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景洪街道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是0景洪市委、景洪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地跨澜沧江 街道一角两岸,东接勐罕镇、勐养镇,西南临嘎洒镇,北临勐养镇。辖区面积约246平方公里,其中坝区17平方公里,占7%;山区229平方公里,占93%。总户数39805户,总人口:130949人,其中:常住户数27068户,常住人口80738人;暂住户数12737 户,暂住人口50211人;城镇户数25490户,城镇人口73898人;农业户数1578户农业人口6840人。街道辖区有党委33个、党总支55个、党支部410个、党小组353个,党员7116人,其中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的有1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共有792名党员(其中515名党员属社区社会化管理)。有傣、汉、哈尼(爱尼)、基诺、布朗等7个世居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2‰。辖16个社区:曼各、曼斗、嘎兰、曼景兰、新城、风情园、花卉园、三叶、白象湖、孔雀湖、黎明、曼听公园、沧江、嘎栋、曼外、曼戈龙。街道办事处驻嘎兰。
- 行政区划
原景洪镇城区古称景德,是勐泐国的都城,自西晋至明为历代土司司署驻地。1950年名景德街,属车里县景洪区。1954年城区更名为允景洪,为州府驻地。1958年置县,1959年景洪县府移驻景德街,称景德镇。1969年从 乡村景洪区析建允景洪公社,景德镇及街区并入允景洪公社。1975年从允景洪公社析建允景洪镇。1978年撤允景洪公社并入允景洪镇,1994年更名景洪镇。原嘎栋乡1984年设嘎栋区,1988年改乡。2002年撤销原嘎栋乡、景洪镇,设立景洪镇、允景洪街道。2004年撤销景洪镇,原景洪镇的纳板、曼点、曼沙、曼迈、曼戈播5个村委会划归嘎洒镇管辖,将曼外、曼戈龙2个村委会划归允景洪街道办事处管辖。允景洪街道是0景洪市委、景洪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共划分为沧江、曼各、曼斗、嘎兰、黎明、曼景兰、曼听公园、风情园、新城、孔雀湖、白象湖、花卉园、三叶、嘎栋、曼外、曼戈龙等16个社区居(村)委会。其中,曼各、嘎兰、曼景兰是原景洪镇改制的社区居委会,即“村改居”,嘎栋是新增设的社区居委会,曼外、曼戈龙是乡镇撤并划归的山区村委会。管辖16个社区居(村)委会,实行村居并存,统一管理。允景洪街道机构内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有街道司法所、劳动保障所、经济服务中心3个直属单位。街道机关和16个社区居(村)委会共有干部职工161人。辖区内共驻有中央、省、州、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部队、学校、国营农场、各类宾馆酒店、村(居)民小组等723个单位。 - 产业发展
2010年,辖区(街道所属)企业生产总值达25744万元,比上年增长3.8%,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 橡胶山区村委会人均纯收入5118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粮豆播种面积达8550亩,粮豆总产量达1591吨,农民人均占有粮219.6公斤;年末胶园面积达83087.2亩,开割面积达26708.2亩,干胶总产量达1972吨;家禽存栏数29659只,生猪存栏数3392头,肉类总产量164.8吨。年末胶园面积达58814亩,比上年增长11%;开割面积达23321亩,比上年增长12.3%;干胶总产量达1864.7吨,比上年增长12.2%。茶园面积达25.5亩,采茶面积达14亩。2007年,街道辖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6852万元,比上年增长36.4%,第一产业(农业)产值7068万元;第二产业(工业)产值4149万元;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产值5635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7588万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人均纯收入4260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粮豆播种面积达13403亩,其中水稻4141亩。粮豆总产量达2967吨,农民人均有粮433.8公斤。 |
因位于澜沧江以北,故名。江北街道于2019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经第十三届州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研究后析置的两个街道之一,属中共景洪市委、景洪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根据州政府批复,将原允景洪街道析置为允景洪街道、江北街道两个街道办事处。
江北街道办事处
管辖范围:沧江社区、曼各社区、景亮社区、告庄社区、曼外村委会、曼戈龙村委会。
办公地点:景亮路16号怡景湾小区商铺2层。 |
一、概况
1、嘎洒镇位于景洪市西南部,距市政府驻地公路里程7公里,位于东经100°45′43″,北纬20°57′22″。东部与景洪市区相接,东南接景哈乡,南连勐龙镇,西部接勐海县格朗和乡、勐宋乡,东北与勐养镇隔江相望,全镇辖区总面积(含农场)73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路南山2143.3米,最低海拔东南部澜沧江边525米,镇政府所在地附近坝区平均海拔56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209毫米,大都集中在5-9月份,年均日照1692.7小时,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合种植稻谷、橡胶、茶叶、蔬菜、水果等热带作物。
2、行政区划:全镇辖曼占宰、曼达、沙药、曼景罕、曼勉、南联山、曼播、南帕、曼迈、曼点、纳板、曼戈播、纳洒13个村委会,另有私营永兴种植队7个。辖区内驻有景洪农场六个分场,州、市、镇各级单位13个。
