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门源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门源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浩门镇位于县境南部,大通河北岸,县府驻地。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等民族。面积0.3万平方千米。辖一、二、三、四4个居委会和北关、西关、南关、团结、圪达、头塘、煤窑沟、小沙沟、二道崖湾9个村委会。民国廿五年(1936年)为第一区辖镇,1948年改为浩门乡,1949年设浩门市,1951年与屡丰乡合并为浩门乡,1954年改称城关乡,1956年改为浩门镇,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浩门镇,1964年改设浩迈公社,1984年改为浩门镇。
青石咀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1.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0%,还有汉、蒙古、土等民族。面积278平方千米。辖红山嘴、红牙合、青石咀、黑石头、上吊沟、下吊沟、德庆营、上铁迈、尕大滩、石头沟10个村委会。民国廿八年(1939年)属二区辖丰聚乡,1949年沿旧制仍属丰聚乡,1958年并入长风公社,1961年分设青石咀公社,1984年改为青石咀镇。
旱台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1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蒙古等民族。面积88.9平方千米。辖旱台、大湾、大庄、牙合、花崖、东沙河、西沙河、黄田、肥吧槽9个村委会。1953年设第二区,1956年撤区改设沙河乡,1959年设沙合公社,1966年分并入西滩公社和胜利公社,1981年复设旱台公社,1984年改为旱台乡。

泉沟台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蒙古等民族。面积267平方千米。辖河坝、窑洞庄、泉沟台、黄树湾、多麻滩、中滩、俄博沟、后沟、沈家湾9个村委会。1961年设胜利公社,1984年改为泉沟台乡。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5号文批复:撤销旱台、泉沟台2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泉口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旱台乡).。

东川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等民族。面积209平方千米。辖尕牧龙上、尕牧龙中、尕牧龙下、碱沟、孔家庄、塔龙滩6个村委会。1958年建东风公社,1959年改为东川公社,1984年改为东川乡。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5号文批复:撤销东川、克图2乡,合并设立东川镇;.。
因居北山脚下而得名。1938年,属一区。

1953年,为第一区北山乡。

1956年,为县辖北山乡。

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

1962年后,析置为北山乡人民公社。

1984年,复为北山乡。

北山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6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2%。面积130平方千米。辖北山根、大泉、沙沟脑、沙梁沟、金巴台、东滩、下金巴台7个村委会。1951年设北山根乡,1956年改为北山乡,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北山公社,1984年改为北山乡。

麻莲为马莲的异写,因曾经滩地长有很多马莲而得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二区丰盛乡。

1949年,为二区新进乡。

1953年,为二区麻莲沟乡。

1956年,为县辖麻莲沟乡。

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

1962年,析置麻莲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麻莲乡。

麻莲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8千米。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面积97平方千米。辖麻莲、包哈图、葱花滩、下麻莲、白崖沟、瓜拉6个村委会。1953年设二区麻莲沟乡,1961年设麻莲沟公社,1983年复设麻莲沟乡。

因在孔家梁西边的平滩地而得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屡丰乡。

1949年,改为一区西滩乡。

1956年,改为县辖西滩乡。

1958年,属于红旗人民公社。

1962年,设西滩乡人民公社。

1966年,将东山村并入仍为西滩乡人民公社。

1982年,将所属大湾、牙合、大庄三个大队划归旱台人民公社。

1984年,复为西滩乡。

西滩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7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蒙古族等。总面积360平方千米。辖东山、纳隆、边麻掌、下西滩、上西滩、簸箕湾、东马场、西马场、崖头、老龙湾10个村委会。1956年设西滩乡,1961年改设西滩公社,1984年改为西滩乡。

阴田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5%。面积135平方千米。辖大沟脑、大沟口、上阴田、下阴田、米麻龙、卡子沟、措龙滩7个村委会。1949年为第二区进胜乡,1953年更名阴田乡,1961年设阴田公社,后更名向阳公社,1983年改设向阳乡,1984年复名阴田乡。
仙米乡位于县境南部,北与甘肃省接攘。距县府驻地39千米。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回等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38%。面积0.2平方千米。辖仙米大庄、讨拉、德欠、龙浪、桥滩、达龙、梅花、塔里华8个村委会。1943年为第三区辖乡,1952年改设仙来藏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后改称仙米公社,1961年设仙米乡(曾更名永红乡),1981年改为仙米公社,1984年改为仙米乡。
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境东南部,东接甘肃省,镇政府驻玉龙滩 ,距县府驻地59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5%。面积0.1平方千米。辖玉龙滩、雪龙滩、德宗、初麻院、元树、珠固寺、东旭7个村委会。1952年设珠固乡,1958年改设珠固公社,1961年设珠固乡(曾更名曙光乡),1981年改为珠固公社,1984年改为珠固乡。
苏吉滩系蒙古语译音,因此地形似胯骨而得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后,属五族总办事处。

1949年后,为第二区五族乡。

1953年后,为第五区五族乡。

1956后,称五族区并由其中的向化等三族析置苏吉滩乡。

1958年,改为苏吉滩公社。

1969年,改为苏吉滩公社。

1984年,改为苏吉滩乡。

苏吉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7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2%。面积682平方千米。辖察汗达吾、燕麦图呼、扎麻图、苏吉湾4个牧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五族乡,1956年改为苏吉滩乡,1958年改为苏吉滩公社,1984年改为苏吉滩乡。

皇城蒙古族乡位于县境西端,北与甘肃省接攘。距县府驻地46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3%,还有汉、藏、回等民族。面积741平方千米。辖北山、东滩、西滩、马营4个牧委会。民国廿八年(1939年)设皇城乡,1949年沿制仍设皇城乡,1954年设皇城区,1958年改为皇城公社,1961年改为永安公社,1963年改设皇城乡,1967年更名团结乡,1969年改为皇城公社,1984年改为皇城蒙古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