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河南省全国重点镇[8]

河南省全国重点镇[8]

  曹黄林镇位于息县最南端,距县城22公里;南以金河沟为界与光山县寨河为邻;西至李塘乡界;北与八里岔接壤;东与许店乡毗邻。乡域东西约10公里,南北约6公里,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71亩。辖10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共5020户,20259人。曹黄林镇区位优势明显,东有阿深高速公路,南有312国道和叶罗高速,省道息寨线南北过境,宁西铁路贯穿东西。曹黄林镇大力发展基地型农业水稻、花生……[详细]
  吕潭镇位于扶沟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东与太康县常营镇接壤,311国道,许郸铁路横贯东西,清水河,幸福渠、跃进渠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99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244个民组,98000亩耕地,47000人,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的故里,历史上中州四大名镇之一。2000-年被省科委命名为省科技示范乡。200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此31000万元;账政收入356万……[详细]
  逍遥镇位于西华县境西南部,地处五县三市交界,沙颍河傍镇而过,总面积53平方公里, 53745 亩耕地,辖2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 总人口 5.1万,主系汉族,其中回族3500人,是西华县主要的回民聚居地。  逍遥镇为中州名镇,历史悠久, 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名“小陶”,因沙河、颍河傍镇而过, 又名“合流镇”,宋末曾设清水县于此。明清之际, 此地成为连接沙河上下游的重要商阜,与漯河、周口、 界……[详细]
  聂堆镇位于西华县北部,距县城12.5公里。据传,商王武丁巡游至西华,驾崩葬鸡鸣山(今田口乡陵西村东),聂王伴驾庐墓之年,病故,葬于此,曰聂王冢,聂堆由此得名,1989年撤乡建镇至今。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180个村民小组,45998人,耕地69645亩,域内现存女娲城、聂王冢、女娲陵、龙泉寺等遗址或旅游景点。农业基础地位稳固 西靠贾鲁河,建有12孔闫岗闸,清水河流经……[详细]
  在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有美德弘扬天下之称的奉母镇,位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西部颍水河畔。相传在明朝,这里有兄弟二人为争相孝顺母亲,而发生争夺纠纷,故名“夺母城”,清代翰林王遵训途经此地,感慨至深,为弘扬美德更名为“奉母城”。全镇总面积7.8万亩,辖区35个行政村,5.7万人。 奉母镇这个美好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奉母人孝顺父母,勤俭持家。同时,也鞭策着历届党委、 政府进行艰苦卓绝的创业奋斗。从……[详细]
  固墙镇风味食品、土特产品独具特色,源远流长。如热豆腐、手擀捞面、油炸香酥等。其风味均与众不同,尤其热豆腐,更是当地一绝,闻名遐迩。1997年7月,朱总理视察周口,固墙镇“热调豆腐”以其清香、细腻、酥软、纯正等特点,被特邀列入宴席食品系列之一。文化遗址固墙镇历史悠久,据史者记载:固墙,古时《淮阳志》称互乡,《上蔡志》称固墙,后沿袭上蔡称谓至今。境内现有楚国孰城遗址、赵匡胤囤粮遗址、又有朱洪武(元章)……[详细]
  谭庄镇位于商水县西部边陲,周漯公路中段。全镇35个行政村,59000人,84000亩耕地。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49米,总面积90.5平方公里,土质以黄土、黑粘土为主,境内有枯河、汾河、南干渠、托儿沟、付韩沟、大雁沟交错相连。周漯公路、漯周界高速公路、漯 阜铁路呈三条平行线横贯东西,107国道复线在境内贯穿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商水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文明繁荣的“西大门”,1997……[详细]
  槐店回族镇位于沈丘县西北部,在沙颖河畔,蔡水之滨,是沈丘县政府所在地,辖9个行政村,10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9.3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其中回族2.1万,是豫东主要回族聚居地之一。槐店回族镇有三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西周时曾为项子国都,历州县治所,得沙河航运之利,自古商贸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槐店回族镇人民在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伴随着共和国前……[详细]
  付井镇位于县城东30公里处,素有沈丘东大门之称。东与安徽省界首市相邻,北依古黄金水道沙颖河,京九铁路翘首可望,省豫20线横穿腹地。镇域面积68.4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7.1万人,6.3万亩耕地,是豫东沿边的明星乡镇。 付井镇因街中古有一口深井,姓付人家邻其居住,故而得名。80年代初期付井人即以灵活的头脑,长远锐利的目光,重点以工业为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采取工农业齐头并进的长远发展思路,打造……[详细]
   汲冢镇地处郸城县西部,素有郸城“西大门”之称。汲冢因西汉廉吏汲黯陵墓所在地而得名。全镇辖33行政村,128个自然村,7.5万人口,10万亩耕地。省级“漯双”公路(s329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早在1998年,全镇33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目前全镇公路柏油路长达112公里,自然村之间70%通上了柏油路。全镇初步形成了“东南红薯西南烟,北部棉花中部园,人均一亩经济田,畜牧养殖多赚钱”的农业……[详细]
