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河津市樊村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河津市樊村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传说李闯王曾在此安营扎寨。形如凤凰头的城堡,四周丈余宽的城墙,城外深沟水绕,村南虹桥搭建于半沟槽处;村内建筑别具一格,图如八卦,式如迷宫,巷巷相连。地下巷道、地道,户户连接。上下多层通经沟内,能藏易躲,能进能退,真乃固若金汤,传说李闯王挥笔提名“金汤堡”。明代属东长里,称樊村金汤堡。清初。将东长里与光得里合并为东光里,金汤堡从樊村分出,成为独立村,称东光里金汤堡。后改称樊村堡至今。
村以“樊”姓命名村名。公元前635年从今河南济源市一部分樊姓人家迁徒到樊村后以姓氏命名为村落,距今2600余年。
沙樊头村早在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类活动,远古时代的皮氏部落一度很强大,以养殖、皮革、货币铸造最为发达,传说这里有850年的皮氏城、860年的龙门城遗迹。沙樊头村在清乾隆元年(1736年)以前,叫“兴隆村”。据传当时的村子很大,居住人口很多,商铺集聚,生活兴隆。因村名与皇帝年号中的“隆”字相重,属于犯上,故而村子被官府烧毁。大火连烧几天几夜,多数人无家可归,流落他乡,只剩个别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童居住在此。当时,村北由于遮马峪洪水在流入黄河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形成一条像河里的“船”一样形状的图案。这个图案坐东朝西,兴隆村就在这个图案的西边,也就是“船”头上,所以,村里几位老者商议后,就把“兴隆村”改名为“沙船头村”。由于土语中“船”与“樊”同音,加之和“樊村”相邻,所以天长日久,“沙船头”就变成了“沙樊头”。
因出过李宰相、贾都堂、姚侍郎三位大官德高望重,为政清廉,为乡里争得光荣,故称光德村。1877年大旱,村民饿死大半,村落一分为二,该村居东,故名东光德。
相传该村贾都堂、姚侍郎与东光德李宰相三位大官德高望重,为政清廉,为乡里争得光荣,故称光德村。光绪三年大旱,村民饿死大半,村落一分为二,该村居西,故名西光德。
据万荣县西陈庄李氏家谱记载,西陈庄李氏迁自乡宁县南桑峪村(1971年划归河津)。数年后,西陈庄李氏四分之一支又迁移至河津汾北李家沟,几代人后,从沟内移于岩上立村,当时共有13家人,从那时起就叫李家庄村至今。
唐代,堡子沟村西与范家庄交界处曾有个堡子,堡子下面是前沟、后沟。据老人们传说,唐朝时从七省18县逃荒的难民就栖居在堡子下面的前沟、后沟里,故村名命名为堡子沟。
相传早先在村西北有一寺庙,规模宏大,地标显眼,寺田地杰而香客云集,人群息壤。村因寺盛而物阜民丰,遂以寺命村庄名。
据传,在唐朝初年,李渊登位,号称米粮乡的吉州(今山西吉县)有一位姓卢的富户、家大业大、为人正直。某日一喇嘛来到卢家,对户主说:“你为人和善,能舍己济贫,为人仗义,有治天下之本领。如照我的话去做,必成人王。”姓卢的户主便信以为真,派有名望的卢家人沿乡宁至龙门寻找好地方安家落户。这个姓卢的一下山,见有一红鬃烈马在奔驰,便跟踪追去,追到现今芦庄这个地方,马不见了。他认为这是个风水宝地,便带领自己的家室儿女在此安居,起名“卢庄”,后改“卢”为“芦”。
据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水利札记:遮马峪凿渠引泉,灌溉两里:一里为“干涧里”,有干涧、古垛、刘家院、西硙、上寨等村;一里为“故镇里”。宋时,故镇周围二十四座庙宇寺庵,星罗棋布,香客云集,极其繁华,直至明清,久盛不衰。“故镇”之名一直沿用至明崇祯四年(1631年)。故镇十里城墙,城外护城河环绕,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分置四座城门,之后遂寄“万年永固”“固若金汤”之意,更名“固镇”。
刘家院村前身为蔡家、齐家堡等几个小自然村,据现有资料推断,至迟在宋朝已有雏形。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因水讼,刑部右侍郎凌左棠血洗齐家堡,村中人口骤减。刘氏始祖刘贡于明朝从临猗县楚侯迁居于此,并在村之西北三面环沟之崖边建刘家堡,后迁于村中,逐渐繁衍。明末属干涧里刘家院村,清初属午间里刘家院村,刘氏始祖定居此地约530年。刘家院村之称谓,约为四百年。刘家院村又名“姬家”,据姓氏渊源资料推断,疑为古人问答语:贵姓何来?来自西周皇家姬姓(以区别于其他刘姓来源),即姬家刘。
相传早在唐代,古垛村因位于一条古涧之西而称涧西村,位于涧东的村子为涧东村(即现在的干涧村)。到了宋元时期,为了书写方便就把涧西村改写为古垛村至今。
据传,明清时,因村西有一条大涧(季节河)曰“西长大涧”(与峪口的天涧、太涧齐名),故村名叫涧东村。此涧水发源于吕梁山。从西磑村、韩家院村南芍药沟入口,流经涧东、古垛、固镇、神前等村,注入黄河。三峪水灌溉着灌区辖区的20多个村庄的万亩良田。而在导山引水的过程中,涧东村史氏族祖及涧乐村先民,因让水于别村,后此涧随之干涸,村名也由涧东村改为干涧村至今。
距今500年上下,韩氏第一代就在此定居。在此定居的还有两姓,一为赵姓,一为王姓。韩家院尚留有七八户王氏人家,但只有韩氏家族人丁兴旺,为村中主姓。
明末清初,本村前辈张超两代为官(为六、七品),村民引以为荣,就将该村命名为张家巷。
一种是传说过去樊村与西樊村是一个村,村西涧水将樊村分成东、西两个樊村,即有了樊村、西樊村一说;另一种说法则是,樊村部分先民迁出,另建了西樊村,传说该村任氏大家族为樊村任氏东户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