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玉树州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玉树州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1917年3月,北洋政府批准马麟请求,设立玉树理事(临时县级政权)。

1929年,青海建为行省,改玉树理事为玉树县,管理玉树全地区。

1933年,从玉树县划出囊谦县。

1937年,从玉树县划出称多县,1939年,玉树地区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9月,玉树和平解放,马氏家族覆灭。

1957年2月经玉树地方委员会批准恢复玉树县,4月正式建立玉树县。

2013年07月04,根据(民函〔2013〕219号)文件,民政部《关于同意青海省撤销玉树县设立县级玉树市的批复》撤销玉树县,设立玉树市,玉树市辖3个镇,5个乡。

2014年4月,撤销结古镇,设立结古街道办事处、新寨街道办事处、西杭街道办事处、扎西科街道办事处,沿用至今。

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女国,元隶吐蕃等路宣慰使司,明属朵甘思宣慰使、和硕特蒙古政权,清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

民国初属青海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管辖,1917年归玉树理事辖,1929年改隶玉树县。

1953年由玉树县、囊谦县析置中格县,同年改杂曲县、扎朵县。

1954年定名为杂多县,隶属玉树藏族自治区(州),并沿用至今。

古为羌地。

魏晋南北朝,属苏毗国。

唐,为吐蕃辖地。

元属“朵甘”地域,隶吐蕃等路宣慰使司。

明,属朵甘思宣慰使司。

明清,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后归钦差总理青海蒙古蕃子事务大臣衙门管理。

民国初隶青海办事长官和西宁镇总兵,旋改隶蒙蕃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

1917年,属玉树理事,后归玉树县辖。

1937年,由玉树县析置称多县。

1951年,成立称多县政府,隶玉树藏族自治州。

治多县原名为帕尤秀,是青藏高原腹地的土著民族之一。

商周秦汉时代治多县地区为西羌地,魏晋南北朝,多康地区的两大部落,帕尤秀地区由这个部落统治,隋唐时期,吐蕃强盛,逐渐统一了青藏高原诸部,公元9世纪中叶,致使政权分裂,于12世纪中叶有尤秀阿加公宝统一,并建立了帕尤秀地方政权,清朝初中期帕尤秀归属蒙古和硕特部,1732年西宁办事大臣达鼎勘定疆界,1914-1915年间,青川两省为玉树25族发生争界纠纷。

1915年,北洋政府任命马麒为甘边宁海镇守,1916年玉树25族归属马步芳血腥统治之下,1926年,青海建为行省,改玉树理事为玉树县,帕尤秀仍属马家统治,1949年4月,玉树和平解放,帕尤秀归玉树管辖,1953年4月,中共玉树地委和自治区政府派工作组进驻帕尤秀地区筹建新县,工作组建立在加吉博洛格。

称治多县人民政府,文革中称治多县革命委员会,1984年体改后恢复原名称治多县人民政府。

魏晋时期属羌地。

唐代属吐蕃政权辖地。

南宋时属囊谦部落头人管辖直至代清;1917年,归玉树理事辖。

1929年,归玉树县辖。

1933年,置囊谦县。

1951年,沿旧制成立囊谦县政府,隶玉树藏族自治区(州)。

1999年末,辖10个乡。

2001年10月15日,撤销香达乡,设立香达镇。

据解放后在县境内发现的许多古文化遗址看,早在4000年前,曲麻莱县境内就有人口活动。

南北朝以后,该县地区成为苏毗的一部分。

历史上属西羌故地,隋唐时属吐蕃领地。

唐初,西藏吐蕃强盛,征服了其地部落,遂成为吐蕃王朝的辖地。

约在十二世纪中叶,囊谦部落在玉树出现的同时,在曲麻莱南部出现了年措部落。

曲麻莱县的建置始于近、现代时期,1921年以后陆续从果洛、四川迁居的牧民,逐步形成了九个部落。

约在1924年,有布久昂为首的15户牧民从果洛阿江部落迁逃至县境内措娃尕泽一带游牧,组成第一个部落即布久(也叫红阿)部落。

1935年,又陆续组成俄仓、多仓、白沙、哈秀、尕托、拉仓、干巴、河拉麻等8个部落。

马步芳为了统治和管理这9个部落,于1941年秋设立了哈姜盐池设治局,任命米福堂为局长,筹建曲麻莱政权。

时有千户1人,百户14人,牧民3000人。

1950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由省直辖。

1952年7月,中共青海省委派遣80多名干部和民警从西宁出发,经都兰县察汗乌苏到达多仓部落。

10月,正式成立曲麻莱县工作委员会。

1953年10月24日,成立曲麻莱县人民政府,县府驻色吾沟;12月20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即隶属之。

1958年10月,将治多县上年措格欠乡划归曲麻莱县管辖,改为叶格大队,后划归曲麻莱县管辖。

2000年,曲麻莱县辖6乡,县府驻约改滩(在东风乡境内)。

2001年10月15日,撤销东风乡,设立约改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县政府驻地约改滩)。

曲麻莱县辖1个镇、5个乡,19个牧区,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