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历史悠久。 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 夏商时属荆州;西周春秋期属郧国;秦时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为安陆、鄳二县地;晋因之。 南北朝,刘宋孝建元年(454),析安陆县东、鄳县南置孝昌县(以此地孝子众多故名),属江夏郡。 南齐属南义阳郡。 梁天监三年(504)属安陆郡。 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入魏境,改孝昌县为岳山郡,置岳州。 北周武成元年(559),析岳州、岳山郡,置澴岳郡。 隋开皇三年(591),废岳州、岳山郡、澴岳郡,复置孝昌县,属荆州。 隋大业元年(605),孝昌隶安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至八年(621-625),以县置澴州并置澴阳县,后废澴州,省澴阳,以孝昌属安州。 唐元和三年(808),复归淮南道,省孝昌入云梦县;咸通初年,(806-874)复孝昌县,隶淮南道安州安陆郡。 后唐同光二年(924),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名讳,改孝昌为孝感,其含义为董永“孝感动天”,孝感县得名始此。 孝昌县隶安远军,属安州。 宋代属德安府。 元因之。 明洪武九年(1376),改属黄州。 次年,省孝感入德安州。 明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还属德安府。 清雍正七年(1729),改属汉阳府。 1912年,废府存县,孝感属湖北省江汉道。 1913年,属鄂东道。 1927年,废道直辖于省,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39年孝感隶属鄂东行署。 1939年至1942年,孝感各地建立抗日根据地,中共鄂豫边区政府将县辖区分别划归五个边区县管辖即:礼南县(孝感北部地区)、安应县(铁路西、襄花路以北地区)、云孝县(铁路西、襄花路以南地区)、汉孝陂县(南部湖区)。 1947年12月,成立孝感县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隶属孝感专署。 1959年连同孝感专区改属武汉市管辖。 1961年恢复孝感专区,孝感县仍属孝感专区。 1966年8月改名东风县。 1969年恢复孝感县名。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县,设立孝感市,为省辖县级市,隶湖北省孝感行署。 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地区和县级孝感市,设立地级孝感市,原县级孝感市一分为二,其北部设立孝昌县,南部设立孝感市孝南区,沿用至今。 |
孝昌古为荆州地。 南北朝,孝建元年(454),孝昌建县。 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入魏境,改孝昌为岳山郡,置岳州。 北朝北周武成元年(559),省岳山郡,入安陆郡。 隋唐时期,隋初废诸郡,以州统县,隶安州总管府。 炀帝嗣位,改州为郡,大业元年(605),隶安陆郡。 唐初属安州总管府。 武德四至八年(621-625),以县置澴州并置澴阳县。 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10道,县属安州,隶淮南道。 元和三年(808),孝昌县入云梦县。 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皇祖李国昌之名讳,取董永、孟宗行孝感动天地之义,改“孝昌县”为“孝感县”,隶安远军,属安州。 至此,在历史上持续470年的孝昌县改为孝感县。 北宋建隆元年(960),孝感县隶荆湖北路,属德安府。 南宋建炎四年(1130),隶安陆镇抚使。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孝感县隶荆湖北道宣慰司德安府。 明洪武元年(1368),孝感县隶湖广行省德安府。 清雍正七年(1729),孝感县隶湖北省汉阳府,至辛亥革命。 1966年,属孝感专区;1966年9月孝感县改为东风县;1969年2月2日东风县改为孝感县革委会;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地市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国函〔1983〕164号,撤销孝感县,设立孝感市(县级),由孝感地区领导。 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撤销孝感地区,成立地级孝感市,原县级孝感市南部设立孝南区,北部设立孝昌县;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成立孝昌县,辖原县级孝感市的花园、丰山、邹岗、白沙、周巷、小河、卫店、王店八个镇,陡山、花西、牌坊、季店、小悟五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花园镇;1994年11月,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建成,搬迁至花园大道1号至今。 |
