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螺洋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螺洋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古称芦阳。据《余氏宗谱》载,芦阳在黄岩南三十里。唐时芦苇纵深,故名芦阳。宋、元、明时,该地水道回环,有似罗纹,又名罗川。川中有水渚,形如田螺。其后砍芦恳田,芦阳就谐写为螺洋。
因社区紧邻吉利集团,主要居民为吉利企业员工与搬迁村民故名。
因二友、樟岙、双庙三行政村规模调整合并,因三村位在原芦阳驻地,沿用历史名,故名芦阳社区。
因池头、向北屋、莲花社区规模调整合并,沿用原社区名莲花。
1952年全县在试点,建立第一个农业合作社,意为起带头作用故名火炬村。
村内有40多口池塘,且村民多以罗姓为主,因而得名罗家池。
北、南、东三面环山,故名大岙村。
因村庄位于圣水寺之前,故名屿前村。
因南面是山,北门是水,故名南山村。
明清时期,山岙里有个尼姑庵,故名三庵村。建国后因有上保山头、山东、岙里被称为上保山头村。现名上保村,因村内的寺庙保安寺(俗称上保堂)而得名上保村。
以辖区内的上倪殿而得名上倪村。
因座落在山岙,王姓聚居于此,故名岙王村。
因园珠屿、下寺前二行政村规模调整合并,取园珠屿的“屿、下寺前的“前”,故名屿前村。
因后郑、高洋应二行政村规模调整合并,因凤栖路贯穿新建村,故名凤栖村。
因东风、岘头林二行政村规模调整合并,因两村位临鉴洋湖、村民依河而居,故名水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