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原平市闫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平市闫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元朝时期,闫万候(古代官名万户候)在此设地庄,得名闫庄。
明朝永乐三年,由洪洞县迁来姓常的一家定居,故得名“常村”后被洪水冲为两个村。该村居西,故名西常村。
该村建于唐朝,最初是姓赵的,后来相继迁来梁,邓二姓,从建村以来一直取名南大常村。
明朝初期,东山沟修有三清观庙(即老君庙,“观”系道家用语),故名观上。又因村座落在沟上头,沟的形状像罐子,故得名观上。”观“由“罐”演变而来。
该村与大白水村原为一个村,名叫“泉村”。明朝时期泉村北村前沙河大水冲毁,村民分居沙河两岸,北岸叫大白水,该村居南岸,且人口较少,故名小白水村。
相传明朝是常玉春曾将此地人民杀绝,后来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常姓一家,故名常村。后来常村被洪水冲击,分为东、西两村,冠方位得名东常村。
元朝时,闫万候(万户侯)德刚经常上山打猎游玩,在此串来串去走成小道,故名为串道村。
据县志记载,金、元年间崞山节度闫侯德刚再其辖区巡察,走到卫邸里休息,看到一股白水流出,故起名为白水。也有传明朝洪武年间,有王明符兄弟三人从神池黑庄迁居此地,因该村村南有座庙和泉水,故名“泉村”。后泉中没水,将“泉”字拆开得名“白水”村。260年前白水村被大水冲开,村名分居沙河两岸,南岸叫小白水,北岸叫大白水。该村居北岸,故名大白水村。
该村建于元朝年间,闫万候(万户侯)德刚镇守崞山为保卫幼主隐居此地,出家为道士,故得名卫村。
明朝洪武年间,刘锦花夫妇定居于此,因住在崖下,故得名崖底村。
明代时,该村发生水宅,村落被洪水冲毁,村民迁往现住址。村民叫新练家庄村。原练家庄更名为旧练家庄村。1965年“四清”以后,改名新村。
该村因建在山谷深渊云雾之中,故得名朦腾村。
元时,闫德刚(万户侯)驻扎此地时,常在该村西清水池内沤麻,故得名麻港村。
唐朝时期,刘氏到此定居,故名刘庄村。
唐朝时,该村属大常都,因位于大常都之南,故得名南庄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