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磨坪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磨坪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此地四面环山,中间为一圆形平地,在平地之中有一凸起的山包,使此地看起来形似两个磨盘,称大磨坪和小磨坪,后统称为磨坪。
相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在一平坦场地中建有一栋天井屋,故名天井坪。
“一篮”的“篮”原为“拦”,寓意拦住大、小磨坪“磨”出的粮食不流入他地,故名一拦,后因“拦”“篮”音近而演变为“篮”。
此地有一小“盆地”,名尖底坑,坑内有面积近五十亩的平地,在平地的东北角有一水潭,水质清澈不见底,常年不干,人们传说有龙居于其中,故名龙潭坪。
此地地形平坦,相明朝时期(1368-1644年),此地曾居住有近百户居民,故名百家坪。后因此地附近生长有大片柏树,又因“百”“柏”音近而逐渐演变成“柏家坪”。
此地为一自然山包,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因卢姓居民曾在此山包上定居,故名卢家包,后因“卢”与“六”音近,逐渐演变成六家包。
相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实行保甲制时,巴东县长与秭归县长以下棋输赢为赌注,输方送一甲人于对方,结果巴东县将一甲人迁送到此地,故名送甲山。
此地植被丰富,林木茂密,相传很早以前,常有一群大雁每天早去晚归,于林间平地落脚栖息,故名雁落坪。
相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有位潘姓银匠迁入此地建房定居,以加工金银器皿为生,故名银家坪。
此地有三座岩墩,呈梯状形态分布,因分布在三道岩墩上,故名。
因地处平坦之地,且地势由低处到高处逐步抬升,故名升坪。
此地有一天然形成的石桥,相很久以前,从飞来观山上飞来一口大钟降落到了该桥上,当地居民为了祈求平安,便在桥旁修了一座庙,在庙周围栽了许多杨柳树,后杨柳树成林,故名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