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惠来县周田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惠来县周田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居委会驻地在周田镇考山村,取周田镇的周字,考山村的山字组成,故名。
原称寨脚埔(今称山坪园),因受贼寇骚扰,移居于双石门内,取地名“石口山”,后简称“口山”。先祖有黄、杨、许等姓,后陆续有他姓从异地迁入,清末时期,取“考”字祝寿久远的含义,将“口山”改称“考山”。
因地势低,故名“下厝”,新中国成立后,雅称“华厝”。
因村北面有下径山和一座关门,叫葵阳关,是出入关隘道口,故名。
明天启五年(1625),史姓从福建莆田来此定居。此地面前有一大坑,故名史厝坑。因受贼寇骚扰而散乡,后来赖、游、张三姓从潮阳分支来此地创村,再无史姓居住,1950年便改名为“厝坑”。
相传村地龙从关门山起,经五峰,即经龙船埔、鹭鸶埔、塔仔金、后北埕,终聚于楼间仔埔,又因北靠黄土山岗,故名黄岗。黄岗由东南西三面围墙并有一条护寨河,围成一个村寨,且建东西二个寨门,又名黄岗寨,1950年后改名黄岗。
因地处山陵滑坡所形成的山岗上,故俗称“崩岗”。后人丁逐渐兴旺,改名为“兴岗”。
早年传说此地是乌鸦征兆的荒地,地形崎岖不平,羊肠小道,行走不便,每逢洪水泛滥便沙石成堆。“三日无雨火烧埔”,地形地势难以形容,便取名“崎岎”。
早年传说此地是乌鸦征兆的荒地,地形崎岖不平,羊肠小道,行走不便,每逢洪水泛滥便沙石成堆。“三日无雨火烧埔”,地形地势难以形容,便取名“崎岎”。
地理先生何野云路经此地,关心陈氏族人,并结合地理形势,统一姓氏,改地名为“杭美”。
先人看地龙山脉形如猛牛,为了子孙后代能金榜题名,特命名为“鳌头径”。神泉镇有鳌头村,通邮通电时常出错,造成诸多不便。1965年,经乡贤商量酝酿,报经上级同意,改名为“头径”。
因村后有丘陵五埔连接,村西南面有一个坑塘,故取名“神塘埔”。后孔子后裔六十三世文人来到此地,为了纪念先祖,把曲阜的“阜”字加上土字旁,“神”字改为“仙”字,取名“仙埠”,后为书写方便,改为“仙埔”。
因几个聚居点都建在同一山岗上,岗上又有一大石似象,后来扩建成一村落,故统称为“象岗”。
宋时,朝廷在此屯兵,民得安宁,故名武宁。又一说,在明代年间,真武寺帝爷显灵,保佑本乡人民安宁,得到百姓交口称赞,因而以武宁为村命名来报答神恩。
因此地北靠山丛林茂密,交通不便,故称山家。后因十八乡人丁稀少,庙宇失修,于是将十八乡诸神集中迁至此地修建真武寺。由于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故在1953年改称“仙家”。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