大悟县夏商周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属楚(弦国)。 秦分属南郡、衡山郡;汉立轪县,属江夏郡。 晋分义阳郡、江夏郡。 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分立乐安县,属弋阳郡;南朝齐置礼山关,为东随安左郡。 隋开皇九年(589)属义阳郡礼山县,以县境礼山为名。 隋开皇中,以乐宁县损入礼山。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废礼山县,并入应山县;唐后分属申州罗山县、黄州鹿城县、安州吉阳县。 清末至1932年,境域分属河南省罗山,湖北省孝感、黄陂、黄安(今红安)两省四县所辖。 其间,1930年至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境内先后建立了罗山、陂孝北、河口三个县苏维埃。 1933年1月1日先行建置礼山县。 1933年4至5月国民政府补办了呈批手续及铸发正式县印,始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39年第二行政督察区撤销,属鄂东行署,1945年又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2年初至1945年9月,中共鄂豫边区党委、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五师进驻大悟山地区,境内先后建立安礼县、罗礼应县、礼南县三个抗日民主政府。 1946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进驻宣化店,至6月26日中原突围,境内又先后建立礼山自治县民主政府、礼山县民主政府、礼山县爱国民主政府。 1949年4月6日,礼山县全境解放。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礼山县爱国民主政府改称礼山县人民政府,隶属湖北省孝感专员公署(简称孝感专署)。 1952年9月10日,为了纪念大悟山区人民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业绩,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备案,将礼山县改名大悟县,仍属孝感专属。 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专区,大悟县划归武汉市领导。 1961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孝感专区,大悟县划归孝感专区领导。 1970年,孝感专署改称孝感地区,大悟县属孝感地区。 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大悟县属孝感市至今。 |
设县前,今云梦县境夏、商属荆州;西周至春秋前期属郧国;战国时属楚国安陆县;秦代至西汉初,属南郡安陆县;汉武帝元狞二年(前121)析南郡、衡山郡置江夏郡,属江夏郡安陆县,直至南朝刘宋初年(420);南朝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分江夏郡立安陆郡,属安陆郡安陆县。 从秦设郡、县以后,今云梦县境上属两汉、两晋的江夏郡治一直云梦古城;自战国中后期至南朝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古安陆县治所也一直在云梦古城。 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从古安陆县析出南部设置云梦县。 北朝北周时期,隶属郧州总管府安州安陆郡。 隋朝大业初(605)废郡,云梦县隶属安州总管府安州。 唐代,云梦属淮南道安州。 其间于武德四年(621)省云梦入应城,不久恢复旧置;贞观八年(634)省应城入云梦;宪宗元和三年(808)省应城、孝昌入云梦,至大和二年(828)应城归复县制,咸通(860-874)年间孝昌亦复归旧置。 宋太祖建隆初年至赵昺祥兴二年(960-1279),云梦先后隶属荆湖路安州、荆西路安州、荆湖北路德安府。 期间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省云梦为镇并入安陆县,元佑元年(1086)复立云梦县。 宋宣和元年(1119)升安州为德安府,云梦县隶属德安府。 元朝年间,县属荆湖北路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德安府。 明初湖北州县编定里甲,云梦始此明晰县界,定编3乡5.5里。 东南曰石羊乡、西曰於菟乡、北曰感化乡,隶属湖广布政司武昌府德安州,后改属德安府。 洪武十年(1377)析应城入云梦三年。 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起义军在湖北建立政权,改云梦县为固州。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后复立云梦县,县辖3乡6里72会,3乡为北部於菟乡、中部石羊乡、南部感化乡。 中华民国建立后,废府设道,云梦县于1913年-1926年属湖北省江汉鄂东道。 1926年废道,直隶于省。 1932年湖北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云梦县属第五区(区署驻随县),1936年起改称第三区。 1940年2月属豫鄂边区公署,1941年6月属湖北省鄂中专署,1946年6月属鄂中专署云孝县,1948年4月建立的云孝人民民主县政府,隶属中原解放区江汉区鄂中专署。 1949年8月起属孝感专区。 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专区,云梦县隶属武汉市。 1960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云梦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安陆县。 1961年4月24日,恢复孝感专区。 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云梦县,以原云梦县并入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隶属孝感专区。 1970年改属孝感地区。 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撤销孝感地区和孝感市(县级),设立孝感市(地级),云梦县划归孝感市,隶属孝感市至今。 |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属郢州安陆郡,应城建县自此始。 北朝西魏以应城为城阳郡治,并一度改设浮城县。 隋时废城阳郡,改应城为应阳。 唐武德四年(621)复应阳为应城,属安州,隶淮南道。 中华民国初隶湖北省江汉道,1930年后,次第属第三、第五、第三行政督查区。 1944年8月,应城县境置应城、应西两县。 次年3月,两县合并,仍为应城县。 1949年4月,应城全境解放,属鄂中专区;6月,改属孝感专区。 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专区,应城县划归武汉市领导。 1961年4月24日,恢复孝感专区,应城县划归孝感专区领导。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设立应城、蒲圻、仙桃、石首、麻城、利川市的批复》国函〔1986〕70号,撤销应城县,设立应城市(县级),以原应城县的行政区域为应城市的行政区域,隶属孝感地区。 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撤销孝感地区和孝感市(县级),设立孝感市(地级),应城市由孝感市代管。 |
