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红土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红土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清雍正七年(1730)廖、黄两姓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开发建集,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为红土联保第一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为红土溪乡第一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红土镇第一保,红土为甲级镇。

1950年7月改设乡,属恩施县红土区,为红土镇;1952年8月属恩施县四区(新塘),为红土街;1953年属第六区(红土),为红土镇。

1958年属红土公社红土管理区;1961年属红土区红土公社;1966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红土公社;1981年属红土公社红土管理区。

1984年属红土区红土镇,为红土溪村、红土居民委员会;1996年属红土乡红土溪管理区,为红土溪村、红土居民委员会。

2002年小村并大村,由原红土溪村1、2、3、4、5、6、7、8、13组和原红土居委会合并为红土社区居民委会,属红土乡,下辖1、2两个居民小组。

清康熙年间(1662-1722),便有人居住。

清雍正年间(1723-1735),社会变危,战乱频繁,灾害重生,由湖南常德、澧县、慈利等地农民张、薜、李、藤、杨、田、覃、曹、黄、王十姓为主人氏结队攀藤越岸,陆续迁徙于此,分割据地,挽草为界,搭棚而居,繁衍生息,号称十个棚。

属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为石窑联保第一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为石灰窑乡第一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安石乡,为第一保。

1950年属新塘区安石乡;1952年属第五区(济安)石灰窑乡;1953年属六区(红土)石窑乡。

1958年属红土人民公社,为石窑管理区胜利大队,下辖一、二、三、四、五、六、七队;1961年属红土区,为石窑公社胜利大队,下辖一、二、三、四、五、六、七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为石窑公社革命委员会胜利大队,下辖一、二、三、四、五、六、七队;1975年属石窑公社,为石窑管理区胜利大队,下辖一、二、三、四、五、六、七队;1981年属石窑公社,为石窑管理区石灰窑村。

1984年属红土区,为石灰窑乡石灰窑村;1989年属石窑区,为石灰窑乡石灰窑村;1997年属石灰窑乡石灰窑管理区,为石灰窑村;2001年属红土乡,为石窑办事处,下辖一、二、三、四、五、六、七组。

2002年属红土乡,石窑社区居委会,下辖一、二组至今。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江西、荆州郭、程、廖、董四姓因避洪灾,迁居此地,繁衍生息。

属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新塘)天落联保第一、二、三、四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红土溪乡第一、二、三、四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红土镇(甲级镇)第一、二、三、四保。

1950年7月改设乡,属红土区蒲塘乡;1952年8月属二区(新塘)蒲塘乡;1953年属六区(红土),为天落乡。

1958年属红土人民公社,为天落管理区,下辖经丰、云乐、龙坪、一心、蒲塘5个大队;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复置区,属红土区,为天落公社,下辖一心、云乐、经丰、龙坪、蒲塘5个大队;1966年属红土区,为天落公社,下辖团结、一心、齐心、经丰、友爱5个大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天落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团结、一心、齐心、经丰、友爱5个大队;1975年撤区建社,属红土人民公社,为天落管理区,下辖团结、齐心、一心、经丰4个大队;1981年将原大队名称更名为地名名称,属红土公社,为天落管理区,下辖铁场坝、天落水、董家河、郭家坝4个大队。

1984年撤社建区,属红土区,为天落水乡,下辖铁场坝、天落水、董家河、郭家坝4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属红土乡,为天落水管理区,下辖铁场坝、天落水、董家河、郭家坝4个村。

2002年,小村并大村,属红土乡,将铁场坝、天落水、董家河、郭家坝4个村合并为天落水村,下辖铁场坝、马路口、天落水、马家湾、郭家坝、大坝、董家河、马宫坝8个村民小组至今。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江西、荆州黄、熊、赵三姓因逃避洪灾,迁居此地,繁衍生息。

属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新塘)赵村、石板联保第一、二、三、四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恩施县第二东乡区(新塘)赵村、石板联保第一、二、三、四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红土镇。

1950年属红土区,为赵村乡、石板乡;1953年属六区(红土),为赵村乡、石板乡。

1958年属红土公社,为新农管理区,下辖富华、幸福、和平3个大队;1961年属红土区,为新农公社,下辖下村(13个小队)、富华(13个小队)、大坡(6个小队)、赵家村(10个小队)、四合(8个小队)、乌鸦(10个小队)6个大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为新农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新农(原四合和乌鸦合并为新农大队,共10个小队)、新华(原富华大队10个小队)、新民(原大坡大队8个小队)、新村(原赵家村和下村合并为新村大队,共11个小队)4个大队和新渡园艺场;1975年属红土公社,为社新农管理区,下辖新农(10个小队)、新华(10个小队)、新民(8个小队)、新村(11个小队)4个大队和新渡园艺场;1981年属红土公社,为新农管理区,下辖赵家村、陶家岭、乌鸦坝、石板场(含新渡大队)4个大队。