3、人口民族:镇辖区(不含农场)常住户10566户、常住人口48833人,其中:农村居民8627户、农村人口39222人、外来务农居民891户2737人、其他居民964户6538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3%,外来务农居民占5.6%、其它居民占14.1%,全镇居住有傣、哈尼、拉祜、汉、布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0.7%、以傣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47.5%、哈尼族占22.3%、拉祜族占7.4%、布朗族占2.3%、汉族占19.3%、其他民族占1.2%,人口自然增长率2.5‰。
二、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已利用土地面积49.1万亩(不含农场),占总面积的43.4%,森林覆盖率达81.8%(含橡胶林)。
2、旅游资源:嘎洒地处西双版纳旅游西线、东临澜沧江、南靠路南山、有南传上座佛教文化圣地的美誉,宗教气息浓郁,民族文化底蕴厚重。嘎洒旅游小镇建设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趣味优势,历史沉淀和民族特色,集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山地村寨文化、田园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小镇。
3、民族文化资源:有傣族的:“贝叶文化”,哈尼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节”、拉祜族的“拉祜扩节”、克木人的“麻科勒节”。
4、交通条件:辖区有版纳机场,国道214线景混公路段及景大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
5、水利条件:辖区内有澜沧江、流沙河、南西河、南凹河、南果河、曼点河、纳板河等河流。全镇有水库8座。中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7座。总存客量1694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超过3000万立方来,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水利化程度达40%。 |
一、位置概况
1.位置面积:勐龙镇位于景洪市西南部,辖区总面积121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南勒各梅”2196米,最低海拔南阿河出口485米。西南与勐海县布朗山乡相连,东南与缅甸国土接壤,北邻嘎洒镇,东西向最大距离34.5公里,南北向最大距离44.8公里,国境线78.39公里,是中国通往中南半岛最近的陆路通道。 2.行政区划:全镇辖景龙、曼兵、曼栋、曼景列、曼龙扣、曼南坎、贺管、曼戈龙、曼伞、勐宋、陆拉、邦飘、嘎囡、曼康湾、曼别、坝卡、南盆、贺南东、南嗨、曼宛洼、金河、国贺22个村民委员会(山区7个、半山区6个、坝区9个)163个村民小组(山区73个、半山区23个、坝区67个)和38个镇属及驻镇单位。辖区内驻有曼栋、勐宋两个边防工作站,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营部和某连,东风农场管委会及其下属6个分场,114个队级单位。 3.人口民族:全镇辖区常驻人口105174人(不含农场),其中:流动人口21562人;常驻户数19135户,常驻人口83612人;劳动力53696人。辖区内居住着傣、哈尼、布朗、拉祜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7%。 二、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耕地面积76138亩,农作物播种总面积61166亩,森林面积145.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9%。 2.水资源:南阿河、南坎河、农肯河贯穿勐龙镇辖区内。全镇水资源拥有量为8.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8.35万千瓦。 3.民族文化资源:勐龙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乡镇,“贝叶文化”是傣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要、最具特色的节日,它还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 哈尼族有“嘎汤帕节”,拉祜族有“拉祜扩节”,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虽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他们那蕴意深厚的民族语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浓厚的民族风情、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广为流传的传统佳节都极其富有民族特色。 4.旅游资源:全镇有4处旅游资源集合区,共有18种基本类型和52处类型实体,占全市20.31%,其中高品位类型实体19处,占全市22.35%,优越旅游资源为泉、树林、古树名木、宗教建筑、塔、纪念地与标志物、特色城镇与村庄等7项。其中以发展观光、温泉疗养、宗教朝觐、民俗、生态、边贸和跨国购物旅游最为适宜。 5.矿产资源:勐龙镇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辖区内储藏着丰富的金、锡、锰、铁等矿产资源。其中铁和锰储量大,埋葬浅且品质高,属国内少有的富铁矿,镇辖区内有较大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4家。 6.交通条件:勐龙镇国境线长达78.39公里,“240”是我国内地通往东南亚各国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有11条车道、17条便道通往缅甸,州级旅游西环线横穿全镇。全镇公路里程683公里,其中从240至南板18公里;从239界碑经新曼伞至南板911师有21公里;从镇中心至勐宋31公里;从镇中心经曼兵路口至布朗山乡政府的西环线长42公里。 7.水利条件:全镇有26条主渠道,全长180公里,10座水库,总容量为867.2万立方米,11座坝塘,库容63万立方米,16座主拦河坝。 |
