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英德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英德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英城街道建制于西汉汉高祖年间(前206年—前195年)的浈阳县(今英德市英中、英东地区和翁源县,以及新丰县、佛冈县部分地方)县治所在地,后历为州、府、路、市的治所。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捕属城厢都附城图、廊岩图、麻寨图、洋高图。

清光绪十六年(1836年)设附城乡、麻寨乡、廊岩乡、洋高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县城镇、附城乡、岩前、麻廊乡、洋高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县城镇、附城乡、麻廊乡、洋高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英城乡、麻廊乡、洋高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城厢乡。

1949年10月9日县城解放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城厢乡属英中区管辖。

1950年6月设城关镇。

1951年9月与今大站镇同属第十五区。

1956年8月设县城镇、附城区。

1957年11月设城关镇、附城乡。

1958年4月设英城镇、附城乡。

1958年9月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大站、附城等地同属英城人民公社。

1959年冬分设城东人民公社。

1960年城东人民公社复入英城人民公社。

1960年分设大站人民公社。

1961年分设附城人民公社。

1980年英城人民公社改称英城镇。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设区建制,今英城街道之地设英城镇、附城区。

1986年附城区划入英城镇。

2003年8月,原碧落洞宝晶宫文化旅游管理区并入英城镇。

2004年6月撤镇设街道。

沙口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捕属仁义都上隅图,捕属仁下都清溪黄图、清溪地图、清溪客图、石坑图、蕉园图、签石图、塔桥图,捕属德冈都园风高图。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上隅乡、石坑乡、蕉园乡、签石乡、塔桥乡、清溪乡、园风高乡。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沙口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英德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沙口乡属英中区管辖。

1958年9月,英德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望埠、横石塘同属东风人民公社。

1959年4月,改称望埠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望埠人民公社析出沙口,成立沙口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撤社设沙口区。

1987年4月,撤区设沙口镇。

望埠,古名望夫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分望河、赤珠2个乡,土改时划为第一区。

1951年,为第十一区。

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

1959年,改为望埠人民公社。

1960年,析出沙口成立沙口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改称望埠区公所。

1986年,改为望埠镇。

横石水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象属黄塘都大镇图。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辅治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溪板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英德县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溪板乡属英东区管辖。

1958年7月,划入翁源县翁城人民公社。

1960年1月,翁源县成立横石水人民公社。

1962年9月,划回英德县管辖。

1983年,撤社设横石水区。

1987年4月,撤区设横石水镇。

桥头镇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属英德县总局溪头、板甫、潭坑、五石分局。

民国期间,英德县第三区溪板、新兴乡。

1949年10月至于1951年9月,属英德县第三区。

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属英德县第十三区。

1957年11月,属英东工作委员会。

1958年9月,划翁源县,称翁江人民公社。

1959年11月,划归英德县,称桥头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改称区。

1987年7月,改称区。

1987年4月,改称镇。

青塘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象属岩下都乌牛长塘图。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青塘乡、黄牛乡、乌石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青塘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英德县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青塘乡属英东区管辖。

1958年7月,划归翁源县管辖。

1959年4月,翁源县成立青塘人民公社。

1962年9月,划回英德县管辖。

1983年7月,撤社设青塘区。

1987年4月,撤区设青塘镇。

白沙之地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象属象冈都太平图、石园图、门洞图,岩下都洪象图。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太平乡、石园乡、门洞乡、洪象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洪象乡、门园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英德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洪象乡、门园太乡属英东区管辖。

1957年11月,设白沙乡。

1958年7月,划归翁源县管辖。

1959年11月,划回英德县管辖,设立白沙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设白沙区。

1987年,撤区设白沙镇。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站之地建制。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捕属竹径都南滩凤步小江图、波罗坑图、大蓝村图、侧黄乡。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小江乡、南岸乡、大南乡、波罗乡、侧黄乡。

宣统三年(1911年),设小江乡、侧黄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南冈乡。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全县设英东、英西、英中3个区,乡仍沿用旧制,南冈乡属英中区管辖。

1951年9月,与今英城街同属第巧区。

1956年8月,第巧区改称附城区。

1957年11月,撤销区建制,今大站之地设城东乡。

1958年9月,英德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英城镇、附城等地同属英城人民公社。

1960年,英城人民公社分设大站人民公社。

1977年,大站人民公社将黄岗大队划出归英德林场。

1983年,撤社设大站区。

1986年4月,撤区设大站镇。

西牛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浛属怀义都塔冈图、高道图。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塔冈乡、高道乡。

1949年10月,设西牛乡、高道乡。

1956年,设西牛区。

1957年11月,设西牛乡。

1958年9月,英德县设6个人民公社,与浛洸、石牯塘、美村等地同属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4月,英德县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其名称以地方名称命名,成立西牛人民公社。

1980年底,析出沙坝等大队成立沙坝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设西牛区。

1987年4月,撤区设西牛镇。

2002年1月,沙坝镇并入西牛镇。

明武二年(1369年),英德县含属清下都下辖黄寨图。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属含光局下辖寨分局。

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称为黄寨乡。

民国时期,属英德县第二区署称黄寨乡。

1949年10月,属英西区开始称九龙乡。

1952年4月,九龙与明迳、岩背镇同时划为英德县第四区。

1958年9月,改为卫星公社。

1960年,九龙与明迳分开,九龙称九龙公社。

1983年,改称为九龙区公所。

1987年,改为九龙镇。

2004年6月18日,经省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大镇、鱼湾、黄陂3镇,合并设立东华镇。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