1984年属红土区,为乌鸦坝乡,下辖赵家村、陶家岭村、乌鸦坝村、石板场村;1997年属红土乡,为乌鸦坝管理区,下辖乌鸦坝村、赵家村村、陶家岭村、石板场村。

2002年属红土乡,为乌鸦坝村,下辖教堂、四合淌、楠木水、江家湾、毛坝淌、大坡、长岭、李家堡、石板场、大坝组。

明崇祯年间(1627-1644),黄氏家族余母四房因觉得此地风水好、风景迷人,故由建始县景阳河移居至此,挽草为记,繁衍生息。

清晚期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崇宁里六甲;清同治七年(1868)属普恩乡。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四区(屯堡)稻池联保第十三、十四、十六、十七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稻池联保第十三、十四、十六、十七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红土镇(甲级镇)第十三、十四、十六、十七保。

1950年属红土区稻池乡;1953年属六区(红土区)稻池乡。

1958年属红土人民公社平锦管理区,辖荣华、五爱、乐园3个大队;1961年属红土区平锦人民公社,辖前塘、桑园、五爱、乐园4个大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平锦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辖前锋、五爱、乐园3个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红土人民公社平锦管理区,辖桑园、前塘、五爱、乐园4个大队;1981年属红土人民公社平锦管理区,辖桑园、前塘、金塘水、稻池4个大队。

1984年属红土区平锦乡,辖桑园、前塘、金塘水、稻池4个村。

1997年属红土乡平锦管理区,辖桑园、前塘、金塘水、稻池4个村。

2002年村组合并,属红土乡,为稻池村,下辖保栈房、花梨山、蓼叶墩、黄堰塘、下村、水井湾、绵羊口、周家岭8个村民小组。

据当地墓碑和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谭、黄两姓人氏因荆州迁居于此,繁衍生息。

属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为上村联保第十三保、十五保、十六保,其中十三保(望月淌、杉树淌、茆子山部分)、十五保(前塘、二房、举人屋场至上坝)、十六保(后塘坝、茆子山部分至下米坨),下辖三个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为红土溪乡第十三、十五、十六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恩施县红土镇(甲级镇),为第十三、十五、十六保。

1950年7月改设乡,属恩施县红土区,为上村乡;1952年属六区(红土),为上村乡。

1958年属红土人民公社,为平锦管理区,下辖荣华、金山、银山、乐元、桑园、五爱六个生产大队;1961年属红土区,为平锦公社,下辖荣华(六个小队)、金山(八个小队)、银山(八个小队)、乐元(九个小队)、五爱(六个小队)、桑园(九个小队)、前塘(七个小队)、后塘坝(五个小队)、云龙(八个小队)九个大队,并建立下插坡园艺场;1966年属红土区,为平锦公社,下辖乐元(六个小队)、五爱(七个小队)、红卫(原银山大队五个小队)、四新(原云龙、金山大队部分合并,共四个小队)、东风(原荣华、后塘坝两个大队合并,共七个小队)、前锋(原桑园、前塘合并,共十个小队)六个大队,下插坡园艺场合并为新渡坝园艺场;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为平锦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乐元(六个小队)、五爱(七个小队)、红卫(原银山大队五个小队)、四新(原云龙、金山大队部分合并,共四个小队)、东风(原荣华、后塘坝两个大队合并,共七个小队)、前锋(原桑园、前塘合并,共十个小队)六个大队;1972年五爱大队部分划出,成立红土区农科站,后为杉树淌村;1975年撤区建社,属红土人民公社,为平锦管理区,下辖乐元(六个小队)、五爱(七个小队)、红卫(五个小队)、四新(四个小队)、东风(七个小队)、前锋(十个小队)六个大队;1981年属红土公社,为平锦管理区,下辖稻池、前塘、桑园、后塘坝、茆子山、望月淌、金塘水、杉树淌八个大队。

1984年撤社建区,属红土区、为平锦乡,下辖稻池、前塘、桑园、后塘坝、茆子山、望月淌、金塘水、杉树淌八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属红土乡,为平锦管理区,下辖稻池、前塘、桑园、后塘坝、茆子山、望月淌、金塘水、杉树淌八个村。