勐罕镇(俗称橄榄坝),是一个有着傣乡传奇历史和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小镇,素有“东方明珠”、“孔雀羽翎”、“鱼米之乡”的美誉,人们都这样说:“西双版纳好比一只绿孔雀,橄榄坝就是绿孔雀的尾巴”。所以说:“不到橄榄坝,白把版纳下”,这确实恰如其分。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勐罕镇就以其浓郁的傣乡风情和绮丽的亚热带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勐罕镇位于景洪市东南部,地跨东经100°52′—101°10′,北纬21°41′—21°57′,东部与勐腊县勐仑镇毗邻,西部与原景洪镇相连,南部与景哈乡隔江而望,北部靠群山起伏的基诺乡。勐罕镇以其傣族历史宗教文化悠久、傣族风情浓郁、亚热带风光迷人而闻名于世,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和热带风光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是澜沧江黄金水道和西双版纳旅游东环线的重镇,素有“孔雀羽翎”之美誉,历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生态乡镇”、“国家园林城镇”、“云南旅游名镇”等荣誉。勐罕镇距州、市府所在地原景洪镇27公里。 全镇总面积321.91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6.5万亩,森林覆盖率75%,地势东南低而西北高,坝子周围及澜沧江北岸的勐罕镇政府所在地海拔519米。辖区最高海拔1438米,最低海拔480米,坝子平均海拔530米。年平均气温7℃-21.8℃,最高平均气温26.5℃,最低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雨量1067.9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年均日照1800—2000小时,土壤自然肥力较高,适应发展水稻和橡胶种植及亚热带经济作物。勐罕镇辖区9个村委会,86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2014年全镇总人口28606人,人口密度约89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6707人,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民族。其中:傣族占79.09%、哈尼族占16.65%。全镇粮豆总产量2222635公斤,人均占有粮77.7公斤。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9元。 2015年计划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1291万元,比去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1865万元,第二产业完成18838万元,第三产业完成40663万元。产业比重由2014年的38.6:17.3:44.1调整为41.3:18.6:4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768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0%;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531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主要经济指标平缓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光临美丽的“孔雀羽翎”。 |
一、概括
1.位置面积:勐养镇位于景洪市中北部,距景洪城15公里,东与基诺乡和勐腊县象明乡毗连,南靠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北壤景讷乡、大渡岗乡,西与勐海县勐宋乡相连。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地理呈“Y”字型,是全国内地通往西双版纳州及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要塞。全镇国土面积688.5平方公里,其中坝区24.42平方公里,占3.55%;山区664.08平方公里,占96.45%。平均海拔745米,全镇最高海拔1633米,最低海拔550米。
2.行政区划:全镇辖城子、曼纳庄、曼景坎、曼洒浩、跳坝河、昆格、大河边7个村委会,55个村民小组,辖区内驻有勐养农场管委会及州、市、镇属单位41家。
3.人口民族:全镇常住人口17092人(不包括农场)。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14626人,占总人口85.6%,有傣、汉、彝、基诺、布朗等13种民族。少数民族15523人,少数民族中有傣族8524人,彝族1362人,基诺族1924人,布朗族2606人。坝区21个村小组,半山区11个村小组,山区23个村小组,坝区农村人口10629人,占总人口的62%,山区农村人口3997人,占总人口的2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
二、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全镇国土面积688.5平方公里,已利用的土地面积358272亩,占总面积的31.5%。有耕地34739亩,其中:水田22409亩,占64.5%;旱地12330亩,占35.5%。
2.水资源:属澜沧江水系,全境有大小河流11条,地表水量达到2亿立方米。
3.生物资源:勐养镇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全年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镇内有一个69万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A级旅游景点——西双版纳野象谷,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森林覆盖率达82.6%,是中国亚洲象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勐养镇被誉为“中国野象第一镇”。
4.民族文化资源:居住于勐养镇境内的主体民族为傣族,分为汉傣、水傣、花腰傣3个支系,风格各异。在勐养镇昆格山上,还居住着一群当地人称之为昆格人的族群,他们依山而居,过着朴素休闲的生活。昆格人自称为“忽”人,现归属为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服饰,信仰原始宗教,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傣语,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旱稻为主,善种茶,是西双版纳州内别具特色的族群。
