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隆阳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隆阳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2005年10月,设兰城街道。

民国二年(1913年),为保山第一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境内划为4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五城镇。

1950年,改为第一区。

1953年,改名城美区。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60年,改城关镇。

1978年,复称城关公社。

1984年2月,改城关街道。

1988年,改城关镇。

1990年1月,改名龙泉镇。

1991年7月,更名永昌镇。

2005年10月,永昌镇改永昌街道。

2017年隆阳区行政区划调整设为九隆街道办事处。

2017年隆阳区行政区划调整为青华街道。

明代时期,属保山县永昌府,保山分为十里,河图属永昌府保山城东里清为东哨。

民国末期,属二区,为东哨镇。

1950年,属二区,为河图镇。

1951年,改河图乡。

1958年,属东风公社,为河图管理区。

1962年,属城郊区,为河图公社。

1967年,撤区为河图公社。

1984年,为河图区。

1988年,撤区设河图乡。

1996年9月,河图乡撤乡改镇。

2017年1月,撤销河图镇,设立河图街道。

2017年1月1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2017〕3号关于同意保山市隆阳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批准调整隆阳区汉庄镇、辛街乡、西邑乡部分行政区域设立永盛街道。

东汉时期,属永昌郡。

清末时期,属板桥哨。

民国时期,为板桥镇。

1950年,属三区。

1953年,属二区为板桥乡。

1958年,属上游公社。

1960年,为板桥公社。

1984年,沙坝、金鸡与板桥公社合并为板桥区。

1988年,撤区设板桥镇。

明代时期,为城南里。

清代时期,属保山县南下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永和、永顺、东哨、秉仁4镇的各一部分。

1950年,属永铸二区。

1956年10月,属辛街区汉庄乡。

1958年,为保山县火箭公社。

1959年,成立汉庄公社。

1964年,并为汉庄等4公社。

1966年,并为汉庄、大堡子2公社。

1970年,并为汉庄公社。

1984年2月,设汉庄区。

1988年1月,改汉庄乡。

1996年4月,汉庄乡撤乡改镇。

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分为九里。

明万历、天启年间(1573年—1627年),分为十里。

清末时期,属保山县为罗明、罗板、罗古三约地及六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两乡两镇。

1950年,为第七区。

1958年,为蒲缥公社。

1984年,为蒲缥区。

1988年,撤区改蒲缥乡。

1996年,蒲缥乡撤乡改镇。

清代时期,为瓦窑伙头地。

民国二年(1913年),为保山县第七区周北乡。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九区瓦窑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河湾乡。

1950年,属九区为河湾乡。

1954年,为十二区瓦窑乡。

1958年,成立瓦窑公社。

1962年,设瓦窑区。

1971年,复为瓦窑公社。

1984年,设区建乡。

1988年,撤区建乡。

2005年10月,隆阳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设瓦窑镇。

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潞江坝属柔远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潞江长官司。

明永乐九年(1411年),升潞江安抚司沿至清末。

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龙陵县为潞江乡。

1950年2月,成立龙陵县潞江特别区。

1958年,从龙陵县划归保山县,成立坝湾公社。

1984年,坝湾公社改坝湾区。

1988年,撤区为坝湾乡。

1995年,改名潞江傣族乡。

2005年10月,隆阳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设潞江镇。

西汉时期,属不韦县。

唐、宋、元代时期,均置过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凤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为保山县金鸡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凤仪镇。

1951年,属板桥区。

1958年,属上游公社,为金鸡管理区。

1959年,为金鸡公社。

1984年2月,金鸡公社并入板桥、河图区。

1988年1月,更名金鸡乡。

明代时期,金齿司编户九里,属芭蕉里。

清代时期,属保山县南上哨。

民国二年(1913年),属保山县第二区永顺镇。

1950年,为第二区。

1953年,为第一区。

1956年2月,设辛街区。

1958年,成立跃进公社。

1961年,为辛街区。

1966年,辛街区改辛街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成立辛街区。

1988年,撤区设辛街乡。

明代时期,属信义乡。

清代时期,为崇信邑、遵义邑伙头地。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八区崇信镇、遵义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崇信镇与遵义乡合并为信义乡。

1950年,属保山县第八区。

1958年,成立西邑公社。

1962年,为西邑、丙麻2区。

1970年,为西邑、大庄2公社。

1984年,为西邑区。

1988年,区改西邑乡。

明代时期,为太和里。

清代时期,属保山县秉礼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沧莲乡。

1953年,属十一区为丙麻乡。

1956年,设丙麻区。

1958年,为丙麻公社。

1984年,复为丙麻区。

1988年2月,丙麻区改丙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