2002年小村并大村,将后塘坝、茆子山、望月淌、杉树淌四个村合并为平锦村,属红土乡,下辖村坊、大坝、二房、么房、青草坝、望月淌、龙潭湾、杉树淌八个村民小组至今。

稻池、前塘、桑园、金塘水四小村分出称为稻池村。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江西、荆州向、曾两姓因避洪灾,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老村联保第一、二、三、四、五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红土溪乡第一、二、三、四、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撤区建乡属红土镇(甲级镇)第一、二、三、四、五保。

1950年7月属恩施县红土区老村乡;1952年8月属六区(红土)老村乡。

1958年属红土人民公社青绿管理区,下辖永丰、金龙、双全、同心、长青五个大队;1961年属红土区老村公社,下辖金龙、长青、永丰三个大队;1965年属红土区向阳公社,下辖金龙、长青、永丰三个大队;1966年属红土区老村公社,下辖永丰、金星、红武、同心、长青五个大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老村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永丰、金星、红武、同心、长青五个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红土公社老村管理区,下辖永丰、金星、红武、同心、长青五个大队;1981年属红土公社老村管理区,下辖赵家湾、老村、下米坨、核桃坪、八斗田五个大队。

1984年属红土区老村乡,下辖赵家湾、老村、下米坨、核桃坪、八斗田五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属红土乡老村管理区,下辖赵家湾、老村、下米坨、核桃坪、八斗田五个村。

2002年将原赵家湾、下米坨、核桃坪、八斗田四个村合并到老村村,属红土乡红土乡老村村,下辖村坊、夏家湾、下老村、三叉口、上坝、下坝、核桃坪、瓦屋场、曾家湾、汪家桥十个村民小组。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周姓迁徙于此从九龙坡山巅下至马尾沟火龙圈小河之滨。

挽草为记,搭棚相邻而居,随后其他姓氏相继迁至;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为红土联保第二、三、四、五、六保,属恩施县第二区(新塘);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红土溪乡第二、三、四、五、六保,属第二东乡区(新塘);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为红土镇第二、三、四、五、六保,属红土镇(甲级镇)。

1950年改设乡镇,属恩施县红土区二合乡;1953年为白果乡、二合乡,属六区(红土)。

1957年为红土乡,属红土区,下辖同春(现茅田)、老湾冲、笋子淌、帅家垭、竹园(现曾三湾)5个大队;1958年为红土管理区、茅田管理区,属红土人民公社,下辖红阳、连丰、先锋、中心、新气、联合6个大队;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复置区,为红土公社,属红土区,下辖红阳、连红、先锋、中心、新气、联合6个大队;1965年为红土公社(辖五星、红阳、中心3个大队)、茅田公社(辖同心、茅田、双全、竹园4个大队)、鱼塘公社(辖新气、联合、白果大队、湖坪4个大队),属红土区;1966年为红土公社《下辖联丰(原白果坪)、联红(原联丰和红阳2个大队合并为联红大队)、红星(原中心)、五星4个大队》、鱼塘公社(辖湖坪、红霞、前进、竹园4个大队),属红土区;1968年为红土公社革命委员会,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辖联红、红心、五心、前进、联丰5个大队;1975年为红土管理区,属红土人民公社,下辖红丰、连丰、红阳、红心、五星、前进(含竹园大队)6个大队;1981年为帅家垭管理区,属红土人民公社,下辖老湾冲、笋子淌、白果坪、茅田、帅家垭5个大队和红土镇(原红心大队);1984年为帅家垭乡,属红土区,下辖老湾冲村、帅家垭村、茅田村、笋子淌村、白果坪村5个村。

1992年为红土镇,属红土区。

下辖老湾冲、笋子淌、白果坪、帅家垭、茅田、龙洞、把持、阴坡、三叉溪、鱼塘、湖坪、红心12个村和红土居委会。

1994年为红土管理区,属红土区;下辖老湾冲、笋子淌、白果坪、帅家垭、茅田、龙洞、把持、阴坡、三叉溪、鱼塘、湖坪、红心12个村和红土居委会。

2002年村组合并,为红土溪村,属红土乡,下辖老湾冲、帅家垭、碑垭、曾三湾、茅田、朱家岭、金竹园、白果坪、大衙门、李子坪10个村民小组。

清道光年间(1821-1851),湖南礼州镇人陈氏兄弟因躲避灾害迁居于此,繁衍生息。

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新塘),为石窑联保第八、九、十、十七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为石灰窑乡第八、九、十、十七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石灰窑镇(乙级镇),为第八、九、十、十七保。