5.交通通讯条件: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地理呈“Y”字型,是内地通往我州景洪、勐腊、勐海及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要塞。全镇55个村小组,通路率达100%,全部实现村村通路。全镇电视、程控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 100%和 100%,移动电话得到普及。
6.水利条件:全镇有水库5座,坝塘9座,水利工程年供水量403万立方米,水利灌溉面积9700亩。
|
普文镇俗称普腾坝,位于东经101°23′,北纬22°33′,地处景洪市最北部,距市政府109千米,东接勐旺乡,南连大渡岗乡,西靠景讷乡,北临普洱市南屏镇,因国道213线昆洛公路与思小告诉公路横穿普文坝子,拥有较好的交通与区位优势,是普文成为内地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门户重镇,素有“版纳北大门”之称。
全镇国土面积554平方公里,中间是长形坝子长20公里、宽1.9公里、其中抱去面积3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97.3米(菠萝大山),最低海拔772米(普文河出境处)。年平均气温20.2℃,历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1675.6毫米。普文镇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1990小时,夏长冬短,基本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盛行东南风,基本地震强度为6级。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应发展稻谷、玉米、冬作和甘蔗、茶叶、橡胶、咖啡、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普文镇下辖5个村(居)委会,42个村(居)民小组,35个企事业单位,44家大小企业。2016年总人口16102人(不含版纳监狱),其中:农村居民人口13556人,居住着汉、傣、彝、基诺等13个民族。全镇粮豆总产量6248吨,人均占有粮39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45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农经数据)10157元。 |
景哈哈尼族乡是景洪市两个民族乡之一,是一个集边境、山区、民族为一体的乡镇,也是景洪市唯一的哈尼族乡。地处市境东南部,距市府允景洪城陆路、水路分别为29公里和42公里。东隔澜沧江与勐腊县关累镇相望,西与勐龙、嘎洒两镇相连,南至南阿河中心河道为界与缅甸一衣带水,国境线长达34公里,北与勐罕镇毗邻,东南北三面被澜沧江、南阿河环抱形成狭长的葫芦岛状。辖区总面积398.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达39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5%,仅有乡政府所在地周围面积为6平方公里平坝,占总面积的1.5%;是典型的山区乡。辖区境内平均海拔600余米,最高峰为卧马汉峰,海拔1470米,最低海拔为243号国界桩处(澜沧江与南阿汇流处),海拔为485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5℃,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5.4℃;年均日照1692.7小时;年均降雨量1336.6毫米;湿度80.82%,全年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5~10月为湿季)。
景哈哈尼族乡是1984年5月从勐罕公社划分出来成立曼洪区,1988年2月区乡体改成立曼洪哈哈尼族乡,1990年乡政府搬迁至景哈村所在地,同时更名为景哈哈尼族乡。全乡辖景哈、莫南、坝那、戈牛、搭亥、土鲁6个村委会,49个村寨,驻有橄榄坝农场第三、第四作业区和7个市直属单位。2007年末全乡总人口15216人,其中农业人口14631人,辖区内世居着哈尼、傣、布朗等少数民族,是以哈尼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典型的边境民族乡;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的61%,傣族占27%,布朗族占1.4%,其它民族占10.6%。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千方百计抓好橡胶、粮茶、水果南药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增收;全力推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抓好交通、能源、通讯、生态四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创了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1866.2万元(按现行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4370元;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15350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58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5元;农民人均有粮321千克。
