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古属巴子国地;宋代以后为建始县城区的一部分,形成于明清年代;明正德七年(1512),隶属建始县市廓里;清康熙二十年(1681),隶属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建始县由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隶属坊廓里;道光年间(1821-1850)隶属坊廓里;同治六年(1868),隶属建始县西乡。 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十九年(1930),隶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建始县第一区署中山联保;民国24年(1935)属建始县城关集镇;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属建始县中山乡。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后,属城乡区;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朝阳街;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建始县朝阳人民公社,名为朝阳街;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四街;1967年,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四清街,1979年属城关镇,恢复朝阳街;2003年撤并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后,属业州镇,名为朝阳社区至今。 |
船儿岛社区的前身为建始县城区的一部分,包括老城区的东南街、西街和团结路、船儿岛路、建设路南段以及学苑路等地。 北宋初年,古业州改县,将县城从今三里乡槐坦的棉花坝迁至现址,逐步形成了一条街,名县前街,即现在的东街和西街。 明代县城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发展,并修筑城墙,南街形成,新马路始建于民国时期,其余部分大多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9年建始大桥至大礼堂公路建成以后,到1980年形成了茨河以东的街道;1980年到1995年形成了从茨河到广润路的各条街道,船儿岛社区基本形成。 该地古属巴子国地;明正德七年(1512),隶属建始县市廓里;清康熙二十年(1681)隶属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建始县由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隶属建始县坊廓里;道光年间(1821-1850)隶属建始县坊廓里;同治六年(1868),隶属建始县西乡。 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十九年(1930),隶属建始县第一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建始县城集镇;民国三十年(1941),隶属建始县中山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隶属城乡区中山乡。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后,属城乡区;1950年10月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东南街、西街;1958年9月,属建始县朝阳人民公社;1961年,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一、二街;1967年,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东方红、红旗街;1979年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东南街、西街;2003年撤并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后,属业州镇,名为船儿岛社区至今。 |
茨泉社区的前身为建始县城区的一部分,包括原大北门、小北门、顺城巷、北环路、奎星楼路、黄堰塘路、团结路北段、茨泉路、建设路北段、广润路北段等地。 大北门、顺城巷形成于明清年代,其余部分大多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9年建始大桥至大礼堂公路建成以后,到1980年形成了茨河以东的街道;1980年到1995年形成了从茨河到广润路的各条街道;1999年北环路的贯通,茨泉社区基本形成。 该社区古属巴子国地;明正德七年(1512),隶属建始县市廓里;清康熙二十年(1681),隶属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建始县由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隶属建始县坊廓里;道光年间(1821-1850),隶属建始县坊廓里;同治六年(1868),隶属建始县西乡。 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十九年(1930),隶属湖北第七行政督察区建始县第一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建始县城集镇;民国三十年(1941),隶属建始县中山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隶属城乡区中山乡。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后,属城乡区;1950年10月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北街;1958年9月属建始县朝阳人民公社;1961年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三街;1967年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人民街;1979年属建始县城关镇,名为北街;2003年撤并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后,属业州镇,名为茨泉社区至今。 |