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的记载,证明在战国晚期,“安陆”之名称已经出现。 在夏、商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 周为郧子国。 春秋战国时期,安陆为楚国属县,秦统一天下后分楚为4郡,安陆为南郡之地。 高帝六年(前201),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 安陆为江夏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 三国初期,安陆属吴,后属魏,隶江夏郡。 两晋纷更,安陆皆为江夏郡治。 惠帝永兴三年(306)析安陆东境为滠阳县(今黄陂地);东晋析沙羡、安陆两县地复置沌阳县(今汉川县南)。 南北朝时代,安陆先后隶郢州、司州、南司州,至陈太建十二年(580)改安陆郡置南司州,安陆为属县,后旋入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隋废郡,置郧州总管府。 隋开皇十四年(594)废郧州总管府,仍置安陆郡,治安陆,安陆为属县。 大业二年(606),改京池县为吉阳县,不久省入安陆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安陆郡为安州,置总管府;唐武德七年(624)改为大都督府。 贞观元年(627)安州隶淮南道,贞观三年(629)罢都督府。 以后寻复寻罢。 开元年间,安陆仍置都督府,天宝元年(742)改安州为安陆郡,置都督府。 乾元元年(758)复为安州都督府。 贞元三年(787)安州隶山南东道。 五代后梁,置宣威军,置节度使。 后唐更名安远军节度使。 后晋又罢军为防御州,后又复为安远军。 后汉仍为安远军。 后周显德元年(954)复罢军为防御州。 宋建隆元年(960)复为安远军节度使,隶荆湖北路。 天圣六年(1028)隶京西路。 庆历元年(1041)还隶荆湖北路。 宣和元年(1119)升州为府,于安陆置德安府。 德安府领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5县。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安陆为德安府汉阳镇抚使治所。 绍兴三年(1133)德安府仍隶荆湖北路,治安陆。 咸淳七年(1271)德安府徙治汉阳城头山,安陆县治随之侨置。 元至元十三年(1276)安陆仍为德安府治,隶荆湖北道宣慰司,至元至元十五年(1278),析应山县隶随州,府领四县,即安陆、孝感、应城、云梦,州领二县,即随县、应山县。 元至元十八年(1281)罢宣慰司,德安府直隶鄂州行省,为散府。 元至元三十年(1293)改隶黄州路,后复隶湖北道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8),安陆县属德安府,其时,德安府领安陆、云梦、应城、应山、随州,隶湖广行省。 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隶黄州府,11月属武昌府。 1380年复升为府,治安陆,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 1391年改属河南布政使司,未久还属湖广布政使司。 万历三十六年(1608)隶荆西道。 清·康熙三年(1664),安陆为德安府治,属湖北布政使司,隶汉黄德道。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沿袭清制。 1913年属湖北省江汉道。 1928年裁道,安陆属湖北省直辖。 1931年,全县辖26个乡镇253保。 1932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34年,辖5区139保。 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37年辖3个区(区公所设县城、牌楼岗、雷公店),15个自治乡镇。 1938年,县城被侵华日军占领,国民党县政府迁于三里店西北围岭的凌氏祠,后迁龙窝寺(1945年冬迁回县城直至安陆解放)。 1938年10月,安陆沦陷后,府河以西,建立中共京(山)安(陆)应(城)县委、中共安(陆)随(县)工作委员会。 1940年春,二者合并为中共京(山)安(陆)县委,建立京(山)安(陆)县;安陆东北部为中共安北工作委员会,1942年8月,建立安(陆)应(山)县。 1949年7月,安陆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孝感专区。 1994年10月,安陆辖城关、巡店、木梓、王店、烟店、孛畈、槎山、洑水、长兴、赵棚10区。 1952年10月,辖1~7共7个区和一个城关镇、134乡。 1954年8月,撤销第三区,其所辖21个乡分别并入其他区,全县辖6区1镇88乡。 1956年3月,全县并为6区35乡,洑水、城北、城西、为县直辖乡;4月撤区设7个指导小组。 1958年初,恢复区建制,全县为7区1镇;9月建立8个人民公社,即卫星(赵棚)、上游(李店)、幸福(巡店)、先锋(棠棣)、英雄(雷公)、红旗(烟店)、东风(洑水)、长春(城关镇)人民公社,下辖35个乡。 同年底,各人民公社还原区、镇名称。 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专区,安陆县改属武汉市。 1960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云梦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安陆县,全县辖639个生产大队。 