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漳平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漳平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菁城古时属龙岩县九龙乡,为乡驻地。

明清时期及民国初年,为居仁里小菁社。

1934年废里社为第一区菁城镇。

后撤区直属县。

1943年至44年夏,先后纳平春乡、桂华乡,所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菁城、和平(不含和春、春尾、下墘、安靖等村)、桂林、芦芝(不含大深村)等四个乡镇。

新中国成立后,仍为菁城镇,初直隶于县,后属菁华区(第一区)。

1953年分设菁城镇(仅辖旧城墙范围内)、福满乡、顶郊乡。

1957年属菁华督导片,称为城关镇。

1958年公社化后,先后隶红专、菁华、城郊等公社。

1961年为城关公社。

1971年与桂林公社合并为城郊公社。

1980年从城郊公社析出仍为城关镇。

1984年恢复旧称菁城镇。

1995年春,撤镇设街道办事处。

明、清时代及民国初期分属居仁里桂林社(明万历以前为榉林社)、华寮社。

1934年废里社为第一区桂林联保,下辖六保。

1940年存区废联保,为第一区桂林乡。

1943年撤区并乡,与瑞华乡合并为桂华乡。

1944年乡镇缩编,并入菁城镇。

1949年初,属桂华乡,后属菁华区(第一区)分设新民、福美、高明、山都4村。

土改后,为菁华区桂林乡。

1957年撤区并乡,属菁华督导片,仍为桂林乡。

1958年公社化后,先后属红专、菁华、城郊公社。

1961年体制缩小,为桂林公社。

1971年与城关公社合并为城郊公社。

1980年从城郊公社析出设立桂林公社。

1984年体制改革称桂林乡。

1995年撤乡设街道办事处。

明、清为和睦里。

1934年为第四区(新桥)。

1943年改新桥镇。

1952年为第六区(新桥区)。

1957年撤区置新桥乡,属新桥督察区。

1958年督察区析置新桥、建峰2公社。

1959年建峰公社并入新桥公社。

1961年新桥公社析分为新桥、安仁、钱坂、吾祠、灵地5公社。

1965年安仁、钱坂公社并入新桥公社。

1984年改新桥镇。

1928年为城厢镇,属第一区。

1932年撤区为城厢镇。

1956年城厢镇更名双洋镇,规划漳平县。

1957年双洋镇属双洋督导组。

1958年9月成立东风公社。

1961年东风公社改双洋公社。

1984年改双洋乡。

1989年10月撤乡设镇。

1930年建立永福总区苏维埃政府。

1934年废里社属第二区。

1940年为福里镇。

1942年撤区置永福镇。

1952年为第三区(永福区)。

1957年属永福督导片。

1958年成立永福公社。

1961年永福公社析置永福、赤丰、适元、文星4公社。

1964年4公社并为永福公社。

1984年改永福乡。

1987年改永福镇。

1944年废区设溪南镇,辖12保。

建国初为溪南镇。

1952为第五区(溪南区)。

1953年为溪南乡。

1957年废区属溪南督导组。

1958年成立溪南公社。

1961年溪南公社析置溪南,上坂、郎车、象湖4公社。

1964年上板、郞车2公社并归溪南公社。

1984年改溪南乡。

1989年改溪南镇。

1934年,分属第一区和平、和春联保。

1940年2联保合并为平春乡。

1944年分属菁城镇(称和平保)、党泰乡(称和春、靖墘保)。

建国初,分属菁华区、党泰区。

1952年为和平、和春乡、菁坑3乡,属菁华区(第一区)。

1957年撤区3乡并为和平乡,属菁华督导片。

1958年属红专公社。

后相继属菁华公社、城郊公社。

1961从城郊公社析置和平公社。

1984年改称和平乡。

1995年改和平镇。

1934年为第二区(永福)新安联保。

1940年改新安乡。

1944年并属永福镇。

1949年设新安乡,旋改拱桥乡,1958年属党泰公社,1961年从党泰公社析置拱桥公社,1984年改拱桥乡。

1995年改拱桥镇。

明、清及民国初属感化里。

1934年为第三区(溪南)象湖联保。

1940年为象南乡。

1943年属溪南镇1950年设象湖象乡,属溪南区(第五区)。

1957年撤区属溪南督导片。

1958年属溪南公社。

1961年从溪南公社析置象湖公社。

1984年改象湖乡,1995年撤乡建镇。

1949年设赤水乡,属宁洋县第一区。

1955年属第四区。

1956年宁洋撤县划归漳平县双洋区。

1957年撤区,赤水乡并入安坑乡双洋督导片。

1958年属东风公社。

1961年从东风公社析置赤水公社。

1984年改赤水乡。

1995年3月改赤水镇。

1956年西园、登坂2乡并置西登乡,属党泰督导片,1958年改党泰公社。

1960年党泰公社并入城郊公社。

1961年从城郊公社析置西园公社。

1984年改西园乡。

2013年9月改西园镇。

1934年分设南洋联保,属第一区。

1940年为党洋乡。

1944年与登泰乡合并为党泰示范乡。

1952年属党泰乡(后为党泰区)。

1955年为南洋乡,属党泰区。

1957年撤区,属党泰督导片。

1958年属党泰公社,设南洋、党口、兴仑、暖洲、北寮5个大队。

1961年析置南洋公社。

1984年改南洋乡。

2013年9月改南洋镇。

1952年为芦芝乡,属菁华区(第一区)。

1957年撤区,芦芝、圆潭2乡属菁华督导片。

1958年改红旗公社,后并入城郊公社。

1961年从城效公社析置芦芝公社。

1984年改芦芝乡。

2014年改芦芝镇。

1934年为官田联田,属第二区(永福)。

1940年为官田乡,属第二区。

1956年属永福区(第三区),1957年撤区,为官田乡,属永福督导片。

1958年改官田公社。

后并入永福公社。

1961年从永福公社析置官田公社。

1984年改官田乡。

1951年为吾祠乡,属新桥区(第六区)彭炉乡、厚德乡。

1957年属新桥督导片。

1958年吾祠乡、谢畬乡合并成立建峰公社。

1959年建峰公社并入新桥公社。

1961年从新桥公社析置吾祠公社。

1984年改吾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