1950年属恩施县新塘区安石乡;1952年属恩施县五区(济安)安石乡;1953年属六区(红土),为大岩乡、鱼塘乡、把持乡。

1958年属红土公社,为鱼塘管理区和大岩管理区,下辖新气、联合、先锋3个大队和光明、红旗2个大队;1961年属红土区,为大岩公社;下辖光明、红旗、新气、联合、先锋社5个大队和湖坪畜牧厂;1965年属红土区,为大岩公社,下辖红旗(9个小队)、龙洞湾(6个小队)、阴坡(4个小队)、把持(6个小队)4个大队和湖坪畜牧厂;1966年属红土区,为大岩公社,下辖红光、红岩、红旗、红丰、红霞、红湖6个大队(阴坡并入红岩大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为大岩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红光、红岩、红旗、红丰、红霞、红湖6个大队(阴坡并入红岩大队);1975年撤区建社,属红土人民公社,为大岩管理区,下辖红光、红湖、红岩、红旗、红湖、红霞6个大队;1981年属红土公社,为大岩管理区,下辖湖坪、龙洞湾、把持、阴坡、三岔溪、鱼塘6个大队。

1984年撤社建区,属红土区,大岩乡,下辖龙洞湾、把持、阴坡、三岔溪、鱼塘5个村;1992年属红土区红土镇,下辖老湾冲村、笋子淌村、白果坪村、帅家垭村、茅田村、龙洞湾村、把持村、阴坡村、三叉溪村、鱼塘村、湖坪村和红土居委会;1993年属红土区,为大岩经济特区,下辖龙洞湾村、把持村、阴坡村、三叉溪村、鱼塘村、湖坪村。

2002年村组合并,属红土乡,为大岩村,下辖黄家台、鱼塘、龙洞湾、把持、阴坡、三岔溪、后坝、湖坪、纸棚沟9个居民小组。

清嘉庆年间(1796-1820),湖南常德、澧县、慈利等地谭、陶、王、赵、刘、邓、黄、张、何九姓因逃避战乱和灾害,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属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新塘),为石窑联保第三、六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为石灰窑乡第三、六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安石乡第三、六保。

1950年属新塘区安石乡;1952年属五区(济安区)安石乡;1953年属六区(红土区),为大河乡、易家乡。

1958年属红土人民公社,为大河管理区,下辖新农、高峰、阳光、永新4个生产大队;1961年属红土区,为大河公社,下辖永新、长阳、高峰3个生产大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为大河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永新、长阳、高峰3个生产大队;1975年属石窑人民公社,为大河管理区,下辖永新、长阳、高峰3个生产大队;1981年属石窑人民公社,为大河管理区,下辖长树湾、马富坝、赵家坪、大河沟3个大队。

1984年属红土区,为大河乡,下辖大河沟、长树湾、马富坝、赵家坪4个村;1989年属石灰窑区,为大河沟乡,下辖大河沟、长树湾、马富坝、赵家坪4个村。

1997年属石灰窑乡,为大河沟管理区,下辖大河沟、马富坝、长树湾、赵家坪4个村;2001年属红土乡,为大河沟工作责任区,下辖大河沟、马富坝、长树湾、赵家坪4个村。

2002年属红土乡,为大河沟村,下辖大河沟、三岔坪、半头湾、赵家坪、长树湾、阳光头、马富坝、伍家坪8个村民小组。

清嘉庆年间(1796-1820),湖南常德、澧县、慈利等地谭、陶、刘、邓、杨、黄、张等姓因避战乱和自然灾害,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新塘)石窑联保第五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石灰窑乡第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安石乡第五保。

1950年属恩施县新塘区安石乡;1952年属恩施县五区(济安)安石乡;1953年属恩施县六区(红土)龙角乡;1954年属恩施县六区(红土)建新乡。

1958年属红土公社大河管理区建新大队,下辖十七个生产队;1961年属红土区大河公社立新大队,下辖十七个生产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大河公社革命委员会立新大队,下辖十七个生产队;1975年属石窑公社大河管理区立新大队,下辖十七个生产队;1981年属石窑公社龙角管理区,下辖龙角坝、蓼叶坪、栈房垭三个大队。

1984年属红土区龙角坝乡,下辖龙角坝村、蓼叶坪村、栈房垭村。

1989年属石灰窑区龙角坝乡,下辖龙角坝村、蓼叶坪村、栈房垭村。

1997年属石灰窑乡大河沟管理区,为栈房垭村、龙角坝村、蓼叶坪村。

2001年属红土乡大河沟工作责任区,为栈房垭村、龙角坝村、蓼叶坪村。

2002年属红土乡龙角坝村,下辖龙角坝、水路沟、栈房垭、满家垭、蓼叶坪、阳坡六个村民小组。

清嘉庆年间(1796-1820),湖南常德府桃源县,监利县等地张、曾、周、李等姓人因当地连发洪灾,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属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新塘)石窑联保第四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石灰窑乡第四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安石乡第四保。