景哈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资源优势在近年的橡胶产业、南药产业和热带高中档水果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2007年全乡橡胶面积达21.1万亩(开割面积9.1万亩),人均橡胶面积达13亩以上,干胶产量8205.2吨,橡胶产值12718万元;成为景洪市的橡胶种植大乡,走出了一个以橡胶为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为全乡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以砂仁种植为主的南药产业在市场价值日益提升的前提下,产品数量和质量逐年改善,种植面积达3462亩,产量达到68.3吨。以沿江一带热带水果基地为代表的景哈水果品牌效益逐步产生了较大影响,所产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澳洲坚果、东柿早、荔枝、甘蔗等,逐步构建了景哈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布局。
景哈地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沿线,能直接通往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受240口岸辐射影响,有通向东南亚一带的资源性陆路通道2条(戈牛通道和达西利通道)连接缅甸;小城镇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边境花园式口岸集镇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逐年改善,随着连接允大公路景洪农场八分场至景哈乡油路的建设、沿江经济带、景洪市工业园区景哈片区、橄榄坝电站以及国际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的启动,景哈地区投资拉动建设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今后景哈经济和社会外向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景讷乡地处景洪市西北部,距市政府78公里,东接普文镇和大渡岗乡,南连勐养镇,北与普洱市思茅区六顺乡相邻,西以澜沧江为界与勐海县隔江相望。总面积62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560米。全乡辖6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有26个州、市、乡属企业事业单位,1个国营农场橡胶种植公司。2016年,全乡共有人口3054户130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4户94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居住着傣、汉、彝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78.14%,其中以傣族居多,占60.88%。2016年末,全乡有耕地面积3.64万亩,其中水田2.47万亩。粮豆播种面积33109亩,产量11036吨,比上年减少1013吨;农民人均占有粮909.5千克,比上年减少88.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橡胶37782亩,开割面积8136亩;茶叶12497亩,开采面积12090亩,产量948505千克;水果29286亩,产量59384.5吨,比上年增加3048.5吨;大牲畜存栏1132头;生猪存栏8388头;家禽存笼95214羽。
2016年景讷乡国民生产总值达19938.6万元181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生产总值预计达124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99018762元,比上年增长1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363万元,贷款余额10398万元。
截止2016年末,全乡幼儿园有1个校点,有在校243人,教职工26人,入学率100%;全乡小学有1个校点,有在校1024人,教职工73人,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初级中学1所,有在校生544人,教职工48人,入学率100%、毕业率98.9%。 |
大渡岗乡位于景洪市北部,距市政府驻地65千米,东接勐旺乡、南连勐养镇、西邻景讷乡、北与普文镇接壤,国道“213”线思小高速公路、“昆曼”公路从境内横穿而过。全乡国土总面积787.7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783.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9.5%,最高海拔1797.3米,最低海拔668米,是典型的纯山区乡。乡辖大干坝、大荒坝、大荒田、关坪4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辖区内驻有1个农场管委会,1个驻军雷达站,州、市采育林场。2016年年末人口(常住人口,不含农场管委会)13930人,其中农业人口12833人;有傣、汉、彝、布朗、基诺、哈尼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4%。辖区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8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4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8%。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600~1900毫米,日照1382.5小时,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具备发展茶叶产业的最佳资源条件。大渡岗乡是云南省种植绿茶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素有中国“茶叶第一乡”美誉,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3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13年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最美茶园景观”。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16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0066万元,同比增长16.4%,完成年度计划28671万元的104.