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行唐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行唐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据《行唐新志》载:“初,帝尧封于唐。

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

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

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据《正定府志》载:“行唐县熙平中(北魏孝明帝年号,公元516-518年),移治犊乾城,一统旧志。

今县北三十里有行唐故城,俗谓之故郡城”1945年县城解放,建行唐县九区;1947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有63个自然村;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后为城关公社;1984年改社为镇,辖区不变;1996年,撤销齐村乡、行唐镇、坟台乡合并设立龙州镇至今。

1949年,属行唐县南桥区公所;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为南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0个自然村建南桥公社;1984年设立南桥镇;1996年合乡并镇,与龙岗乡合并,仍为南桥镇至今。

1949年属行唐县南桥区公所;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建行唐县四区上碑;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人民公社,有67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下属12个村;1984年改建上碑乡;1985年设立上碑镇至今。

1937年10月份设立了行唐县最早的一个区,即口头区,辖口头以北村庄;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有121个自然村;1961年调整了公社规模,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东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杨家庄公社,南部12个村划出建立秦台公社,其余11个村仍为口头公社;1984年设立口头镇;1996年将秦台乡、杨家庄乡并入到口头镇至今。

1949年,属行唐县六区;1956年设立独羊岗乡;1958年并入新乐县,属城关公社;1961年成立独羊岗人民公社;1962年复置行唐县;1984年复置乡,辖区北贾素、燕头、郑家庄、独羊岗、柏朳、西秀、余底七村;1996年贾庄乡并入独羊岗乡至今。

1953年建安香乡。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安香人民公社,有55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东部9个村建连家庄公社;东侧9个村建只里乡公社;西部10个村建东留营公社;西北部15个村建左市同公社;周围尚有12个村仍为西安香公社;1984年改为安香乡;1996年原留营乡并入,名为安香乡,乡驻地于2009年5月从西安香迁到西留营村。

1949年属行唐县2区;1953年分属二区贝村,王营乡;同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设立只里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一带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只里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西安香公社东侧划定9个自然村,成立只里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连家庄乡并入,仍为只里乡至今。

1962年1月设左市同公社;1968年3月,成立左市同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1年3月6日重建左市同人民公社党委;1984年设立左市同乡;1996年1月左市同乡改成市同乡至今;2007年政府驻地由左市同迁至高家庄。

1952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分属行唐县三区南翟营乡、宋营乡和四区冻庄乡、阎庄乡、任家庄乡;1953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将灵寿县康庄南霍营两个大队划入本社;1958年施行人民公社化时属上碑公社翟营管理区;1961年12月调整公社规模时将上碑公社西部的七个村划出建立任家庄公社和西部的十一个村划出建立下阎庄公社;1964年又将任家庄和下阎庄两个公社合并为下阎庄公社;1984年下阎庄公社改为下阎庄乡;1996年下阎庄乡并入翟营乡至今。

宋咸平三年(1000)置北寨;金天会五年(1127)改北镇;明洪武年间设甘泉上方城寨社;清袭明制,继续设城寨社;1946年划归三区,属上碑;1950年1月,划归四区,仍属上碑;1953年仍划为上碑四区;1956年设立城寨乡;1958年8月,划归跃进(上碑)公社;1958年10月,行唐、新乐两县合并,仍为上碑公社;1962年两县分置,划归为上碑工委;1984年1月,设立城寨乡,辖北城寨、南城寨、西城寨等13个村;1996年上滋洋乡划归城寨乡管辖至今。

1949年,属行唐县10区;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设立上方乡;1958年建上方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东北部10个村划出成立北河公社,9个村划出成立疙瘩头公社,东部7个村划出成立西玉亭公社,东南部11个村划出成立赵阳关公社,西北部12个村划出已于1958年归口头公社,其余10个村仍为上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赵阳关乡并入至今。

历史上先后为玉亭县、玉城县治达11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属行唐县三区;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玉亭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上方公社东部划出7个村建西玉亭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西玉亭乡;1996年屹㟷头乡与西玉亭乡合并称玉亭乡,驻地仍在西玉亭村南口至今。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设立北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为北河管理区;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建北河公社;1962年,复置行唐县,属之;1984年复为北河乡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行唐县口头区;1953年建上阎庄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按方位改为上阎庄至今;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口头人民公社,上阎庄管理区;1961年调整了公社规模,从口头公社西部划出个自然村成立上阎庄公社;1984年为上阎庄乡至今。

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属口头辖区,后政区不断变更;1953年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九口子乡;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建立口头人民公社,为九口子管理区;1961年公社国模调整,从口头公社北部划出22个村建立九口子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上连庄乡并入,仍为九口子乡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