  宁平镇位于郸城县城东部12公里,全镇总面积7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辖26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270个村民组,总人口6万人。(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宁平镇为历史名镇。 据历史资料记载,西汉时在此置宁平县、 东汉时为光武帝刘秀之妹伯姬(宁平公主)封地,故为“宁平”。 西晋时废县,永嘉五年,东海王司马越的灵框东运时,路过此地,被石勒的军队追上,焚其尸骨,故又名“临兵城”, 清属鹿邑……[详细]
  淮阳县辖镇。1957年建黄路口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更名四通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3.4万。商(丘)周(口)公路过境。辖黄路口、门张楼、张彪、小何、陈老将、叶新、叶老家、人祖庙、张大-庄、谷宋庄、时庄、马蔡园、棠棣、叶庄、宋楼、大张寨、宋洼、小吴庄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工、农产品加工、建筑等业。农业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盛产胡桑、烟叶。境……[详细]
  淮阳县新站镇辖28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266个村民组,1.6万户,6.9万人,6.6万亩耕地,全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全镇经济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养殖、农产品加工业、各类个体民营企业为主。2003年全镇GDP总值达2.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620元。  新站镇位于淮阳县南部,地处淮(阳)、项(城)、商(水)三县交界,南邻沙颖河航道,106国道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各种基础服……[详细]
  常营镇位于太康县西部,与扶沟县接壤。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耕地10.3万亩,6.3万人,辖3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G311国道贯穿境内8公里,乡级公路48公里,村村通柏油路,交通便利;国家化工局太康培训中心、河南油田农场、54635部队农场和太康县农场均驻境内。 常营镇是周口市历史名镇之一,因明初名将常遇春大将曾驻扎此地而得名。历史古迹有夏朝开国王启的五位王子筑台作“五子之歌”讽劝夏王太康……[详细]
  老冢镇位于豫东平原,属河南省太康县,现有耕地八万亩,人口63000人,106国道和许郸铁路穿镇而过,地理位置优越。  老冢镇历史悠久,相传隋朝末年一起义军将领战败牺牲,下葬于此,其冢如丘,故而得名。老冢地处南北通衢,自古商业发达,成为一方商品集散地。老冢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绿豆、芝麻等,品质好、产量高。近年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镇调整了农业结构,扩大了经……[详细]
  高寺镇位于市境中部,东邻官会镇、新桥镇、西邻范集乡,南邻老城乡,北邻丁集镇、永丰乡。面积64.7平方公里,耕地59610亩,辖26个行政村,106个自然,人口6.6万。镇政府驻地高寺。古代,此处有一高丘,名高阳丘。《太平环宇记》载:“应、南顿人,兄弟俱有名,自比高阳氏才子,故号高阳丘也。”后在丘上建寺,名高丘寺。后,清同治元年修寨,名高丘寺寨,简称今名。1965年由新桥、老城、丁集三个公社划出部分……[详细]
  秣陵镇位于市境中南部,四周与老城乡接壤。辖4个居委会,4个郊区行政村,面积4.79平方公里,耕地2550亩,人口147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088人。是回族居住较多的乡镇。据史料记载:明宣德三年(1428),项城县旧治从槐坊店(今沈丘县槐店)迁此,长达525年之久。民国时期为城关区,1942年称过一段秣陵镇。1950年,项城县人民政府驻地,亦称城关区。1953年冬,县政府迁水寨后,这里俗称老城……[详细]
  蚁蜂镇位于确山县西北部,东距驻马店市及107国道仅20公里,交通位置非常优越。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67%左右,林地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5.3万亩。辖13个行政村,141个村民组,20768人,全镇地貌为三面环山中部平原,有豫南小盆地之称。 2000年6月蚁蜂撤乡设镇;2000年10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百强文化乡镇”;2000年11月金顶山林场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森林公……[详细]
  出山镇是西平县境内较大集镇之一,位于西平县城西50公里处。西临舞钢市,东有西出公路与漯河、驻马店相通,北接舞阳县、平顶山市,省级重点工程高兰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48.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4.3万亩耕地,2.7万多人,畜牧业和种植业发达,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富足,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      全镇水域面积达3000亩,有6座中小型水库,以及众多的塘、堰、坝,水产养殖业前景……[详细]
  权寨镇位于西平县城西北15公里处,辖14个村委,共3.7万人,6.2万亩耕地西出公路穿境而过,此距漯舞公路5公里,东距107国道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农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春抓万亩烟,夏种万亩豆,梨枣做示范畜牧抓常年”的基本思路,强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999年至今,全镇种植烟叶25000亩,产值近3000万元,创税250万元。2002年2万亩玉米、大豆间作套种……[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