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隆江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隆江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社区辖下3社中有关帝社、镇社,各取首字,故名。
因辖下3社中有新寨社、容美社,各取首字,故名。
因辖下社之中有江厝巷社、城内社,各取首字,故名。
村置于龙江河旁,后成墟市,寓兴隆之意,故名“隆江”。
因村西傍龙江干流,北临龙江分流所形成之浅湖泊,河岸边皆为竹林,故名竹湖。
林姓第四世时有一子孙名叫“竹湖”,其经常在外经商,待人诚信,德高望重,后来村被命名为“竹湖村”;清雍正年间,林武略(御前侍卫)告老还乡,把竹湖组成三乡(竹湖、竹新、水头)。1995年竹湖拆为老村、新村,老村改名为竹老。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张姓从福建沙坝尾到此创业,其地处双溪嘴,即西傍龙江干流,南临龙江东向分流,原称蛟滨;古代还有另一俗称“石亭乡”,以村南有一颇具规模的石亭得名(今已拆除);后因村老寨门石刻有“蛟边南滨”四字,1982年取首二字“蛟边”命名。
因村有龙江河环绕,地形有点似大象,又因村前有一湖,好似大象下湖饮水,故名“象湖”。
嘉靖年间(1522~1566),陈姓从福建漳洲浦县陈岱村到此定居,因北面是一大片田畴,故取名“北洋”。
原名凤山,南宋时创村,时有8户洪姓在此定居,以其村地为凤红山地,故名“凤山”;宋帝昺南奔时,福建莆田进士唐瑶甫护驾至今惠来闻鸡山殁于阵,家属流落当地,其中一子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左右到凤山定居;后洪姓散亡,唐姓兴起,在此期间田山崩,遂改名为“邦山”(潮音“邦”与“崩”同音)。
村地原为附近村民放牧的荒山岗,俗称“牛屎岭”,村民用其作为该村称谓;明末又因村民先祖曾官封御史,又称“御史岭”;1949年简称“史岭”。
村南有平原,三面环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为县领导机关驻地,遂改为“峰霞”,寓革命事业如旭日东升、美如彩霞之意。
因村地北面有一小溪往东南方向流过,故名“北溪”。
宋末已有林、钟、吴、黄诸姓在此立村居住。因村座落向东,村西有一小山岗,故名“岗前”。
继后取吉,万事吉祥之意,故名。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