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兰坪县啦井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兰坪县啦井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清代中后期部分村落开始建村,时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清晚期属丽江县山后里。

1912年兰坪设治之初,划归西新化里。

1921年属第五区西新化里,时有喇鸡井。

1933年推行区、乡镇自治,划编为第一区琅井镇(后称喇井镇),为闾、邻建制。

1938年改为保甲制。

1940年全面推行乡镇保甲建制,喇井街为喇井镇第一保、平街子为第二保,甸头、拉马山、老地盘、小村、东菜园、西菜园、丰登7个村为喇井镇第三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喇井镇第一、二、三保为区域成立第一区啦井乡。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啦井人民公社春龙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

1961年4月划归19个人民公社之一的拉井公社,为春龙管理区。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啦井片春龙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春龙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春龙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拉井镇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啦井镇春龙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改称啦井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清代以前部分居民点已建村。

1737年归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清晚期属丽江县山后里。

1912年归属兰坪州西新化里,1922年属第二区西新化里,时有长涧村。

1924年推行区、乡镇自治,划归第一区喇井乡(后改其名为聚宝乡),为闾、邻建制。

1939改为保甲制。

1941年全面推行乡镇保甲建制,长涧、高梧、温井、厂上、骡子箐、上五场、落坐村7个村划编为喇井镇第四保,桃树坪归属啦井镇第八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喇井镇第四保和第八保之桃树坪为区域成立兰坪县第一区拉井片长涧乡,乡政权驻长涧村。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啦井人民公社长涧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1961年划归19个人民公社之一的啦井人民公社,为长涧管理区。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啦井片长涧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长涧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长涧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长涧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啦井镇长涧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时改长涧村民委员会,下辖13个自然村、编为13个村民小组,自得名沿用至今。

清代部分居民点已建村。

1737年,境域归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清晚期属丽江县山后里。

1912年归属兰坪州西新化里,民国十年(1912)属第五区西新化里。

1933推行区、乡镇自治,划归第一区喇井乡(后改其名为聚宝乡),为闾、邻建制。

1938年改为保甲制。

1939年全面推行乡镇保甲建制,石场、布场、斗沙武、松登、松坪、艾夷漏衣、水箐坪、拉衣石水坡8个村划编为啦井镇第五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啦井镇第五保为区域成立兰坪县第一区啦井片布场乡,乡政权驻布场村。

因布场乡区域过大,而于1955年以布场乡北部区域单独设立一个乡,取名“新建乡”,乡政权驻稗子田村。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啦井人民公社新建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1961年划归19个人民公社之一的啦井人民公社,为新建管理区。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啦井片新建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新建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新建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新建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啦井镇新建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时改新建村民委员会,下辖14个自然村、编为19个村民小组,自得名沿用至今。

清代部分居民点已建村。

清乾隆二年(1737)境域归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清晚期属丽江县山后里。

1912年归属兰坪州西新化里。

1922年属第五区西新化里。

1943年,推行区、乡镇自治,划归第一区喇井乡(后改其名为聚宝乡),为闾、邻建制。

1939年改为保甲制。

1941年全面推行乡镇保甲建制,石场、布场、松登、斗沙武、松坪、艾夷漏衣、水箐坪、拉衣石水坡8个村划编为喇井镇第五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喇井镇第五保为区域成立兰坪县第一区啦井片布场乡,乡政权驻布场村。

1955年因布场乡区域过大,将北部区域单独设立新建乡。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啦井人民公社布场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1961年划归19个人民公社之一的啦井人民公社,为布场管理区。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啦井片布场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布场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布场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布场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啦井镇布场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后改称布场村民委员会。

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清代以前部分居民点已建村。

清乾隆二年(1737),境域归属丽江府通甸西山约,清晚期分属丽江县通甸里。

1912年归属兰坪州通甸里,民国十年(1912)属第二区通甸里,时有白子村、挂登、青沙地3个村。

1921年推行区、乡镇自治,划归第二区安乐乡,为闾、邻建制。

1938年改为保甲制。

1940年全面推行乡镇保甲建制,白腊山、白子村、桃树坪、挂登村、青沙地5个村划编为喇井镇第八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喇井镇第八保之挂登、青沙地、白子村为区域成立兰坪县第一区啦井片挂登乡。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啦井人民公社挂登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1961年划归19个人民公社之一的安乐人民公社,为挂登管理区。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挂登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挂登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挂登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挂登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啦井镇挂登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时改称挂登村民委员会,下辖7个自然村、共12个村民小组,自得名沿用至今。

