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宜川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宜川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历为西魏义川县、丹州,隋丹阳郡,唐丹州、咸宁郡,宋至今宜川县治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隶属中山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改称城市区。

1951年,属交里区。

1958年9月,城关、程落、西坪塬3乡合并,成立城关公社,驻地县城二道巷。

1964年,设城关镇。

1984年9月,更名丹州镇。

2001年11月,撤销党湾乡并入丹州镇。

2015年8月,撤销丹州镇设立丹州街道。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建镇。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属加阳里所辖。

民国初年为怀阳联保驻地,后属丹阳乡所辖。

民国二十七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38—1945年),为山西省政府即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西渡黄河后驻地,当时改秋林为“兴旗镇”,抗战胜利后恢复原名。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隶属丹阳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隶属丹阳区。

1951年,属交里区。

1957年7月,设秋林乡。

1960年2月,成立秋林公社。

1984年12月,复设乡。

1998年8月,改设镇。

2001年11月,撤销鹿川乡并入秋林镇。

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置云岩县。

北魏至宋代沿之。

清初划为云岩里。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隶属富云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改为富云区。

1950年,改称第三区。

1955年6月,改云岩区。

1956年5月,改云岩乡。

1958年9月,成立云岩公社。

1984年8月,改设镇。

1940年为河清乡,1948年3月隶属白水区,1949年10月设集义乡,1958年9月成立集义人民公社,1984年8月改设镇,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曾率军驻扎于此,时称桑柏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隶属康平乡。

1948年3月,属康平区。

1949年10月,复设桑柏乡。

1958年9月,并入郭下公社。

1960年2月,郭下公社更名壶口公社。

1984年12月,改设壶口乡。

2011年6月,撤销壶口、高柏2乡,合并设立壶口镇。

英旺是宜川古镇之一。

明末清初系怀德、菇坪里辖境。

清康熙年间属西川里。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有肤施县汪韩二百户卫地改隶宜川后,置汪韩里,系西川汪韩管辖。

民国期间,英旺镇先后为中区、一区、西南联保、中山联保、中山乡所辖。

1949年,为观亭乡。

1958年9月,成立英旺公社。

1984年12月,改设英旺乡。

清康熙年间至清末为加阳里。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第一区所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丹阳乡。

1949年10月,改丹阳区。

1950年8月,改称第二区。

1955年6月,改称交里区。

1957年7月,改设交里乡。

1958年9月,成立交里公社。

1983年6月,复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