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英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英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英林,闽南话俗称乌蓝,即摇篮方言之谐称,据传因其地山林连绵状若摇篮,故称。后雅称英林。另据明末郑成功部将洪天福据此山林抗清,世称英雄,故名英林。
元末明初,欧阳氏由泉州城南潘湖天麟石山欧厝移居于此。因分别建居的塘边、新厝、后厝三个村落俱姓欧阳,故名三欧。
古地名东后头。因地处欧厝之东路头而名欧头。欧与后闽南方言同音,而习惯书写和称为后头。
古时,其地濒临围头港,港边有一石塔,后其地遂成村落,故名港塔。
地处虺湖尾端窄长延伸部分,因高氏最先于此建居,故名高湖。
嘉排村系为纪念伍堡村革命烈士姚嘉排而命名。伍堡,据海潮庵资料记载,后周广顺二年(公元九五二年)伍姓商人于海上用船载货南运至围头湾,时遇大风大浪,船因触礁漏水无法向前行驶,而于此搭蓬叠货为居,其居状如碉堡,故称伍堡。明末,伍姓外迁,其他姓氏陆续迁入,仍沿称伍堡。后又避免与石狮市祥芝的伍堡混淆,故习惯俗称为下伍堡或嘉排伍堡。
古时,其村地为虺湖向西南方向延伸之窄长的尾部,故称湖尾。后又因村东南面之湖泊风景美丽,而雅称湖美。更因湖泊正常有许多凫鸟到湖里凫水、嬉戏,形成一道靓丽怡人的风景线,村曾名凫美。新中国成立后,即更名为湖尾村。
因柯氏最早于马山脚下之坑地建居,故名柯坑。又因其位于该镇之南部而别称下柯坑村。
古时卢氏最先于此建居,居宅俗称厝,又地处马山之垵(凹地),故名卢厝垵,后卢与沪方言谐音而习惯称为沪厝垵。
因该地有座闻名遐迩的古迹鳌溪禅寺,村曾得名鳌岱鲤,后又以村座落于海埭边而改称为埭边。
相古时其地为东海之滨货物集结交易之港埠,故称东埠。宋代,有灵水阮建于此滨海河滩之地建居。明清时代又名曰“东皋”解放后“东皋”谐为东埔。
以其所辖的自然村均坐落于村委会驻地龙水寮之西,故名龙西。另一说即:1958年9月公社化后建立农村生产大队,该大队以其所属的龙水寮和西埔两个较大的自然村各取首字合称龙西命名。现西埔已析出自成一个行政村,但龙西仍保留沿用为旧村名。
此地古系大觉山脉的无名荒山,因陈氏最早于此开垦,故陈氏的其姓冠山,故名陈山。后逐渐繁衍成村落,即以陈山称为村名。
古时,因村落建于其状若马之山地,故名马山。
原称蔡井村。以蔡姓最早于此建居时,曾开挖一口水井,其泉清冽甘甜,附近乡民都到此井取水饮用,久之便习惯称为蔡井。后来蔡氏没落,洪姓入居,即以方言谐称蔡井为钞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