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沙湾区福禄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沙湾区福禄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福禄镇镇政府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福禄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2年7月由原福禄镇东阳街居委会、新街居委会、新政街居委会、新兴街居委会、沙沟街居委会、临江街居委会合并而成福禄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福禄镇社区位于沙湾区东南部,一面邻河,三面环山。东临平原村,北临平原村,面积约2000平方米。2002年建社区,前身由福禄镇东阳街等6个居委会合并而成。现福禄社区分划为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5100人。福禄社区党委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100人。

因村辖区内有一较大的平坦大坝,就像一望无垠的平原一样,故名。1951年建立乡村政权时为映碧乡四保,1953年为新政乡麻柳村,1956年为平原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为红阳公社1管区,1961年为福禄公社2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福禄乡平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平原村位于沙湾区南部福禄镇东部,大渡河畔旁,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295户1981人,全村幅员面积2.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亩,林地面积380亩,森林覆盖率34%左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5人,其中女性党员16人,35岁以下的党员12人。

该地段原为村辖区内一个很大的航运码头,码头处有一个很大的沙坝,外观像月牙儿,故名。解放前,沙湾儿村属犍为府牛石乡,1951年于1955年共分为大林村和大塘村,1958年更为福禄人民公社3大队,1984年更名为沙湾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罗家湾村并入沙湾儿村。

沙湾儿村位于沙湾区南部,大渡河畔旁,属丘陵地带,水源丰富,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667户,1586人,全村耕地面积470亩,其中水田370亩,林地面积1311亩,森林覆盖率59%左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3人,其中女性党员17 人,35岁以下的党员18人。

此处为一个较大的平埂,且无水源,每到夏季人们用水困难,故名。解放前福禄乡(映碧乡)七保和犍为县牛石乡五保部分。

公社化初期为红阳公社四保区,1951年废除保建制,设为五通村,农业合作化时期为八一社、新民社、新华社。

1961年后为福禄公社6大队。

1980年以后为干坝子村,沿用至今。

2010年,花林村并入干坝子村。

2020年费林湾村并入干坝子村。

干坝子村位于福禄镇东南面,山地地带,辖11个村民小组,286户,914人。全村幅员面积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5亩,其中水田60亩,林地面积10443亩,森林覆盖率60%左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9人,其中女性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3人。

万福桥村位于沙湾区南部福禄镇东部,属丘陵地带,水源丰富,土地以水田为主,是福禄镇的粮仓。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348户,1149人,全村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4亩,其中水田650亩,旱地494亩,林地面积3264亩,人均耕地0.98亩,粮食产量达到110万斤,森林覆盖率60%左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5人,其中女性党员5人,35岁以下的党员6人。

由于此处常年有许多沙燕儿成群集队飞来,白天比翼双飞于云端,夜晚投宿于沙坎洞穴,村庄地势又临大渡河,依坎而建,故名。解放前属葫芦乡六保;解放后为葫芦乡9村;农业合作社时期为团结社,公社初期属先锋管区;1962年1月划入福禄公社为9大队;1984年以地名建村时更为燕子坎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农科村划归燕子坎村。

燕子坎村位于沙湾区南部福禄镇东部,大渡河畔旁,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65户,957人,全村幅员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1亩,其中水田180亩,林地面积386亩,森林覆盖率57%左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9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35岁以下的党员1人。

岚坝村位于沙湾区东南部福禄镇境内,属丘陵地带,水源丰富,土地以水田为主,是福禄镇的粮仓。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共320户,1169人;全村幅员面积4.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0亩,其中稻田面积980亩,旱地面积350亩;人均耕地1.2亩,粮食产量达到140万斤,森林覆盖率达60%左右。岚坝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9人,其中女性党员6人,35岁以下党员人数4人。

因辖区内有一龚姓人家,在福禄、石麟、踏水三地交汇处开了一家商店,人们就称他为“龚店儿”,后由于解放过后,此处用于基层办公,便把“龚”变为为民办事公道的“公”,故名。1949年曾属十区,1951年为六区,福禄乡同权村,1961年为大楠公社二大队,1982年为福楠乡公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92年撤乡并镇,划归福禄镇管辖。

