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青海省各市州县区地名由来[2]

青海省各市州县区地名由来[2]

  1913年循化厅设县,1954年改循化撒拉族自治区,1955年改现名;据清嘉庆 《循化志》:以生番归化之故 而得名;另说取遵循王化之意。 [详细]
17、海北州 [青海省] 因地处青海湖以北而得名。
  海北藏族自治州因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北岸。辖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海晏县、刚察县及34个乡镇(内有19个牧业乡)、204个村民委员会(内有69个牧业村民委员会)。    海北州山脉纵横,祁连山及其支脉由西北向东横贯州境。河流众多,大小河流140余条,地势由西北向倾斜,平均海拨3100米,最高点位于托勒南山二过龙主峰,海拨5287米。最低点位于祁连县潘家……[详细]
  1931年由大通县和西宁县析置亹源县,1955年改亹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为书写方便改现名;因地处古称之浩亹河(今大通河)上游而得名,另说因临近浩亹河源头得名。 [详细]
  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4年设县,1952年改祁连自治区,次年设祁连县;因境内祁连山(天山、白山、雪山 南山 )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居祁连山之南而得名;匈奴呼天为祁连,形容山高连天。 [详细]
  1940年设海东设治局,旋改海晏设治局,1943年设海晏县;取“海晏河清,地方承平”、“河清海晏,物阜年丰”为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以近于青海湖得名。 [详细]
  1953年由海晏县析置,因原为藏族刚察部落驻牧地得名,原意为足热或足之经络,与刚察部落原居于足状山下有关。 [详细]
22、黄南州 [青海省] 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
  黄南市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黄河自岷山西折经川、甘边境,逆时针绕行复回青海的大弯曲部。    它与果洛州、海南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相邻,有藏、蒙、汉、回、土、撒拉、保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23%,藏族占总人口的65.74%,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3.51%,汉族占总人口的7.93%,回族占总人口的7.86%,土族占总人口的4.6%,撒拉族占……[详细]
  1931年由循化县析置,1952年改藏族自治区,次年复县;取义同登仁域或一视同仁;另说县名源于藏语热贡,意为金色的谷地;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部族繁杂,取其同仁为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取字面之义,为意愿地名。 [详细]
  1952年由贵德县析置尖扎区,次年设县;藏语意为哥哥的后裔;因境内尖扎滩是藏族部落尖扎族驻牧地,故名;另说唐朝时,吐蕃赞普赤热巴派大臣尕叶西达杰驻阴山负责关税和察阅边界事务,成为扎氏部落的官人,这位尖巴(关税员)统治的扎氏区域简称尖扎。 [详细]
  1953年同仁县析置则库区,旋改设泽库县,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以境内泽曲河藏语译音而得名,意为山间盆地、泽曲河谷地,以其地形之概貌得名。 [详细]
  1949年建立河南区,1954年设河南蒙族自治区,1964年改现名;因明末清初以来为青海黄河以南蒙古族驻牧地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黄河自南向西,经县北部流经得名。 [详细]
27、海南州 [青海省] 因地处青海湖以南而得名。
  海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州毗连,西与海西州接壤,南与果洛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州相望,因地处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县和龙羊峡行委,共有41个乡镇。海南地区远在7000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海南各民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古朴精深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明,使其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1929年由湟源县、西宁县析置,1952年设藏族自治区,次年复为县,取五族共和、共同和睦之意;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 :(始设县时)因当时资产阶级希望在我国建立共和制,故名。 [详细]
  1935年由贵德县析置,1951年改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为县,取意为边民同服中央德化,1949年后新释为同心同德;另据《中国地名辞源》 :县名取同仁、贵德各一字而得。 [详细]
  元至元初年设贵德州,明洪武八年(1375)改归德守御千户所,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改置贵德厅,1913年改设贵德县;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取以德为贵、贵之以德义。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