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73万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4805万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5088万元,增长16.37%。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3.83:15.98:50.19。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166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1082万元,同比增长17.8%,完成年度计划20034万元的105.23%。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6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年度计划9634元的103.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716万元,增长16%,完成年度计划23289万元的101.83%。固定资产投资28490万元,同比增长24%,完成年度计划29868万元的95.39%。
2016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30845亩,粮食产量达10453吨。其中: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111亩,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34亩。二是畜牧业、水产品生产稳步提升。生猪存栏10780头,比上年增加1373头,增长10%,出栏19820头,比上年增加4827头,增长47%;大牲畜存栏892头,比上年增加200头,增长29%,出栏622头,比上年增加2头;家禽存笼151300羽,比上年增加32368羽,增长27%,出笼286105羽;肉类产量达1605.95吨,比上年增加290.36吨,增长32.55%;禽蛋产量达297.74吨,比上年增加60吨,增长11.5%;水产品产量达1617.55吨,比上年增加398吨,增长45%。三是茶、林产业生产基本持平。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58439亩,采摘面积57654亩,干毛茶产量达3545吨,增加991吨,产值达5317万元。林产业总收入达2338.52万元,其中:橡胶收入138.52万元;采割松脂收入700万元,菌类收入1500万元。
[基层组织建设] 全乡共有5个党总支,60个党支部,党员533人。其中大干村19个村小组设有19个党支部,关坪村11个村小组设有11个党支部,大荒田村9个村小组设有9个党支部,大荒坝村20个村小组设有13个党支部,机关设有8个党支部。
2016年大渡岗乡辖四个行政村,共有支委委员20名,其中:党总支书记4名,副书记4名;村委委员20名,其中:主任4名,副主任4名;监督委员会委员12名。 |
勐旺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距市政府驻地131千米,东隔小黑江与江城县相邻,南以小黑江为界与勐腊县相望,西与普文镇毗邻,北与普洱市接壤,总面积766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914米,最低海拔750米。森林覆盖率达86.8%,植被多为热带季节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林,具有多种鸟类、鱼类和兽类动物。年平均气温19.30℃,降水量1650.00毫米。全乡辖勐旺、补远、大平掌、瑶家4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基诺、瑶、哈尼等少数民族。共4个党总支,46个党支部,51个党的基层组织,目前共有党员506名,女党员100名。2016年末,全乡共3802户,146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5人,占总人口的7%。少数民族9678人,占全乡人口66.5%,其中,傣族990人,瑶族2580人,基诺族3237人,占总人口的4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201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2840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32万元,产业比重为68:2: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93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9536元,同比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74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386万元,同比增长10%;各项存款余额11590万元,同比增长2.7%;各项贷款余额9980万元,同比增长10%。
进一步推进“景洪勐旺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带动勐旺乡生态经济发展。2016年,全乡粮豆播种面积37716亩,产量13876吨。橡胶种植面积24287亩,开割面积700亩,干胶产量60吨。柑橘1250亩,香蕉种植面积1650亩,咖啡23655亩,澳洲坚果3万余亩,葡萄400亩,莲藕1000亩,金煌芒3368亩,火龙果2000亩,白芨2000亩,刺山药640亩,蔬菜1200亩(其中已建成蔬菜大棚示范园150亩)。大牲畜存栏6471头,出栏1674头。生猪存栏11499头,羊存栏1610只,家禽存笼28822羽,水产品养殖面积1710亩。
勐旺乡有1所中学,即勐旺中学。共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师35人,职员1人),设有12个教学班,554名在校学生,入学率100%,辍学率严格控制在市教育局规定1.5%范围内。学校占地48210.96平方米,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计算机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卫星接收室1个;勐旺乡小学辖1所中心小学,共4个教学点,设有34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91人,1392名在校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8%。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即勐旺乡中心幼儿园,校舍面积1258平方米,共6个班级,在园幼儿258人。
