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潭西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潭西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900多年前,该村先祖从福建省蒲田县荔枝园村迁入祠堂村建居,传继大代分居,移入潭冲墟建村。

土改时属潭西乡,1987年设为潭阳居委会,1994年改为潭阳居民区,1999年改为潭阳居委会,2002年改为潭阳社区居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900多年前,该村先祖从福建省蒲田县荔枝园村迁入祠堂村建居,传继大代分居,移入潭冲墟建村。

土改时为潭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潭西大队,1983年改为潭西乡,1987年改为潭西村委会,1994年改为潭西管理区,1999年改为潭西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自明朝之后,村人口发展加快,部分村民移居崎头居住,解放后与崎头村合称东崎乡;1961年与崎头分割,属潭西公社东山大队;1984年建立乡村制,重新与崎头村合并为东崎乡;1988年再次与崎头分割,改为东山村委会。

[详细]

1957年曾为东崎大乡乡址,1961年至1963年为东崎公社驻地,1966年东山村分出后,建立崎头大队,1983年与东山并为东崎乡,1987年与东山村分设为崎头村委会,1994年改为崎头管理区,1999年改为崎头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土改时为长安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长安大队,1983年改为长安乡,1987年改为长安村委会,1994年改为长安管理区,1999年改为长安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该村是刘、董二姓创建始定居,后因刘姓迁至马鞍山,董姓逐渐搬走。

400多年前由潭冲林姓移入此村承居。

该村委会原属湖陂大队。

1976年湖陂农场划分农业区时,把崔陂、上崔陂两个自然村划分成为一个大队,以驻村取名,称为崔陂大队;1999年由管理区改为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解放前该处有陇尾围、寨内、西门、竹炉、夏炉、香巷、新厝。

后因寨内人口少,并入西门。

山脚列入七乡,后山、新溪两村并入潭东乡。

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潭东大队,全队8个自然村,其中七乡点是革命老区。

1983年新溪自然村在溪美大队划归潭东大队,同时改为潭东乡,1987年改为潭东村委会,1994年改为潭东管理区,1999年改为潭东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58年公社化时,深沟片、赤围片、溪美片8个自然村成立为深溪大队;1973年划出赤围片为赤围大队;1980年划出溪美片同新溪村为新美大队,深沟、曾厝围二村自成大队。

1984年改为深溪乡,1987年改为深溪村委会,1994年改为深溪农村管理区,1999年改为深溪村委会,2015年将赤坎寨、李厝围、赤坎头3个自然村划出后,沿用深溪村民委员会至今。

[详细]

清乾隆年间村民平整土地,后由分散村民集合成村。

1949年设溪尾村;1961年并入深溪大队,属潭西公社;1980年5月从原潭东大队新开溪村,又从深溪大队划出溪美割、上路头、大堆,合并为新美大队。

1997年10月划分为溪美村、大堆、上路头3个自然村,自成管理区,1999年改为溪美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详细]

原属两阳大队,1958年公社化时分出成立恢丰大队,1983年改为恢丰乡,1987年改为恢丰村委会,1994年改为恢丰管理区,1999年改为恢丰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建国前为深阳乡府,建国后改为深港乡府,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深港大队,1983年改为深港乡,1987年改为深港村委会,1994年改为深港管理区,1999年改为深港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土改时属二区铁广乡。

1966年从铁广大队划出另设铁炉大队,1983年改为铁炉乡,1987年改为铁炉村委会,1994年改为铁炉管理区,1999年改为铁炉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原属上东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上东大队,1963年归河西公社管辖,1966年归潭西公社管辖;1983年从上东大队划出设为上埔乡,1987年改为上埔村委会,1994年改为上埔管理区,1999年改为上埔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明嘉靖年间后埔村由长安村安美迁入建村,1949年设乡,1961年改设大队(当时与现今的星都辖区的赤箖村、下许村、下陈村、庄厝围村同一大队)称新围大队;1975年后改为新埔大队;1988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改为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详细]

1978年设为赤围大队,1983年并入深溪乡,2015年从深溪村委会划出赤坎寨、李厝围和赤坎头3个自然村后,沿用赤围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