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建区,属第二行政区。 1958年,改为大河坝乡,同年与纳加、西加两乡合建大河坝公社。 1970年,析置出桑当公社。 1984年,改为乡。 2000年,改为镇。 |
1951年,属第一行政区。 1959年,成立灯塔公社。 1960年,改称为河卡公社。 1984年,改称乡。 2000年,改称镇。 |
解放初,曲什安镇的部分地区属共和县的切吉区。 1958年,划归兴海县五龙区管辖。 1966年,曲什安、龙藏、中铁三乡牧业大队,生产队投资开发东西大米滩,作为口粮生产基地。 因牧民不会种地,各乡陆续从省内外迁入部分农民耕种,后龙藏、中铁2乡因放弃粮食生产,土地及人口全部并入曲什安乡。 1984年,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 |
解放初,温泉乡为汪什代海部落。 1952年,为兴海县第三行政区,后建温泉乡。 1958年,成立温泉公社。 1984年,改为温泉乡。 |
1949年,仍为部落制。 1954年,属兴海县第4行政区,后建龙藏乡。 1958年,建龙藏公社。 1984年,改社为乡。 |
据史料记载,隋代又设西海及河源郡(今兴海、同德属河源郡赤水县)大开屯田。 中铁乡解放初仍为部落制。 1953年,建为第四行政区。 1958年,后改为中铁公社。 1984年,复为乡。 |
1944年,青海省政府派人在兴海县唐乃亥开垦荒地。 1945年,正式招收移民耕种。 1946年,移民发展为180余户,开发土地3800多亩,收益后马步芳强行划归给设在杂玛羊曲的“德兴海”官商机构。 解放初,属第五行政区。 1958年,建唐乃亥公社。 1984年,改社为乡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