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白狄人建立仇犹国,战国初期被晋国智伯(荀瑶)所灭,并于其址置原仇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仇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更名为盂县,因县城四周高、中间低,其状如盂,故名。明代山西提学沈钟在《题盂城》诗中,曾用“三里孤城四面山”描写盂城地貌。 [详细] |
秀水镇位于盂县县城中心,原名城关镇(于2000年撤乡并镇更名),镇政府所在地秀水镇北村,是盂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交通中心,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秀水镇东毗孙家庄镇,北连苌池镇,西南邻南娄镇,东南与路家村镇接壤,总面积4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64亩,森林面积1861公顷。全镇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万人,城市人口8万人,人口密度2000人/平方公里,人口排在全……[详细] |
因镇人民政府驻孙家庄村而得名。相传此处为永清寺僧人的庄子地,后孙氏立村,故名。 [详细] |
路家村镇位于县城东南,南与阳泉市郊区接壤。镇政府驻地路家村,距县城6公里,总面积92平方公里,现有家庭6840户,人口21420人,共有58个自然村,设37个村民委员会。地势南高北低、沟壑纵横,温河流经北部,与牛村镇为天然界限。地下煤炭资源极为丰富,诸多乡镇均在境内经营煤矿,年降雨量450MM,无霜期150天左右。2001年底,共有耕地2047公顷,粮食总产4902吨,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和高粱。过……[详细] |
明《嘉靖县志》载名“楼里村”,因村旁昔有古楼而得名,因村建于楼南侧,渐演变为南娄。 [详细] |
以村东南文昌山形似牛得名;一说春秋时此处为仇犹国养牛之地,故名。 [详细] |
因地处一片低凹的沼泽草地,故名。 [详细] |
因辖区位于龙华河中上游,又是附近居民祭祀与社交之地而得名。 [详细] |
因此处系西部咽喉要冲、烟尘之地和民间货物集散场地而得名。 [详细] |
传说这个仙人乡就是中国神话故事里仙人们常常聚会的地方。 [详细] |
因乡人民政府驻北下庄村而得名。 [详细] |
盂县梁家寨乡地处县城北部的滹沱河畔,东靠河北平山,北连忻州、五台,西至下社乡,东南毗上社镇。全境面积239平方公里,现辖3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共有家庭3233户,总人口11052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7人,人口密度46人/平方公里。2003年全乡耕地面积1万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乡政府驻地原设在梁家寨村,2002年8月迁至大崔家庄村寺平安自然村,现距县城72公里。新建的朔黄铁路由西向东……[详细] |
西潘乡位于盂县西北边界,全乡26个行政村,总人口9156人,土地面积为2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136亩(或税收后面积)作物种植分布主要以玉米为主。西潘的地貌为南高北低,东部下社乡、苌池乡、南连西烟镇、西依阳曲县、北靠五台、定襄县,南北两村相距最大里程35公里,东西相距12公里,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南部地区种地面积可达1100米以上,北部地区的土地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下,著称盂县房脊的冷冻尖……[详细] |
东梁乡位于盂县西部,南与寿阳县、阳曲县相邻,西与忻州地区相邻,是盂县的西大门,全乡共辖12人个行政村,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全乡2980户,人口10200人。农业、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是盂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东梁乡交通便利,盂太路自东向西贯穿全乡,东太国防路在东梁村与盂太路平交,全乡12个行政村的通村路全部硬化。林业情况全乡林业用地合计112426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8986亩,荒山荒地面积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