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至民国时期,属东莞县。 20世纪50年代初,属东莞县第九区。 1953年,改属珠海县。 1956年,属中山县。 1959年,改属番禺县。 1961年,成立南沙人民公社。 1984年,设区。 1987年,设南沙镇。 1993年5月,成立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7月,南沙镇建制撤销,设立番禺市南沙街道办事处。 2006年3月24日,改称南沙区南沙街道办事处。 |
1950年底,正式命名为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 1978年6月,改名为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 1988年8月,珠江华侨农场从省下放广州市,市政府委托市农场局管理。 1989年6月,改称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 1991年3月,挂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牌子。 1992年,挂“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三块牌子。 2003年1月1日,珠江管理区成建制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作为其下属行政单位。 2008年10月,撤销珠江管理区,成立珠江街道。 |
1949年,属万顷沙接管处农场。 1950年,称为“国营万顷沙农场”。 1953年,龙穴岛划属珠海。 1954年,龙穴岛属“国营珠江机械农场”。 2008年末,龙穴岛隶属珠江街。 2009年1月1日起,龙穴岛由万顷沙镇接管行政社会事务。 2011年9月7日,龙穴街道成立。 |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现万顷沙镇境域围垦。 1949年10月18日,现万顷沙镇境域解放,由东莞县万顷沙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1952年7月,划入珠海县第四区公所。 1955年,改称万顷沙区。 1957年3月,划入中山县,为万顷沙乡。 1958年10月,与珠江农场合并成立万顷沙公社。 1959年7月,划入番禺县。 1984年,为万顷沙区。 1987年,撤区建万顷沙镇。 2002年3月18日,原新垦镇并入万顷沙镇。 2005年10月,万顷沙镇移交南沙区。 |
横沥建村始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 明清,属文顺乡,归京山司管辖。 民国时期,横沥地区设有共和乡(后改横新乡)和横沥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乡合一,隶属第一区。 1953年1月至1955年8月,隶属第五区。 1955年9月至1957年11月,隶属常平区。 1957年,撤区并大乡,成立横沥大乡。 1958年10月,撤销大乡,横沥与桥头、常平合并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6月,横沥人民公社从常平人民公社析出。 1983年8月,撤社设立横沥区公所。 1987年4月,撤区设立横沥镇。 |
原属东莞县,后改属香山县。 1958年设黄阁公社,1959年划归番禺县。 1980年改黄阁区。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设立黄阁区;1987年建立黄阁镇,隶属番禺县;1992年,番禺撤县设市,黄阁为番禺市黄阁镇;2000年,番禺撤市建区,黄阁为广州市番禺区黄阁镇;2005年,黄阁从番禺区析出划入南沙区,为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 |
南北朝时(公元420~581年),番禺沙湾、茭塘两司还“地边多海”,沙湾以南(即灵山、鱼窝头、东涌、潭洲一带)未见有居民居住点的记载,处在茫茫大海之中,是水深6~7米的浅海。 北宋末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和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中原人士大量移民南下,番禺沙湾以南(即灵山、鱼窝头、东涌、潭洲一带)的沙滩由人工堤围的修建而加速形成。 清代,属沙湾都。 民国时期,属第一区。 建国初期,为沙鼻乡。 1953年,今镇境为东涌、石排、石基3个行政乡。 1957年,撤区,并为东涌乡。 1958年1月,并入鱼窝头乡。 1958年至1961年上半年,先后属灵山和鱼窝头公社。 1961年7月,从鱼窝头公社析出为东涌公社。 1984年,为东涌区。 1987年,为东涌镇。 2006年1月25日,鱼窝头和灵山西樵村并入东涌镇。 2012年12月1日,东涌镇由番禺区划入南沙区管辖。 |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划入香山县(今中山市)。 清中叶,建村。 1953年6月,原大岗乡的大岗圩镇析出,改为大岗镇。 1959年,改隶番禺县;曾有大岗区、乡、公社、镇等称谓。 2003年,潭州镇并入大岗镇。 2006年,并入灵山镇部分区域。 2012年9月,大岗镇划归广州市南沙区管辖。 |
清代,属沙湾都本善堡和三善堡。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一区。 1951年,设榄核乡。 1961年,成立榄核公社。 1984年,榄核公社改为榄核区。 1987年,榄核区改为榄核镇。 2012年12月1日,榄核镇移交南沙区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