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武陵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武陵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启明有希望、光明之意,因位于城区以东而得名。 [详细]
  据清●嘉庆《常德府志》,府坪(今民主街一带)历为郡、府治所。南起民主街,北至建设东路,长295米,宽3米,巷窄而长,可通民主街、建设东路、武陵路(现朗州路)、大高山街等处。又以其巷口直通旧知府衙门前的府坪,古称“府坪巷”。府坪巷为原城南街道的中心繁华地段,故而最终将城南街道改名为府坪街道。 [详细]
  穿紫河的由来颇具诗意。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采菱行》中吟诵: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取诗中“紫菱”之意,穿紫河得名。 [详细]
  据载民国时期此地建有一座丹阳楼,故名丹阳街道。 [详细]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东江街道境内建有“东江寺”,以寺为名。 [详细]
  周边有全市著名的白马湖公园,故名。 [详细]
  因民国时期此地有永安巷,故名。 [详细]
  南坪街道以境内海拔最高点“南坪岗”为名。 [详细]
  这纪念同宋道士白玉蟾(葛长庚),也为了保留老常德市三镇之一的长庚镇地名,故命名为长庚街道。 [详细]
  芷兰,即南接洞庭澧水流域的野生兰花,为兰科,地生兰。它的名字由来,首先是因过去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游历于此留下的绝妙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再后来,因常德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创建芷兰学校和芷兰居而得名,目前芷兰学校已成为常德市一所小、初、高完备的全日制名校,坐落在现芷兰街道辖区范围内,故2014年武陵区区划调整后定名为芷兰街道。 [详细]
  芙蓉,历来都是常德最引以为豪的物产,故名。 [详细]
  河洑镇因境内的河洑山而得名。 [详细]
  芦荻山乡因境内芦荻山而得名。 [详细]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围垦沙州,境内车桥、车流、仁丰垸合而为一,名“三洲垸”。宣统初年,改为丹洲垸,由此得名。 [详细]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