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昌镇古称铜革,为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十二县之一。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铜革是归定昌军管辖,后又改为威胜军,由此定名,意为一定昌盛。 [详细] |
因镇人民政府驻郭村而得名。 [详细] |
相传,汉晋时期,这里是铜鞮县治,明洪武元年省铜鞮入沁州,废县改名为故县镇。 [详细] |
因地处交通要道,南北客商过往食宿于此,改名新店。 [详细] |
因册库和册工所在地而得名。 [详细] |
因漳河发源于漳源镇境内,后人以河名作本区域之称谓,故名漳源。 [详细] |
“沁州黄”又称“吴阁老”,这是因为清朝康熙年间在朝做官的大学士吴(王典)首先发现,而得此雅号。“沁州黄”源于炎帝、得名于康熙,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各代一直是朝廷贡米。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将沁州产的“糙谷米”献给康熙帝品尝,帝悦,问:“此米产自何地。”大学士答:“沁州。”皇帝便赐封为“沁州黄”,并封为贡米。从此“沁州黄贡米”沿袭各代,名扬天下。 [详细] |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南里村而得名。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松村而得名。此村原名孙村,明朝万历年间孙氏后继无人,裴、田、杨相继迁来,改为松村。 [详细] |
因当地有寺庙,僧人多养牛而得名。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杨安村而得名。 [详细] |
隋开皇十六年(596)设沁县,县沿沁州之名,州以境内最大河流沁水(少水、涅水、沁河、洎水)得名,据《山西旅游名胜大词典》因流经沁源、沁水得名,似取浸润之意。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