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12]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12]

  2015年10月21日,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四部局关于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传统村落名录的要求,为有效保护福建省优秀的乡土建筑和传统民居,促进传统村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财政厅组织开展了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的申报认定工作。根据《福建省传统村落评审认定办法》,经过调查摸底、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并公示,确定福州市福清市新厝镇江兜村等339个村落(名单见附件)列入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现予以公布。
  地处书坊乡集镇中心,区域性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517万亩,山地面积2.3万亩.全村现有910户,总人口3763人,辖有16个村民小组。我村主要有烤烟、水稻、食用菌三大支柱产业。全村农业等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全村已实现公路硬化、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广播、宽带“六通”工程,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书坊村地处书坊乡集镇中心,是拥有3589人口的大村,农业基础牢固,农业产业基……[详细]
  拿坑村……[详细]
  坎头村是2011年邵武市文明村。2003年被列为邵武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位于东经117°17′53″,北纬27°12′12″。距城区约45千米,东接鹿口村、南邻危冲村、罗前村,西连坎下村、北通朱源村。坎头村隶属于邵武村和平镇,因建于田埂尽头,方言“埂”即“坎”,故名坎头村。解放后到1961年与坎头同一个大队,后因工作不方便,坎头与朱源分开成为两个村,取名坎头大队和朱源大队。2011年末,辖区总……[详细]
  横坑村是革命老区村,省级生态村,闽江源头,第十一届邵武市级先进村。横坑村至今还较完整保留明、清时期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60多座,均为青砖碧瓦,纯一色明清建筑,大门和大厅门均以石条为框,门框三围浮雕松鹤、祥云。厅内百年壁画色彩依旧鲜艳,每扇门、窗上雕刻的图案各不相同,都非常的精巧。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度38度,北纬27度30度,地处邵武市西南部,东北与泰宁县,上青乡交界,西南于江西省、黎川县、……[详细]
  将石村,距今600多年的邵武市历史文化名村,地处邵武市西南部,距市区46公里,距世界地质公园泰宁30公里,现在是肖家坊镇所辖第四大村,共有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1516人。曾是邵武南部地区重要的商贸地,原区公所、人民公社所在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将石村内城堡式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地域特征十分明显、颇具特色,因其保存内容的完整性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既有清……[详细]
  和平村是邵武市和平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北与危冲村相连,东距大埠岗政府6公里,南邻大埠岗镇河源村距泰宁县18公里,西靠肖家坊镇。 村落与村民村落面积22.6平方公里,全村共1098户,3864人,辖4个自然村,以东、南、西、北门命名,共24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村民勤劳朴实,善良热情,遵纪守法,在文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于2001年获市文明村称号。 人文建筑和平村的历史人物杰出……[详细]
  大埠岗村位于东经117°02'28〞,北纬27°09'02〞。处邵武市南部,西与和平村相邻,东北与李源村连接,东与竹源村接壤,南与河源相通。村部距市区32公里。●名称来历大埠岗村原是一片山岗,元代生人口剧增,商业勃勃兴旺,名为大埠市,后改名为大埠岗。●政区沿革大埠岗村原是一片山岗,相传在700年前(南宋末期)村周边黄竹成林,生长在“鼻”形山岗上,而改名为“黄竹鼻”。元代生人口剧增,商业勃勃兴旺,名……[详细]
  梅村村,位于新罗区万安镇北部,距万安镇集镇20.5公里,与连城县的莒溪、曲溪、赖源等乡镇毗邻,全村耕地面积1878亩,山林面积2156亩,森林覆盖73%,辖6个自然村(梅村头、梅村、梧宅、上寨、下寨、群英 ),9个村民小组,共354户,1362人。驻地梅村圩农历每月逢三日为圩天,为新罗、连城、上坑三县边区农副产品集散地,梅村群众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以外出打工为辅,主要土特产有笋罐、风鸭、香菇……[详细]
  南卓村位于白沙镇政府所在地西部2公里,距龙岩中心城区44公里,毗邻白沙水库风景区,境内风光秀丽,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是白沙集镇后花园和饮用水源重要保护区域。【全村概况】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96户1045人,常住人口720人,党员40人;耕地1050亩,山林2.5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6万亩,竹林8000多亩,茶园800多亩,现有茶叶制作加工厂6家、毛竹加工厂1家。主要资源、主要产业……[详细]