全乡有卫生院1所,即勐旺卫生院。共有职工51人,其中院长1人,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20人,药剂师1人,计生人员2人,驾驶员1人,收费员2人,保洁员2人(注:以上员工中已包含中医科人)。业务用房有门诊楼1幢和住院部2幢,病床34张(干部病房1间有2张病床),内设内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公共卫生服务科、功能科(B超、心电图、放射)、检验科、保健科、防疫科、光谱治疗室、住院部(综合性)等科室。全乡共有4个村级卫生室,16个乡村医生(获得村医合格证的有16名)。 |
基诺山基诺族乡地处景洪市东北部,东经1东经100度25分-101度25分,北纬21度59分—22度29分,距景洪市政府驻地27公里。东与勐腊县的勐仑镇接壤,南连勐罕镇,西靠勐养镇,北邻大渡岗乡。基诺族乡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基诺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乡国土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5万亩,耕地面积1.84万亩,国有林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4.01%,95%以上土地坡度在25°以上,是典型的纯山区民族乡。年平均气温18-20摄氏度,最高海拔1691米,最低海拔550米,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有小黑江、南星河、南本河、菜阳河、巴卡河等。基诺族乡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全年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交通方便,适宜发展橡胶、茶叶、砂仁、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境内有一个全国唯一最全面最集中展示基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基诺山寨。基诺族是1979年国务院正式确认的我国第56个民族,是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全乡辖茄玛、巴亚、司土、巴来、洛特、巴卡、新司土7个村委会共46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有基诺、汉、哈尼、傣、拉祜、布朗、彝、瑶等民族,2016年全乡有3913户14352人,其中基诺族人口11912人,占全乡总人口83%,人口自然增长率6.87‰,农村经济总收入22607.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5元。全乡有耕地面积18581亩,粮豆播种面积33171亩,人均占有粮878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8246亩,其中,橡胶种植面积184154亩、产量7918.12吨,茶叶种植面积28431亩、产量1285吨,砂仁种植面积18996亩、产量44.7吨,水果种植面积17848亩、产量4358.8吨。2017年末,全乡共有3868户14209人其中,基诺族12009人,占全乡总人口84.5%,农业人口11645人,占全乡总人口82%;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4.2‰,全乡耕地面积2.05万亩,其中水田7578亩,全乡粮豆播种面积30352亩,粮食总产量8163.8吨,全乡人均占有粮为701公斤;橡胶种植面积18.22万亩,产量7862.7吨;茶叶种植面积2.84万亩,产量1309.65吨;砂仁种植面积1.92万亩,产量46.45吨;水果种植面积2.35万亩,产量4675.51吨,生猪出栏7645头,鸡出栏49961只,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4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6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2元。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乡的社会经济事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全乡实现通电、通水、通路,广播电视和农村电话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基诺民族博物馆、乡综合楼、基诺卫生院住院部和基诺民间体育传承基地,完成居家养老活动中心征地拆迁和地基平整工作;完成8个示范村建设,搬迁2个自然村,安居133户;小磨高速公路辅道建设及G213线基诺段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完成全部7个行政村共46个自然村道路硬化,完成2条通村柏油路建设;完成15座桥梁维修;建成7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文化活动室46个、篮球场36个、民间体育活动场地5个,完成篮球场大棚建设6个;完成46个自然村垃圾集中处理池建设;完成村级亮化工程24个;完成水利工程16个、人畜饮水改造工程37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个,完成基诺民族小学山体滑坡除险加固建设;推进3条通村道路、小黑江大桥、巴来中寨水库、220千伏开关站、集镇供水工程、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特色小镇“基诺风情小镇”初期申报通过,完成初步规划编制。 |
西双版纳州渡假区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下辖:
532801501201 111 曼弄枫村 。 |
工业园区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下辖:
532801502201 111 曼沙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