该社区古属巴子国地;明正德7年(1512)属建始县市廓里;清康熙20年(1681)属建始县坊廓里;清乾隆元年(1736)建始县由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属坊廓里;清道光年间(1821-1850)属坊廓里;清同治6年(1868)属建始县西乡;民国7年(1918)属建始县“仁”字区;民国19年(1930)属建始县第一区;民国24年(1935)属建始县第一区中山联保;民国30年(1941)属建始县中山乡;民国38年(1949)属城乡区中山乡。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后,属城乡区;1950年10月属城乡区七里坪村;1951年属城乡区七里乡;1953年属建始县第一区七里乡;1956年属猫坪区七里乡;1958年9月属建始县猫坪人民公社先锋大队;1961年属建始县猫坪区七里公社先锋大队;1975属猫坪公社先锋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隶属业州镇,名为于家坝村;2003年属业州镇,命名广润社区,名称沿用至今。 |
该地古属巴子国地;明正德七年(1512),隶属建始县市廓里;清康熙二十年(1681),隶属建始县坊廓里;清乾隆元年(1736),建始县由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隶属施南府建始县坊廓里;清道光年间(1821-1850),隶属坊廓里;同治六年(1868),隶属建始县西乡。 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十九年(1930),隶属建始县第一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建始县第一区中山联保;民国三十年(1941),隶属建始县中山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隶属城乡区中山乡。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后,属城乡区,名为马栏溪村;1950年10月,属城乡区,名为马栏溪村;1951年,属城乡区,名为马兰乡;1953年,属建始县第一区,名为马兰乡;1956年属猫坪区七里乡;1958年9月,属建始县猫坪人民公社,名为云锋大队;1961年,属建始县猫坪区七里公社,名为云锋大队;1975属猫坪公社,名为云锋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乡),划归业州镇,名为二道桥村;2003年,属业州镇,名为二道桥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
该社区古属巴子国地;明正德7年(1512)属建始县市廓里;清康熙20年(1681)属建始县坊廓里;清乾隆元年(1736)建始县由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属坊廓里;清道光年间(1821-1850)属坊廓里;清同治6年(1868)属建始县西乡;民国7年(1918)属建始县“仁”字区;民国19年(1930)属建始县第一区;民国24年(1935)属建始县第一区中山联保;民国30年(1941)属建始县中山乡;民国38年(1949)属城乡区中山乡。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后,属城乡区;1950年10月属城乡区白蜡树村;1951年属城乡区杜家乡;1953年属建始县第一区杜家乡;1956年属猫坪区杜家乡;1958年9月属建始县猫坪人民公社绿化大队;1961年属建始县猫坪区杜家公社绿化大队;1975属猫坪公社绿化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黄家湾生产队从猫坪区杜家乡白蜡树村分出,划归业州镇,名黄家湾村;2003年撤并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后,将菜园子村的牛王庙划归黄家湾村,成立指阳社区,隶属业州镇至今。 |
该地古属巴子国地;明正德七年(1512),隶属建始县市廓里;清康熙二十年(1681)隶属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建始县由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隶属坊廓里;清道光年间(1821-1850),隶属坊廓里;同治六年(1868),隶属建始县西乡。 民国七年(1918),隶属建始县“仁”字区;民国十九年(1930),隶属建始县第一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建始县第一区中山联保;民国30年(1941),隶属建始县中山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隶属城乡区中山乡。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后,属城乡区;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猫坪区七里村;1951年,属城乡区七里乡;1953年,属建始县第一区七里乡;1956年,划归县园艺场,为一个生产队;1975年撤区并社,由猫坪公社先锋大队划出莲花池生产队,县园艺场划出草子坝生产队,组成朝阳大队,以生产蔬菜为主,属城关镇,草子坝属朝阳大队一生产队;1984年撤社建区乡(镇),属业州镇于家坝村;2004年建始县工业园区开发,修建朝阳大道,形成工业园区,并命名为草子坝社区至今。 |
此地古属巴子国地;明正德7年(1512),属四川夔州府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建始从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建阳坝属建始县坊廓里一甲;道光年间(1821-1850)属建始县坊廓里;同治6年(1867),属建始西乡。 民国7年(1918),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19年(1930),属建始县第一区;民国24年(1935),属建始县第一区中山联保;民国30年(1941),属建始县中山乡;民国38年(1949),属建始县城乡区中山乡。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后,属建始县城乡区中山乡;1950年废除保甲制,设立城乡区,取名建阳坝村;1958年实行公社化,更名保卫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猫坪区建阳公社,更名为建阳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猫坪公社,仍名建阳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隶属猫坪区,更名为建阳坝村;1996年撤区建乡,将业州镇和猫坪区合并为业州镇,仍名为建阳坝村;2011年调整建制,隶属业州镇,名为建阳坝社区至今。 |