  官洋村简介 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官洋村地处白沙镇东部,距白沙集镇5公里,是白沙镇的第三大村。全村有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为1636人,党员有52人,其中女党员16人。全村总面积13605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花生、蔬菜和甘蔗等农作物。耕地面积1602亩,林地面积12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257元。辖区内有4个机砖厂、2个竹器厂、2个沙场、1个耐火厂。……[详细]
  西洋村位于双洋镇内,下辖两个自然村(西洋和赤洋埔),包括四个村民小组,现有192户,共698人。现有土地面积1.88万亩,耕地面积0.07万亩,林地面积1.26万亩。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1600 mm之间。人文概要:西洋村历史悠久,至今仍保存较多的文物古迹,有庆德堂、世昌堂等古民居及登瀛桥等古建筑,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民风淳朴。资源概……[详细]
  高东村是高头乡第一大村,与南靖县书洋镇毗邻,是永定县的东部边界,是高头集市的所在地,面积320公顷,全村有13个自然村,1164户3822人,党员86名,有一所完中和一所完小。主要产业以水稻、茶叶和红柿等水果为主。全村有红柿面积2350多亩,年产1100吨,其中田禾塘出产的日本甜柿远近闻名。创办于1950年的金丰中学位于高东村,是省二级达标高中学校,目前有学生1800多人,教职工180多人,近年来……[详细]
  新南村位于湖坑镇东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衍香楼”所在地,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岐坑头,紫庭坪、张明斜、辉星、园在、田背洋、石薮、新隆、老共和、薛福等10个村民小组,其中岐坑头,紫庭坪、张明斜为革命基点村。全村现有人口480户计1800多人,有耕地面积2735亩,林地面积11626亩,距离集镇5公里。新南村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土园楼(衍香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楼点,现还……[详细]
  实佳村是永定县边缘的一个小山村。东和南靖县相隔,南与平和县毗邻。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南到北贯穿实佳、南江、南中、新南和洋多等五个村庄,流向湖坑,谓之南溪,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70户1891人,党员65人(其中女党员7人),距永定县城50公里,湖坑集镇8公里,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391亩,山林面积6580亩。在革命战争年代,张鼎丞、刘永生、伍洪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该村蛟塘革命基点村进……[详细]
  中川村位于下洋镇南部,离集镇1公里,是爱国侨领胡文虎的故里,著名侨村。全村现有779户2713人。中川文化底蕴深,曾涌现出“一门五进士”“三代四司马”“父子进士”等奇特的文化景观。近现代更是涌现出“六大名人”——“锡矿大王”胡子春,“万金油大王”、爱国侨领胡文虎,民国中央参政员胡兆祥,艺术大师胡一川,外交家胡成放,新闻女王胡仙;中川民间艺术多,中川“大锣鼓队”、元宵“迎花灯”等民间艺术形式在继承传……[详细]
  富川村区划:14个村民小组,包括下科组、中科组、上科组、红光组、桥光组、茶罗科组、沙罗坪组、宝湖组、富石组、塘科组、上宝坑组、红一组、红二组、红三组;10个自然村,包括科坪里、侨光、茶罗科、沙罗坪、宝湖、富石、塘科、上宝坑、码头、豪仕科。人口:513户,1672人。自然资源:林地1万余亩,耕地1400亩。产业:早熟李、橙子、蜜柚。……[详细]
  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是中国-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祖籍地,是“海峡文化交流基地永定客家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贤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占地面积为18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1563人。是福建省生态村、福建省“点、线、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龙岩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思贤村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区位凸显。思贤村地处福建、广东两省交界处,素有“闽西南大门”之称,距龙岩中心城市70公里,离永定县城40公里,“……[详细]
  三联村区划:7个村民小组,其中吉里一组、吉里二组、清潭组、石壁背组、溪头一组、溪头二组、溪头三组,4个自然村,其中吉里、溪头、清潭、石壁背人口:730人。主要产业:养猪、种菜。……[详细]
  社前地处抚市镇政府所在地,省道“福三线”穿境而过,距永定县城30公里,龙岩46公里,厦门170公里,交通极为方便,经济十分活跃,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700湖,2687人,二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是抚市镇最大的行政村。社前历史悠久,原名社坛,是一片洋段荒丘,社前的先辈胸怀大志,见识高远,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园1478年)迁到这块群山拱秀,抚溪索绕的宝地定居创业。早在两百年前,这里就是条丝……[详细]
  临城镇西陂村地处临城镇西北城乡结合部,全村面积3370.7亩,其中耕地面积437亩,山林面积688亩;村部距城区仅1公里,有黄屋、刘屋、吴陂、矸子坑、张葛屋、兰田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468户,1783人,党员64人。二环路从矸子坑、张葛屋、兰田3个自然村贯穿而过,是城区规划的重点村之一。……[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