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张、李二姓于此建村,始名张李村。清道光三年(1823),杨、阎、王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构成1村4庄(张庄、阎庄、李庄、杨庄),后由张李二姓组织修寨,取名张李寨,后又演变为张明寨,筑寨时部分村民迁往寨东3里处安居,故有东张明,西张明之分。 |
清咸丰七年(1853),始祖何长工,由卢江迁此地,因何氏东北设有渡口,故名何渡口。光绪年间,为祭奠始祖,建祠堂3间,东西房各3间。1920年,改祠堂为学堂。 |
明洪武元年(1368),初始祖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定居,因村西有一古庙万寿寺,故名寺东王,寺东王简称寺王。 |
元末,董姓于沙河湾处建村,故名董湾。明洪武元年(1368),始祖王子玉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 |
明代,吕姓于此建村,原有一条青泥沟,紧靠村庄,围绕村庄有一大湾,形状葫芦样,故名葫芦湾。 |
明洪武元年(1368),始祖张、赵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村庄建在龙胜沟西边,故名沟西。 |
据发掘墓志铭记载:明代,古称“许尤镇”。传黑白龙争斗,黑龙败逃而掘沟,故名“龙胜沟”。清乾隆年间,屈、吴两姓迁居于此,由于集市日趋繁华,经商落户越来越多,现居民40多姓。 |
明洪武元年(1368),始祖董姓、范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董姓定居在南叫董庄,范姓定居在北叫范庄。不久在两个村中间合建一座小庙,称董范庙,清道光年间,两村合并,故名董范。 |
明初,因沙河位于村南头,出村没有埠口,故名通南河,后沙河改道,留下一条死水河。解放后,村北又开挖一条新河,与南北河连接,改村名为沱河。 |
明洪武年间,蔡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往郾城县老窝乡定居,取名蔡庄。清同治元年(1862),来祖蔡候高、蔡候殿兄弟二人由郾城县迁此建村,仍称蔡庄。 |
明初,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村名屈庄,后又有冯、尹、夏三姓迁入,同村居住,仍名屈庄至今。 |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姓由西张明迁此定居,因此村位于西张明之东,故名东张明。 |
明初,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往此处,建村定居,故名王庄,后因重名王庄更名为小王庄。 |
明末,马姓兄弟二人由谭庄十字井搬迁此处建村定居,后兄弟分家隔一巷道,始名右马,随着人口繁衍增多,又名前马庄、后马庄,后简称前马、后马,居后,故名后马。 |
明末,因李自成起义,始祖杜楷兄弟四人从山西洪洞县各迁一地,始祖迁居项城县水寨定居,后因看风水,从水寨迁居张明乡的东张明。光绪末年,又从东张明迁至此地,名尹岗,后因人口繁衍增多,地多坡大,故改名为坡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