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濮阳县城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濮阳县城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因区域内有龙苑路而得名。
因该社区是黄河滩区移民安置区,滩区居民都是来自沿黄乡镇,故取名为黄河社区。
据《陈氏家谱》记载:陈村原名东楼,历史悠久,因燕王扫北从此经过(原小集村西头有一古庙是为燕王扫北所建,古历十一月初七小集会就为此定),所以人口稀少。明洪武三年(1370)陈姓始迁祖自山西洪洞迁至直隶大名府开州前漳消村定居,后来三世祖三子陈鸿,迁住到东楼村东头定居,人口发展很快,与其它姓氏联结,久而久之,陈姓成为大户,后来东楼更名陈村至今。
红卫最早称舒家街,是由舒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此而得名。后因古县衙改建为仓库,此街位于仓库后面,故称仓后街。1953年至1966年先后更名北四街、北五街、民权街等,与北关街、北街、胜利统称为胜利农庄和跃进大队。1966年改为红卫至今。
因该街位于濮阳县老城北大街北段,故得名北街。
旧时濮阳县老城北门外,人们逐渐相居成村,俗称北关。
因荣氏建村于马颊河水湾处,故名荣湾。
据郭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始迁祖郭长老自山西洪洞迁直隶大名府开州郭家砦村,其村因郭姓而得名,“砦”同“寨”,故名。
旧时濮阳县老城西门外,人们相居成村,俗称村名西关。
据《任氏家谱》记载:明初,任氏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濮阳县西城寨,再移居濮阳县老城西城门里建村,故称西门里。
明代蔡氏始建其村时,名叫蔡家寨,后简称蔡寨。
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的名臣英雄充当。此地原名解府街,后因李嘉祥(安徽贵池县人)于明弘治十至十五年(1497-1502)任开州知州期间,德政一方,民感其恩,奉为城隍,立庙祀之。因城隍庙的建立而更名为城隍庙(村)。
位于濮阳县老城南大街南段,故名南街。
五代后梁贞明五年(919)晋王李存勖击败后梁军,乘胜拔澶水。命李存审在德胜渡夹河筑南北二城(史称夹寨)屯兵据守。后来南城废,濮阳县城在北城建起,因位于南门外故称南关。
因建在濮阳县城南金堤上,故称南堤。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