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黄集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黄集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明末黄姓从山西洪洞县枣林庄迁此落户建村,因黄姓盖有一座庙,庙前植有柏树,故取名为黄柏堂。后在清代中叶由黄姓在此起集,易名为黄集。
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公率妻室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至陈州东北三十五里黑河北岸定居,取村名河北大李。
清乾隆年间魏姓村民祖先从本乡白庄迁此落户建村,取名魏庄。清咸丰年间村内曾筑围寨以防御兵匪,故改村名魏寨。
明万历年间王姓村民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建村,取名王庄。清乾隆年间胡姓村民来祖从鹿邑县胡庄迁在王庄南头建村,取名胡庄。1952年,因两村南北相连,故合并称为胡王。
池姓村民祖先于清康熙年间从淮阳城区东关大季庄迁此,落户建村,取名池庄。至乾隆年间由于池姓人丁增多,村民扩大,从此村分出部分村民在村北落户建村,名小池庄,此村易名为大池庄。
《李氏家谱》记载,李氏来祖叔侄二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从山西迁到河南陈州(今淮阳)东北四十五里落户建村。因村中有个桑园,村北又有一桑园,叔侄二人分前后建村,此村在前,故取村名前桑园。后李姓从此村分居外地多处,外迁之人均呼此村为前李姓老家,又称前老家,简称前家。
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氏来祖叔侄二人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从山西迁民到河南陈州(今淮阳)东北四十五里落户建村,因村中有个桑园,村北又有一桑园,叔侄二人分前后建村,此村在后,故取村名后桑园。后李姓从此村分居外地多处,外迁之人均呼此村为后李姓老家。又称后老家,简称后家。至清同治年间在四周修寨,取名后老家寨。寨平后简称后家。
初为汴姓建村,盖有瓦房,取村名为汴瓦房。后叶姓从叶老家迁民到此,汴姓家败,叶家兴旺,改村名为叶瓦房。
明嘉靖年间申姓村民祖先迁此落户建村,并盖有楼房,为与后申楼区分,故取村名为前申楼。
明永乐年间王姓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建村,后盖了一所平顶楼,因楼顶是用锡焊的,故得名平顶王楼,后演化为王楼。
明初刘氏村民从山西迁民于此落户建村,并在村中盖了两座庙,一座火山庙,一座红山庙,因此取村名为双庙刘。明嘉靖年间张姓迁此,后刘姓绝嗣,孔姓迁此,村名仍称双庙刘。1934年为防战乱在村周围修了土寨,名为双庙刘寨。1954年寨子拆除后,仍称双庙刘。
明永乐年间朱氏村民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建村,在村东李沟河上架桥一座,故取村名朱桥。
清康熙年间孙姓兄弟四人从山西迁民到此,一人去柘城孙庙落户,一人在九龙口安家,一人到槐树孙庄定居,其中一人在此落户建村,因村东有一大苇坑,故取名为苇坑西孙庄,简称孙庄。清道光年间孙姓之人主持在村西南角黑河上建桥一座,故易村名为孙桥。
明洪武四年(1371)崔姓来祖从山西迁民到郸城县刘庄店,又从刘庄店分居到崔老家,后又迁砖桥寺。明嘉靖年间由砖桥寺分迁于此落户建村,后盖有楼房,取村名崔楼。
明代末年李自成起义,蔡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逃避战乱迁来此地建村定居,因村内地势较洼,故名蔡洼。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