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设立街道居委会,2010年更为街道社区。 |
民国时期为一保、四保,建国初期为一村和四村。 1953年取名会龙村(以弥陀场口的会龙桥得名),同时从仁义村划出部分成立高笋村,1958年更为会龙、高笋管理区,1961年更为会龙、高笋生产大队,1984年1月复为会龙、高笋村,2003年6月会龙村并入仍为高笋村,2010年11月设立高笋社区居民委员会。 |
1961年登云大队和永安大队各划出部分设普安大队,明江大队划出部分设骑龙大队(1980年更名为向阳大队)。 1984年1月更为普安村,2003年6月普安村、明江村、向阳村合并为普安村,2010年11月设立普安社区居民委员会。 |
民国时期为第六保,建国初期为第五村,1953年取名登云村,1958年更为登云管理区,1961年更为登云生产大队,1984年1月复为登云村,2003年6月中峰村并入后仍为登云村,2010年11月设立登云社区居民委员会。 |
民国时期为第二保,建国初期为第二村,1953年取名马鞍村(以境内马鞍山得名),同时划出部分成立油榨村(以境内油榨房得名)。 1958年更为马鞍管理区,1961年更为马鞍生产大队。 1961年11月从会龙大队划出部分成立八一大队。 1984年1月复为马鞍村,2003年6月八一村、马鞍村、油榨村合并成立新店村,2010年设立新店社区居民委员会。 |
民国时期为第三保,建国初期为第三村,1953年设立米粮乡,将第三村分置黄连村,1958年更为黄连管理区,1961年更为黄连生产大队,1984年1月复为黄连村,2003年6月黄连村、西河村、七星村合并为黄连村,2010年11月设立黄连社区居民委员会。 |
民国时期为第三保;建国初期为第三村;1953年设立米粮乡,将第三村分置福寿村(因境内福寿桥而得名;又因群众以有福有寿来表达对生活的憧憬,故名);1958年更为福寿管理区;1961年更为福寿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福寿生产大队,设立福寿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仁义村并入后仍为福寿村;2010年11月,根据大足县人民政府《关于智凤镇登云村等6个撤村社居的批复》(大足府函[2010]215号),撤销福寿村村民委员会,设立福寿社区居民委员会。 |
民国时期为第十保;建国初期为第十村;1953年取名田坝村;1958年更名为田坝管理区;1961年更名为田坝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田坝生产大队,设立田坝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6月田坝村、龙凤村合并为田坝村;2013年6月,根据大足县人民政府《关于智凤镇茅里堡村撤村社居的批复》(大足府函[2013]49号),撤销田坝村村民委员会,设立田坝社区居民委员会。 |
1961年由原8村、9村及天宫、龙凤、田坝3个大队划出部分,设立天宫生产大队;1980年更名为茅里堡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茅里堡生产大队,设立茅里堡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6月茅里堡村、长埝村合并为茅里堡村;2013年6月,根据大足县人民政府《关于智凤镇茅里堡村撤村社居的批复》(大足府函[2013]49号),撤销茅里堡村村民委员会,设立茅里堡社区居民委员会。 |
民国时期为第五保;建国初期为第五村;1953年取名十里村(因村公所到弥陀场有十里路程),后来修了乡村道路,到弥陀的路程由十里缩短为八里,故改名为八里村;1958年更为八里管理区;1961年更为八里大队;1984年1月复为八里村;2003年6月扎营村并入后仍为八里村。 |
1951年4月从登云划出部分成立永安村(以境内永安桥得名);1958年更为永安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阮家生产大队,因境内阮家住户居多而得名;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阮家生产大队,设立阮家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6月,共和村并入后仍为阮家村。 |
民国时期为化龙乡第八保;建国初期为第八村;1953年划入米粮乡,设立毗卢村和永福村(以境内的毗卢寺和永福寺为名);随后毗卢、永福二村合并为毗卢村;1958年更为毗卢管理区;1961年分设为毗卢、永福2个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永福生产大队和毗卢生产大队,分别设立永福村村民委员会和毗卢村村民委员;2003年6月永福村、方家村、毗卢村合并为永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