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银达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银达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夏明乡(4乡)所辖的3个行政村;1954年成立夏家沟初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佘新乡”为“五四永丰高级农业合作社”四大队;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拐坝桥大队”;1961年11月分属“银达公社”;1966年11月改称“永丰公社红卫大队”;1968年4月改称“银达乡公社红卫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3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银达乡拐坝桥村”,时辖13个村民小组;2005年8月属银达镇,同年9月将13个村民小组合并为9个村民小组至今。

1949年前属河北乡第十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银达乡(10乡);1955年11月为“五四永丰农业合作社银达乡分社”;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银达乡大队”;1961年6月改称“银达公社银达乡大队”;1966年11月复为“永丰公社银达乡大队”;1968年4月改称“银达乡公社银达乡大队”,时辖14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银达乡银达村”,时辖14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银达镇将14个村民小组合并为8个村民小组至今。

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蒲金乡(9乡)所辖的4个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银达乡”为“五四永丰高级农业合作社”九大队;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蒲上沟大队”;1961年11月分属“银达公社”;1966年11月改称“永丰公社红星大队”;1968年4月改称“银达乡公社红星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0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银达乡蒲上沟村”,时辖10个村民小组;2005年8月属银达镇,同年9月将10个村民小组合并为7个村民小组至今。

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佘新乡(5乡)所辖的3个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五四永丰高级农业合作社”5大队;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佘新大队”;1961年11月分属“银达公社”;1966年11月改称“永丰公社红旗大队”;1968年4月改称“银达乡公社红旗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3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银达乡佘新村”,时辖13个村民小组;2005年8月属银达镇,同年9月将13个村民小组合并为7个村民小组至今。

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蒲谭乡(8乡)所辖的3个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五四永丰高级农业合作社”8大队;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谭家堡大队”;1961年11月分属“杨洪公社”;1965年6月随社划归银达公社;1966年11月改称“永丰公社东风大队”;1968年4月改称“银达乡公社东风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2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银达乡谭家堡村”,时辖12个村民小组;2005年8月属银达镇,同年9月将12个村民小组合并为7个村民小组至今。

1949年前属河北乡第一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杨洪乡(1乡),辖4个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两明”、“关明”2乡并入,为“五四永丰农业合作社杨洪乡分社”;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杨洪大队”;1961年6月改属新立的“杨洪公社”;1965年6月改属“银达公社”;1966年11月改称“红光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8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银达乡杨洪村”,时辖8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2006年3月将原“妥家沟村”的5个村民小组随村并入至今。

1949年前属河北乡所辖;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两明乡(2乡)第一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杨洪乡”,为“五四永丰农业合作社2大队”;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明沙窝大队”;1961年6月改属新立的“杨洪公社”;1965年6月改属“银达公社”;1966年11月改称“新华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7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银达乡明沙窝村”,时辖9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9个村民小组合并为6个村民小组;2006年3月将原“两山口村”的4个村民小组随村并入至今。

1949年解放前属河北乡第一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关明乡(3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怀茂乡灯塔农业合作社五、六分社;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银达公社的前身)黑水沟大队;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红专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6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关明村″,时辖6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随乡并入银达镇,将原黑水沟村6个村民小组合并为3个村民小组,同时将原南沟村5个村民小组合并为3个村民小组随村并入至今。

1949年前属河北乡第六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怀茂乡(6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怀茂乡晨光农业合作社一、二分社;1958年9月属永丰公社(银达公社的前身)怀茂大队;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胜利东风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6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怀茂乡怀茂村″,时辖6个村民小组;2005年8月随乡并入银达镇,同年9月将原6个村民小组和原乡林场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至今。

1949年前属金塔县西区乡新城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金塔县西坝乡,1954年10月随乡划归酒泉县嘉峪区(2区),建西坝乡六分初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属西坝乡新华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为西坝公社六分大队;1958年12月随社并入永丰公社(银达公社的前身);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1962年6月划入从怀茂公社析出的西坝公社;1965年6月随社并入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五星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5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六分村″,时辖5个村民小组和西滩林场;2005年9月随乡并入银达镇,将5个村民小组、1个林场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同时将原东坝村8个村民小组合为4个村民小组并入至今。

1949年前属河北乡第一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怀中乡(7乡);1954年成立怀中初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佘新乡属晨光农业高级社;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怀中大队″;1961年6月划入从″永丰″析出的″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红卫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7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怀茂乡怀中村″,时辖7个村民小组;2005年8月随乡怀归银达镇;同年9月将7个村民小组合为4个村民小组,同时将原″怀下村″6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随村并入至今。

1949年前属河北乡第三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关明乡(3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怀茂乡灯塔农业合作社一、二分社;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银达公社的前身)关明大队;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东风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8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关明村″,时辖8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随乡并入银达镇,将原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至今。

1949年前属金塔县西区乡新城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金塔县西坝乡;1954年10月随乡划归酒泉县嘉峪区(2区)为西坝乡第一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西坝乡联华农业合作社一分社;1958年9月为西坝公社西坝大队;1958年12月随社并入永丰公社(银达公社的前身);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1962年6月划入从怀茂公社析出的″西坝公社″;1965年6月随社并入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红旗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8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关明村″,时辖8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随乡并入银达镇,将原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至今。

1949年前属金塔县西区乡新城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金塔县新山乡;1954年10月随乡划归酒泉县河北区(3区);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西坝乡联华农业合作社二分社;1958年9月为西坝公社南坝大队;1958年12月随社并入永丰公社(银达公社的前身);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1962年6月划入从怀茂公社析出的″西坝公社″;1965年6月随社并入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红光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7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南坝村″,时辖7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随乡并入银达镇,将原7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个村民小组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