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武胜县胜利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武胜县胜利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社区辖区内有一条名为兴胜街的道路贯穿全镇,故名。
境内有一条河沟经此处,水从大石底部流过,水面被石头覆盖,自然形成一桥,行人从上面过河,习称自生桥,村以此得名。
以前,一间小庙,据传此村内有一明代修建寺庙,时至清代因风雨剥蚀坍塌,后由段氏发起募捐重建,庙内香火又兴旺起来,故名复兴庙。村以此得名。
村境内有一山谷,山谷内有十块大水田,习称十块田,故村以此名。
很早以前,村内有一处种植很多柿花树,每到柿花成熟季节,人们在此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易,形如市场,故名柿花场。村以此得名。
村境内有一条狭长的山沟往东南发展分生出二条小沟,形成“三叉形”,百姓习称“三叉沟”,村以此得名。
境内原有一土地庙,香火兴旺,习称红土地,又因村委会驻地设于大黄桷树居民点境内,后各取“红”和“树”字,将村名命为红树村。红树村。
此地系一沟湾,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历来盛产五谷,故称五谷湾,后村以此命名。
村内有一山岩,地势较高,山岩上有个自生的大岩洞,横穿一山,月明星稀之夜可在此看见双月,呈穿岩双月之景,是武胜县八大景观之一,当地人称此岩为穿岩。村以此得名。
境内有一块石坝子由南伸向北部,形若白鹤,清代一胡姓官员死后埋于此坝,坟前立一石碑,碑上亦刻有白鹤,故取名白鹤碑,后以碑名命村名。
村内有一条小河,河上修了两座石堰,得名双堰,后因当地堰与埝音近,故又名为双埝村。
村内早年罗姓居民较多,且有一户三代同堂未分家而且相处和睦、欢乐,因当地“罗”与“乐”音近,故取名为嘉乐村。
村境内一条大沟中,有口很深的吊井,大旱年间,泉水不竭,人们认为是龙吐水,故名“吊井龙”。村以此井得名。
境内曾修有一观音庙,庙旁有一较大的堰塘,百姓习称此水塘为“观音塘”,村以塘名。
村内有一条小溪,溪上修有一石木桥,桥两端修有凉亭,后在西端桥亭附近修建了一座观音寺,当地百姓取名为桥亭寺。后村以此命名。
早年村内有一山梁,传说山梁上,明末清初时曾修有一座石寨,其三面悬岩,寨子里住有保安团,当时人们从未遭到土匪抢劫,生活较为平安,故名为保安寨,后村以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