清代中期部分居民点已建村,清乾隆二年(1737),境域归属丽江府通甸西山约,清晚期属丽江县通甸里。

1912年归属兰坪州通甸里,民国十年属第二区通甸里,时有白腊山村。

1933年,推行区、乡镇自治,划归第一区永兴镇,为闾、邻建制。

1937年改为保甲制。

1939年全面推行乡镇保甲建制,白腊山与白子村、桃树坪、挂登村、青沙地5个村划编为喇井镇第八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啦井镇第八保之白腊山为区域成立兰坪县第一区啦井片桃树乡。

1958年下清代中期部分居民点已建村,清乾隆二年(1737),境域归属丽江府通甸西山约,清晚期属丽江县通甸里。

1912年归属兰坪州通甸里,民国十年属第二区通甸里,时有白腊山村。

1933年,推行区、乡镇自治,划归第一区永兴镇,为闾、邻建制。

1937年改为保甲制。

1939年全面推行乡镇保甲建制,白腊山与白子村、桃树坪、挂登村、青沙地5个村划编为喇井镇第八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啦井镇第八保之白腊山为区域成立兰坪县第一区啦井片桃树乡。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啦井人民公社桃树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金顶片桃树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桃树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桃树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桃树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啦井镇桃树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时改称桃树村民委员会,下辖11个自然村、编为11个村民小组,自得名沿用至今。

清代中后期部分村落已建村,时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清晚期属丽江县山后里。

1912年归属兰坪兰坪州(县)西新化里。

1921年为第五区西新化里,时有温登村(富和村)。

1933年划属第三区武愍镇,为闾、邻建制。

1938年改为保甲制。

1940年安乐村、温登山、吉祥村、吉祥山编为喇井镇第七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温登山及其周围区域,并取各民族富裕兴旺和睦团结之意,成立兰坪县第一区啦井片富和乡。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啦井人民公社富和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1961年4月仍属19个人民公社之一的啦井公社,为富和管理区。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啦井片富和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富和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富和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富和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啦井镇富和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时改称富和村民委员会。

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清代以前部分居民地已建村。

1737年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清晚期属丽江县山后里。

1912年归属兰坪兰坪州(县)西新化里。

1921年为第五区西新化里,1933年划属第一区喇井乡,后改为聚宝乡,治所在今红土涧村,为闾、邻建制。

1938年改为保甲制。

1940年全面推行乡镇保甲建制,红土涧、甸下、松木场、甸头4个村编为喇井镇第六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喇井镇第六保为区域成立兰坪县第一区啦井片九龙乡。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啦井人民公社九龙管理区。

1961年4月归属19个人民公社之一的营盘公社,为九龙管理区。

1962年4月归属第一区啦井片,为九龙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九龙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九龙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九龙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拉井镇九龙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时改称九龙村民委员会。

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据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考究,唐代就有日期井,宋代属大理国管辖,元、明及清代早期为丽江木氏土知府管理。

1737年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清晚期属丽江县山后里。

1912年归属兰坪兰坪州(县)东新化里。

1921年为第一区东新化里,时有日期井村,1933年划属第一区永兴镇,为闾、邻建制。

1938年改为保甲制。

1940年日期井、冷山、大山箐、温水河、上冷山编为金顶镇第六保,直至解放初。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金顶镇第六保为区域成立兰坪县第一区金顶片期井乡。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划归啦井人民公社,为期井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1961年4月仍属19个人民公社之一的啦井公社,为期井管理区。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啦井片期井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啦井区革命委员会期井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啦井公社革命委员会期井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啦井区期井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啦井镇期井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时改称期井村民委员会。

自得名后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