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建始县城乡区,命名为安乐井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猫坪公社,名为反修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猫坪区,名为反修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猫坪公社,名为反修大队;1982年规范镇区名称,名为安乐井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乡),属猫坪区建阳乡,名为安乐井村村民委员会;1996年撤区建乡(镇),属业州镇建阳管理区,名为安乐井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撤并调整,属业州镇建阳办事处,名为安乐井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调整建制,属业州镇,名为安乐井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
1950年新中国建立后废除保甲制,属建始县城乡区,命名小垭门村;1958年公社化时,更名东方红大队,隶属猫坪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续用东方红大队名,隶属猫坪区;1975年撤区并社,续用东方红大队名,隶属猫坪公社;1984年撤社建区时更名为小垭门村村民委员会,隶属猫坪区;1996年撤区建乡,属业州镇,村名仍为小垭门村;2011年隶属业州镇,更名为小垭门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
1950年废除保甲制时,属建始县城乡区,命名七里坪村,1958年公社化,更名先锋大队,隶属猫坪公社管辖;1961年恢复区建制,续用先锋大队,隶属猫坪区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续用先锋大队,隶属猫坪公社管辖;1984年撤社建区时,更名为七里坪村,隶属猫坪区管辖;1996年撤区建乡时,将城关镇和猫坪区合并为业州镇,村名仍为七里坪村,属业州镇;2011年隶属业州镇,更名为七里坪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
清初,隶属四川夔州府建始县市廓里;清康熙二十年(1681),隶属建始县坊廓里;乾隆元年(1736),隶属湖北布政司施南府建始县坊廓里一甲;同治六年(1867),隶属建始县西乡坊廓里一甲;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隶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建始县第一区署中山联保;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属建始县中山乡。 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城乡区管辖,命名为红土坪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猫坪人民公社七里管辖理区管辖,更名为红峰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猫坪区七里公社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属猫坪人民公社七里管理区管辖;1982年规范政区名称,更名为红土坪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乡),属猫坪区七里乡管辖,更名为红土坪村;1996年撤区建乡(镇),猫坪区与业州镇合并,属业州镇管辖;2011年调整建制,更名为红土坪社区,沿用至今。 |
此地古属巴子国地;明正德7年(1512),属四川夔州府建始县廓里;乾隆元年(1736),建始从四川夔州府拨入湖北施南府,建阳坝属建始县坊廓里一甲;道光年间(1821-1850)属建始县坊廓里;同治6年(1867),属建始西乡。 民国7年(1918),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19年(1930),属建始县第一区;民国24年(1935),属建始县第一区中山联保;民国30年(1941),属建始县中山乡;民国38年(1949),属建始县城乡区中山乡。 1950年,属建始县城乡区,命名栏溪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猫坪区公社,更名为云峰大队;1961年恢复区迁制,属猫坪区,仍名为云峰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猫坪公社,仍名云峰大队;1982年更名为马兰溪大队;1984撤社建区时,隶属猫坪区,更名为马兰溪村民委员会;1996年撤区建乡时,隶属业州镇名为马栏山溪村民委员会,2006年调整建制,隶属业州镇更名为马兰溪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
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建始县城乡区,名为白蜡树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猫坪公社,名为绿化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猫坪区,名为绿化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猫坪公社,名为绿化大队名;1982年规范镇区名称,属猫坪区,名为白蜡树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乡),属猫坪区杜家乡,名为白蜡树;1996年撤区建乡(镇),属业州镇,名为白蜡树;2011年调整建制,属业州镇,名为白蜡树社区居民委员会;2018年,第二次地名普查地名标准化,更名为柏腊树社区居民委员会。 |
清朝中叶,隶属湖北布政司施南府建始县坊廓里一甲;同治六年(1867),隶属建始县西乡坊廓里一甲。 民国七年(1918),隶属湖北荆南道建始县“仁”字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隶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建始县第一区署中山联保;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属建始县中山乡。 1950年废除保甲制,属城乡区,名为杜家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猫坪人民公社杜家管理区,名为杜家坝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猫坪区杜家公社,名为杜家坝大队;1966年,属杜家公社,名为红星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猫坪人民公社杜家管理区,名为红星大队;1982年规范政区名称,属猫坪人民公社杜家坝大队,名为杜家坝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乡),属猫坪区杜家乡,名为杜家坝村;1996年撤区建乡(镇),猫坪区与业州镇合并,属业州镇,名为杜家坝村;2011年调整建制,属业州镇,名为杜家坝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