1961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孝感专区,安陆县隶属孝感专区。 1961年4月,将原来的人民公社改为区,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全县辖7区1镇35个人民公社;6月安陆属孝感专区;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云梦县,以原云梦县并入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66年9月,各区更换名称,赵棚、李店、巡店、棠棣、雷公、青龙、洑水区分别改为红卫、东风、前进、先锋、建新、红旗、向阳区,城关镇不变。 1975年2月,撤区并社,全县调整为赵棚、洑水、接官(莲花)、陈店、李店、巡店、桑树、棠棣、木梓、雷公、王店(河水)、程巷(烟店)、孛畈、城关14个人民公社46个管理区。 1978年,全县行政区划不变。 1979年春,撤销莲花、桑树人民公社;撤销城关人民公社,将刘庙、城南、陈沟管理区并入李店人民公社,建立城关镇。 1980年春,将洑水人民公社的光明、圆通、赵河、何岗4个大队划出成立城北原种场。 至此,全县辖11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1个场,40个乡(镇)。 1983年行政区不变。 1984年1月,恢复区(镇)、乡(镇)、村三级区划,全县为8区1镇1场、40乡(镇)。 1987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安陆县设立安陆市的批复》国函〔1987〕154号,撤销安陆县,设立安陆市(县级),以原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安陆市的行政区域。 同时进行撤区并乡,全县辖南城、北城府城3个街道,赵棚、李店、巡店、棠棣、雷公、双河、王义贞、烟店、孛畈、洑水10镇,陈店、辛榨、桑树、王店(木梓)、接官5乡。 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撤销孝感地区和孝感市(县级),设立孝感市(地级),原孝感地区的安陆市由省直辖,孝感市代管。 自此年至2001年3月,全市行政区划未变。 2001年月,桑树乡并入巡店镇;双河镇并入雷公镇;北城街道一部分并入府城街道,一部分并入开发区。 至此,全市辖2个街道、9镇、4乡和一个开发区。 |
汉川周属郧国,东周至战国郧被楚所灭,汉川属楚地。 秦属南郡安陆县辖。 汉代割南郡东部置江夏郡,汉川属江夏郡安陆、沙羡两县辖地。 两晋袭之。 三国时先属魏,后属吴。 南北朝梁属郢州梁安郡,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始置县于甑山,名甑山县(辖今县境东南境),西魏属魏安郡、汊川郡,北周属沔州甑山郡(今马鞍乡)。 隋属复州,隋大业末废县为镇,并入汉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汉川复县,置县治于汊山。 唐贞观元年(625),改名汊川。 天宝元年(742),改属汉阳郡。 乾元元年(758),复属沔州。 宝历二年(826),改属鄂州。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改属安州,移治金鼓城(今刘家隔镇)。 宋建隆元年(960),属荆湖北路,更名为义川县,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名汉川县。 熙宁四年(1071),废县为镇,属鄂州汉阳县。 元祐元年(1086),县恢复,仍隶汉阳。 绍兴五年(1135),县又废;七年(1137),复置。 元代,各地改设行中书省,汉川属湖广行中书省汉阳府。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移县治于长城(今城关镇)。 明代改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汉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 洪武九年(1376),汉阳府降为州,汉川隶属武昌府,洪武十三年(1380),复隶汉阳府。 清康熙三年(1664),湖北、湖南分治,汉川隶属湖北布政使司汉阳府。 1914年,废府设道,汉川属江汉道。 1949年5月,汉川全境解放后,属鄂中专区;同年8月,改属沔阳专区。 1951年7月,沔阳专区撤销,隶属孝感专区。 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专区,汉川县划归武汉市领导。 1961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孝感专区,汉川县属孝感专区。 1970年,专区改名地区后,隶属孝感地区至今。 1949年5月,天汉县全境解放,同年7月,天门、汉川分治,汉川县建制恢复。 1950年初,撤销乡的建制;同年10月,城关区改为城关镇,部分地区开始恢复乡的建制。 1956年1月,区名改按所辖区域地名命名。 1956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 1957年9月,恢复区级建制。 1958年9月,撤区建乡,同时建立8个人民公社,实行乡(镇)社合一体制。 1959年11月,孝感专区撤销,改属武汉市。 1961年5月,孝感专区恢复,还属孝感专区。 1961年4月,恢复区、镇建制,撤销区级公社,以管理区为基础建立小公社。 1978年12月,镇社分开,公社适当合并,下设管理区;县辖3镇恢复,3场不变。 1984年1月,政社分开,撤销公社,恢复区乡建制。 1987年9月,撤区建乡,全县划分为9乡、15镇。 1989年5月,设71个联村办事处和4个街道。 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撤销孝感地区和孝感市(县级),设立孝感市(地级),汉川县隶属孝感市辖。 1997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汉川县,设立汉川市(县级)。 名称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