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近有康保泊,故名。 [详细] |
民国十年(1921年),由张佃清垦荒建村,取名张家营;后纪春迁入,又以张、纪两姓改名张纪。张纪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张纪村而得名。 [详细] |
因当时防匪,筑有巨大的土城墙,所以取名土城子。 [详细] |
邓油坊镇历史悠久,百姓多是山西移民,据史籍记载:"光绪年间,蒙古人始肯自动开放牧地,找来汉人。第一次迁移在乾隆年间,由殷子川移至三、四台西南地方(在今康保县邓油坊一带)。第二次迁移在光绪三十二年,迁至明安牛羊群,后改为牧场(今康保县明安滩一带)。第三次迁移在民国6年(1917年),迁至正镶白旗东南地方(今康保县境内黄城子一带)"。同年,邓油坊村建立,取名前不东户。乾隆至道光年间为1736-1840年,也就是说在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邓油坊就有了移民开垦荒了。山西是晋商的发源地,商文化的熏陶,给移民到邓油坊的后人留下了一定的影响。1920年山西天镇县邓清云搬迁至此开设油坊,而油坊的出现相对坝上而言,时间还算是较早的,这显然体现了农耕文化发达到一定程度,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说邓油坊是坝上第一油坊显然一点也不为过。十里八村的百姓前来榨油、换油,邓油坊因此而得名并闻名。 [详细] |
1917年镶黄旗屯垦队在此屯兵垦荒,故名。 [详细] |
以镇治所在地照阳河命名。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闫油坊村而得名。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丹清河村而得名。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哈咇嘎村而得名。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二号卜村而得名。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芦家营村而得名。芦家营乡原为蒙古族驻牧之地。民国十三年(1924年),芦三魁等迁入定居,取名芦家营。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忠义村而得名。民国八年(1919年),赵义在此开油坊,取名赵义油坊。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城围,改名忠义堡。 [详细] |
1914年该地建村,以官衔取名为处长地。因湖南籍人、民国政府督统处处长胡海波在此出租土地,佃户在此定居成村,相沿成习,便把这个村叫作了“处长地村”。到了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7月,康保县决定将大清沟公社改为乡,于是就采用了公社驻地的处长地村地名,于是便命名为了“处长地乡”,一直使用至今。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满德堂村而得名。相传民国十四年(1925年),楚姓人家由张北县满德堂迁入建村,以原籍取村名。 [详细] |
以境内的康保泊为名。“康保”由蒙古语“康巴诺尔”转音而来,意为“美丽的湖泊”。《察哈尔蒙旗暨各县概况》:康保“因附近有康保泊,故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