1950年属新塘区安石乡;1952年8月石窑从新塘划出,属五区(济安)安石乡;1953年属六区(红土)漆树乡。

1958年属红土公社石窑管理区雄伟大队、星火大队;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复置区,属红土区石窑公社雄伟大队、星火大队;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石窑公社革命委员会雄伟大队、星火大队;1975年撤区建社,属石窑人民公社石窑管理区雄伟大队、星火大队;1981年属石窑公社石窑管理区漆树坪大队(含秋木山)、彭家垭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属红土区漆树坪乡,下辖岩湾、黄家坪、罗家坪、漆树坪、彭家垭、秋木山六个村。

1989年12月,石窑从红土分出,属石灰窑区,为漆树坪乡,下辖岩湾、黄家坪、罗家坪、漆树坪、彭家垭、秋木山等六个村;1997年撤区建乡,属石灰窑乡石灰窑管理区彭家垭村、漆树坪村、秋木山村;2001年3月属红土乡石窑工作责任区彭家垭村、漆树坪村、秋木山村。

2002年村组合并,小村并大村,属红土乡漆树坪村,下辖魏家河、张家铺、秋木山、漆树坪、曾家油榨五个以地名命名的村民小组。

清康熙年间(1662-1722),湖南常德、澧县、慈利等地谭、陶、王、赵、刘、邓、杨、黄、张、何十姓因逃避战乱和灾害,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崇宁里六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新塘),为石窑联保第一、二、三、四、五、六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为石灰窑乡第一、二、三、四、五、六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安石乡第一、二、三、四、五、六保。

1950年废保甲制,改设乡镇,属恩施县新塘区安石乡;1952年8月从新塘划出,属恩施县第五区(济安)安石乡;1953年4月,裁五区(济安),属恩施县六区(红土),为漆树乡、石窑乡、龙潭乡。

1958年属红土公社,为石窑管理区,下辖胜利大队、雄伟大队、常丰大队、长岩大队、高岭农场;1961年属红土区,为石窑公社,下辖胜利大队(7个小队)、雄伟大队(8个小队)、常丰大队(9个小队)、东升大队(5个小队)、高原(大队8个小队)、长春大队(7个小队)、岩湾大队(6个小队)、燎原大队(7个小队)、星火大队(4个小队)、高岭农场;1968年属红土区革命委员会,为石窑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胜利大队(7个小队)、雄伟大队(8个小队)、常丰大队(9个小队)、长岩大队(5个小队)、长槽(大队8个小队)、长春大队(7个小队)、岩湾大队(6个小队)、龙潭大队(7个小队)、高岭农场;1974年建立黄家坪农科站;1974年4月更名为黄家坪村;1975年撤区建社,属石窑人民公社,为石窑管理区,下辖东升、燎原、星火、雄伟、胜利、长春(包含罗家坪和岩湾)、常丰、高岭8个大队和黄家坪农科站;1981年属石窑公社,为石窑管理区,下辖石灰窑(胜利)、刘家坪(常丰)、长岩屋(东升)、罗家坪(长春)、岩湾(长春)、漆树坪(含秋木山(雄伟)、彭家垭(星火)、高岭、龙潭8个大队和黄家坪农科站。

1984年撤社建区,属红土区,为石灰窑乡,下辖刘家坪、长岩屋、高岭、龙潭、石灰窑5个村;1989年12月石窑从红土分出,属石灰窑区,为石灰窑乡,下辖刘家坪、长岩屋、高岭、龙潭、石灰窑5个村;1997年撤区建乡,属石灰窑乡,为石灰窑管理区,下辖石灰窑、漆树坪、彭家垭、刘家坪、长岩屋、高岭、龙潭、秋木山、罗家坪、黄家坪10个村;2001年3月属红土乡,为石窑工作责任区,下辖石灰窑、漆树坪、彭家垭、刘家坪、长岩屋、高岭、龙潭、秋木山、罗家坪、黄家坪10个村。

2002年村组合并,小村并大村,属红土乡,为石灰窑村,由原石灰窑、刘家坪、长岩屋、高岭、龙潭、罗家坪、黄家坪七个村合并而成,下辖高岭、汆水坝、龙潭、石家坪、刘家坪、文家铺、长岩屋、放牛梁、罗家坪、黄家坪、殷家坪11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