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南营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南营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03年10月设立,名“南营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南营街道办事处。

清朝时期称铁链子桥,民国22年(1933)名链子桥乡,属南营区;1941年,名链子桥村,属南营乡;1945年3月,名链子桥村,属自忠县南营乡;1947年9月,本地解放,名链子桥乡,属襄枣县南营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链子桥乡,属宜城县南营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由初级社进入高级社,名铁链高级社,属南营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铁链大队,属南营区南营区南营公社;文化大革命时的1968年5月,名一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立新公社;1974年3月,撤区并社,名铁链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公社;1980年9月社队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名铁链大队管理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铁链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乡;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铁链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南营设立办事处,名铁链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乾隆11年(1747),土城居民先祖从江西迁移至此地,划地垦植,后居民越来越多形成聚落。

1796-1800年为防匪患,修筑土城墙;民国22年(1933)名土城村属宜城县南营区;1941年,名土城村,属南营乡;1945年3月,名土城村,属自忠县南营乡;1947年9月,本地解放名土城乡属襄枣宜县南营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恢复宜城县,名土城乡,属宜城县南营区;1956年合作化时,由初级社进入高级社,名土城高级社,属宜城县南营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土城大队,属南营公社;文化大革命时的1968年5月,属南营区南营公社土城革命委员会,1974年3月,撤区并社,名土城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公社;1980年9月,社队撤销革命委员会,名土城大队,属南营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土城村,属南营乡;1994年6月,宜城县,改市,名土城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成立南营街道办事处,名土城村民委员会,属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自古以来均属宜城。

民国22年(1933)名南营乡,属宜城县南营区;1941年,属南营乡,名南营村;1945年3月,名南营村,属自忠县南营乡;1947年9月,名南营乡,属襄枣宜县南营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南营乡,属宜城县南营区;1956年合作化时,由初级社进入高级社,名南营高级社,属宜城县南营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南营大队,属南营区南营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名第四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立新公社;1974年3月撤区并社,名南营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公社,;1980年9月,社队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名南营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公社。

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南营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乡;1994年8月,宜城撤县设市,名南营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名南营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民国22年(1933),名龚垴乡,属宜城县南营区;1941年,名龚垴村,属南营乡;1945年3月,名龚垴村,属自忠县南营乡;1947年9月,名龚垴乡,属襄枣宜县,南营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龚垴乡,属宜城县南营区;1956年合作化时,由初级社进入高级社,名龚垴高级社,属南营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名龚垴大队,属南营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名龚垴大队,属南营区南营公社;文化大革命的1968年5月,名第5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立新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龚垴大队,属南营公社;1980年9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名龚垴大队管理委员会,属南营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龚垴村,属南营乡;1994年6月撤县设市,名龚垴村,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南营更名南营街道办事处,名龚垴村至今,属南营街道办事处。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东台村,属宜城县南营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名东台乡,属宜城县南营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东台大队,属宜城县第七区,立新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1968年5月,名东台大队革命委员会,属第七区,立新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东台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南营公社;1980年9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名东台大队管理委员会,属南营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东台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乡;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东台村,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南营设立办事处,名东台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明、清时期均为桐树坡。

1941年,名桐树村,属宜城县南营乡。

1945年3月,宜城更名自忠县,名桐树村,属自忠县南营乡;1947年9月,名桐树乡,属襄枣宜县南营区;1956年合作化时,名桐树乡,属南营管理区;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桐树大队,属宜城县第七区立新公社。

文化大革命时的1968年5月,名第八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立新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桐树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公社。

1980年9月,社队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名桐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设建乡,名桐树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乡;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桐树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南营设立办事处,名桐树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明清时期均为龙潭。

1933年,名龙潭乡,属五区;1941年,名龙潭村,属官庄乡。

1945年3月宜城更名自忠县,属自忠县官庄乡。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龙潭乡,属襄枣宜县官雅区。

1949年5月,与桐树村合并为桐树乡。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龙潭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区官庄公社。

文化大革命时的1968年5月,名龙潭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红卫公社。

1974年3月撤区并社,名龙潭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公社。

1980年9月,社队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名龙潭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公社。

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镇,名龙潭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南营乡。

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龙潭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乡。

2001年3月撤乡并镇,名龙潭村名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宋、明、清时期均为安家垴。

民国22年(1933),名安垴村,属宜城县五区;民国30年(1941),名安垴村,属宜城县官庄乡;1945年3月,名安垴村,属自忠县;1947年9月,名安垴乡,属襄枣县官雅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安垴乡,属宜城县官雅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由初级社过渡高级社,名安垴高级社,属南营区官庄乡;1958年9月成立公社,名安垴大队,属第七区红卫公社;文革期间1968年5月,名安垴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红卫人民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安垴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南营公社;1980年9月撤销革命委员会,名安垴大队,属南营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安垴村,属南营乡;1994年6月撤县设市,名安垴村,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南营设立办事处,名安垴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1945年3月宜城更名自忠县,名韩公渡,属自忠县;1947年9月,名韩公渡,属襄枣宜县官雅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韩公渡,属宜城县官雅区;1950年至1955年与桐树合并为桐树乡;1955年与1957年与东台合并为东台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韩公大队,属官庄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名三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红卫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韩公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官庄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韩公村,属南营乡;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后,名韩公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南营更名为办事处,名韩公村至今,属南营街道办事处。

1948年秋解放后,为朱桥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由初级社过渡高级社,名朱桥乡属官庄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改为金山大队,属第七区红卫公社;文化大革命时1968年5月,名金山大队革命委员会,属第七区红卫人民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金山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南营公社;1980年9月,社队撤销革命委员会,名金山大队,属官庄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金山村,属南营乡;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金山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南营乡。

2001年3月,南营乡更名为南营街道办事处,名金山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明、清时期均称名范旗营;1933年,名范旗营乡,属第五区;1941年,名范旗营村,属官庄乡;1945年3月,名范旗营村,属自忠县官庄乡;1948年秋解放后名冯范乡,属官雅区;1956年合作化时,并入宜城县南营区官庄乡,名三桥高级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三桥大队,属官庄管理区;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期,名第二生产大队,属宜城县第七区红卫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三桥大队,属南营公社;1980年9月,社队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名三桥大队,属南营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三桥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乡;1994年6月撤县设市,名三桥村,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南营设办事处,名三桥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明、清时期均为南州上,1933年,名南洲乡,属五区;1941年,名南州村,属官庄乡;1945年3月,名南州村,属自忠县官庄乡;1947年9月,名南州乡,属襄枣宜县官雅区;1948年秋解放后,名冯范乡和杨村乡,属官雅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南州村,属宜城县;1956年合作化时并入宜城县南营区(第九区),名南洲大队高级社,属官庄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南洲大队,属官庄管理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68年5月,名第7生产大队,属宜城县第七区红卫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南洲大队,属南营公社;1980年9月,社队撤销革命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名南洲大队管理委员会,属南营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南洲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乡;1994年6月撤县设市,名南洲村,属宜城市南营乡;2001年3月南营设办事处,名南洲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1974年2月撤区并社前,名十方院大队,属郧县;1984年,更名为十方院村,属郧县;2010年,迁至金山村黑林子(原襄南监狱三分场二队),名十方院村村民委员会,属南营街道办事处至今。

原属郧县杨溪铺镇,文革时期因地名涉嫌搞封建迷信,更名为先进大队。

1984年,恢复为财神庙村。

2010年,搬迁至宜城市南营办事处南洲村鞍子冲(曾为三分场五中队驻地),仍沿用“财神庙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