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汉阳区各街道地名由来

汉阳区各街道地名由来

  因武汉兴建长江大桥而得名。 [详细]
  在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有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这句诗词的意境所描述的正是这片郁郁葱葱、风景宜人的土地,故这片区域被命名为晴川街道。“晴川”意为晴空下的江水。 [详细]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原长江靠近汉阳的江面上淤出一块洲地,初名“补课洲”。嘉庆二十年(1815),为保存古迹(古鹦鹉洲原在武昌黄鹤矶三里处江中),清廷准凑命名为鹦鹉洲。从清同治年间起,鹦鹉洲渐渐与汉阳江岸连成一片,形成优良的码头泊位和货运物资集散地。民国时,这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竹木市场,时有“日晒黄金鹦鹉洲”之说。建国后,鹦鹉洲除保持竹木运转基地外,还是武汉市汉阳区的新兴工业区、仓储基地等。鹦鹉街道现辖区内占据鹦鹉洲近二分之一的地域,故将街域命名为“鹦鹉街道”。 [详细]
  因地处鹦鹉洲首端,以地理位置命名“洲头街道”。 [详细]
  明嘉靖年出版的《汉阳府志·方域志》载:“五里墩,距汉阳县治西五里”。即距汉阳县治西五里,有一个自然形成的黄土墩,人们习惯称“五里墩”。新中国成立前,五里墩周围一片荒野,人烟极其稀少,土匪经常出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逐步将这一带开发成工业区,因武汉汽车齿轮厂在这里建厂房,将该土墩推平,但五里墩之名仍保留下来,人们把墩的周围一带也称为五里墩,成了这一带的地名,五里墩街道名即因此而得名。 [详细]
  “琴断口”即春秋晋国大夫伯牙摔琴谢知音之处。琴断口街道初设时因地处琴断口而得名,后因行政区划调整虽街域不含琴断口区片,但此叫法存在已久,故得以延续。 [详细]
  江汉二桥街道街域范围原泛称郭茨口(即明成化初年汉水改道处,旧时称郭师口,为汉水两岸“七嘴八口”之一),建街前为农村,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十分落后。1978年,在郭茨口和汉口宗关间的汉水上,建起了一座公路桥,即江汉二桥,江汉二桥通车后,成了横跨汉水、沟通汉口和汉阳的又一重要通道,逐渐由偏僻的农村发展成为一个新市区,故街域以江汉二桥定名。 [详细]
  “永丰”二字来自“永丰堤”。永丰区境濒临汉水,为防水患,当地人民筑“永丰堤”。但建堤时间说法有二,一是《武汉地名志》载:以境内有明万历元年(1573)修筑的永丰堤而得名。二是《汉阳区志》(上卷)载:清代以前,永丰乡域因北临汉水,低洼地、湖泽地较多,常有水患,清道光十九年(1839),邑人陈万鹏、徐亮远等在今三眼桥至孟家铺一带修筑长堤,以防水患,取名“永丰”,永丰由此得名。 [详细]
  历史上的江堤为两江夹击之地,洪水无从防范,江堤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有江无堤的历史。汉水改道后,这里的洪灾主要来自于长江漫溢,于是人们便动起了筑堤拦江建民垸的念头,历年来多次建造,又屡遭江水冲毁,但也同时因堤防的存在,江水受到了阻挡,堤外淤起一片沙洲名鹦鹉洲,江堤水患也渐少。“江”、“堤”二字将江堤人世代与水的情节完美展现,故将街域名定为“江堤”。 [详细]
  四新街道原为四新农场,在农场成立之时,正值“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故农场定名为四新,后成立行政区域,沿用此名。 [详细]
  “龙阳”意指龙阳湖。 [详细]
  隋朝时因位居汉水之阳(北)而得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