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中垛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中垛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负责北柯榼、南柯榼、中垛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据记载:吉县从东晋以来,唐、元、清、民国均有大小不同的战争,如永和十一年(356年)羌人大单于姚襄为桓温所败,携万人走平阳入北,孝昌年间(525-528年)起义,胡人冯宜都与北魏左丞相裴延镌在云台山郊相持三年之久,人数达七万之多,明李自成、清代捻均于此和官军进行战斗,中垛在云台山西端,疑周、齐相争的练兵遗址,“垛”为“寨垛”,因处南、北柯榼中间,故名中垛。
负责柳沟、坡扶、白鹤、底帖、杏渠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村位于北柯榼正西塬下沟口,沟口昔日柳树荫郁,故名柳沟。
负责庙圪垯、王家窑科、永固、南牛堤、北牛堤、秋白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该村取名永固,意祈神灵护佑该村永久安固,不遭灾害。
负责麻子渠、凉泉、三堠、庙儿岭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该村东西两面山头昔日有三座“堠”,故名。“堠”乃军事烽火台瞭望土堡,故名三堠。
负责崾南咀、南坪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据《吉县县志》记载原名塔村,因村有塔而得名,清末时向南移建改称南坪村。
负责下安坪、义尖、敖子圪垯、上安坪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安坪村旧有唐建安固寺一座,目前尚有千佛碑与唐钟遗物,安坪因安固寺得名,上安坪处安坪之上,故名上安坪。
负责南掌、腰西、凉水原、南河沟、小道、南宜秋、南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相传原村郭姓人家居住,故称南郭村,后随居民变迁,而后演变,称南光村。为吃水方便,老院窑科建在塬西沟畔。随着人口增多,窑院逐渐东移。村名因首住户姓郭称郭村,但“郭”、“光”方言语音相同,为防听闻误会,遂称该村为南郭村。但村民又感到此名称涉嫌战国故事《滥竽充数》之南郭先生,于是又改为南光村。据安平安固寺钟所铸,金天眷元年前(1138)村名已改“郭”为“光”,故名南光。
负责进尖、园圪垯、上张尖、桑家岭、盘角、白额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该村首户白姓,由村名固定时起,白姓人口繁衍已有相当数量,所以,被称为白裔村。“裔”字方言读(nie),与方言“额”字读音相同,故被谐音写成白额。
负责上柏房、下柏房、君堤岭、弋家岭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该村旧时瓦房较多,群众起名“百房”,后来逐步演变为柏房,因有上下村之别,南者叫下柏房。
负责马连滩、独巴、常家岭、乔家岭、清川河、尚家沟等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昔日道旁荒地多长有马蔺草,故被称为马蔺滩,吉县林场所在地。坦字在吉县方言也作名词用,故马连滩最好写作马蔺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