公店村位于沙湾区南部福禄镇北部,东与岚坝相连、西与大坪相连、南与万福桥村相连、北与踏水相连。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345户,1124人,耕地面积854亩,林地面积1396亩,森林覆盖率60%左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1人,其中女性党员10人,35岁以下的党员7人。

因村辖区内有一块大坪坝,故名。解放前属福禄乡(映碧乡)五保。

解放后为英明乡人民村,农业合作化时期为红阳乡江遥社、和平社、前进社。

公社初期为红阳公社10管区,1961年后为大楠公社3大队,1980年为福禄乡大坪村,沿用至今。

1992年撤乡并镇划归福禄镇,仍为大坪村。

2010年11月17日,苏山村并入大坪村。

大坪村位于沙湾区南部福禄镇东部,大渡河畔,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395户,1475人,全村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7亩,林地面积7882亩,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3人,其中女性党员7人,35岁以下的党员5人。

据传,很久以前有一姓雷名雨生的医生在此开药铺,由于医术好,成了远近闻名的神医,引得越来越多的人来此看病,很多人看到商机在此开商店,而且生意很好,故得名雷店,故名。解放前属福禄乡(映碧乡)和许家乡部分,为三保。

解放后,1951年属双龙乡仁和村,农业合作化时期为红阳乡战斗社。

公社化初期为红阳公社7管区。

1961年红阳公社划分为小公社时,为红阳公社一大队。

1984年以地名取名时更名为雷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92年撤乡并镇划归福禄镇。

2020年4月,塘沟村与雷店村合并为雷店村。

雷店村位于沙湾区南部福禄镇东部,属丘陵地带,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365户,1313人,耕地面积868亩,林地面积1240亩,森林覆盖率60%左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0人,其中女性党员7人,35岁以下的党员6人。

村辖内最高山原名为观房山,因在观房山山脚修建一座寺庙,取名观房寺,村名借取寺名。民国时期属许家乡三保,解放后划归工农乡六合村,1955年10月并入红阳大乡,农业合作化时期为同心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58年为红阳公社5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红阳乡观房寺村,1992年9月红阳乡撤销并入福禄镇,为福禄镇观房寺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水凼村划归观房寺村管辖。

观房寺村位于沙湾区南部福禄镇东部,属山区地带。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25户,750人,耕地面积610亩,其中水田401亩,旱地209亩(其中自留地79亩),林地面积200亩,人均耕地0.81亩,森林覆盖率50%左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4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35岁以下的党员4人。

铜街子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为名。唐玄宗时,在此筑栅,置铜山镇兵,顾名铜山镇。

此名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国初期。

民国19年(1930年),铜山镇改属乐山县映碧乡时,称铜街子。

1942年,乐山县行政区划调整时,在铜街子设铜茨乡,将铜街子分为9个保。

1986年因修铜街子电站被淹,更名为老铜街子后来称老街村。

2020年撤乡并镇,撤村并组,将原铜茨乡江山村和老街村合并更名为铜街子村。

铜街子村:由原农科村更名而来,位于福禄镇东部,大渡河畔旁,共4个村民小组,401户,941人,幅员面积2.42平方公里。

因村庄位于原红阳公社,辖区内还有福禄最大水库——红阳水库,村名借取水库名。解放前属福禄乡(映碧乡)九保,解放后属双龙乡仁乡义村,冈义村,农业合作时期为红阳乡建国社、联盟社,1958年为红阳公社7管区,1961年后红阳公社2大队,1984年以后为红阳乡黑牛地村,1992年撤乡并镇划归福禄镇仍为黑牛地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与凉风埂村合并,更名为红阳村。

红阳村:由原黄泥坡村更名而来,位于福禄镇西部,共5个村民小组,155户,516人,耕地面积603亩。

此处有一个山包,上面自然生长多颗很大青杠树,山包脚下有块平地,取谐音而名,故名。1951年建政时为堡,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为三管区,1960年为铜茨乡三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铜茨乡青冈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10年狮公嘴村并入仍为青冈坪村村民委员会。

青冈平村:由原青冈坪、黑牛地等村合并而来。位于福禄镇东部,共10个村民小组,310户,1150人,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