入官庄公社,称官庄公社德康大队;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德康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德康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德康村民委员会;1988年称官庄畲族乡德康村民委员会。 辖:曹田上、张坑里、张家山、啄木寨、杨屋、何屋、乌石背、梁吉坑、茶头凹、杏头湖10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2010年新建125平方米的村部,村委会驻地:何屋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