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灵武县城北的临河水洞沟繁衍生息:距今五千年至七千年灵武县城北部的三道沟、东部的鸳鸯湖等地生活着新石器时代的人群;夏商二代,灵武是土方、羌方的居地;西周时期灵武境内的部落谓之戎狄。
春秋时期秦国势力逐渐发展到灵武地区,战国时期灵武为秦国北地郡辖地,秦始皇统一六国,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推行郡县制,今灵武属北地郡富平县(富平县治在今吴忠市西南)辖地。
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治灵州县;三国时期北方魏国有十二州,灵州属于雍州管辖,东晋十六国时北方政权更替频繁,灵州先为前赵、后赵,继为前秦、后秦、大夏之地。
太延二年改灵州为薄骨律镇,孝昌二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北魏分裂后灵州初属东魏,后属西魏。
太平三年东魏迁灵州至汾州置侨治灵州,大统六年,西魏在果园城建筑灵州城,治灵州。
北周取代西魏后灵州属北周,西魏与北周时期灵州辖境当为今之银川平原,北周设置灵州总管府,被称为塞北江南是塞上江南之称的来源。
隋朝大业元年,罢府为灵州,仍为宁夏平原最高政区机构。
隋大业三年灵州改为灵武郡。
唐初恢复灵州旧名,复置总管府。
武德七年,改都督府。
贞观元年,灵州属关内道,开元九年,灵州又置朔方节度使。
玄宗天宝元年,改灵州为灵武郡。
天宝十四年,太子李亨北赴灵武于7月12日在南门楼登基即位为肃宗,升灵武郡为大都督府。
五代十国时期五十余年,藩镇割据,灵州、灵武郡始终为朔方军节度使驻地。
宋初,政区设置沿袭后周制度为州县二级制。
宋开宝二年(969),废节度使存州,灵州领县,其辖境约为今之宁夏平原。
宋咸平五年(1002),党项首领李继迁攻占灵州,于灵州置西平府为其王国都城。
宝元元年,李元昊正式立(西)夏国,迁都兴庆府,灵州为西夏陪都置翔庆军司。
元朝仍为灵州,先后属西夏中兴路,行省和宁夏府路。
洪武十六年,古灵州城被河水浸毁,于故城北七里处筑城,置灵州河口守御千户所。
宣德三年(1428)城又被河水崩陷,复在相距旧城东北五里处筑新城,即今灵武市区所在处。
景泰三年增筑新城。
清雍正三年(1725),废除卫所,改灵州千户所为灵州直隶州,隶属宁夏府。
同治十二年(1873),将灵州之南金积堡析出改设宁灵厅,直属宁夏府。
1913年改灵州为灵武县属宁夏省。
新中国成立初,灵武县属宁夏省。
1950年吴忠堡析出设市。
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设河东回族自治区,后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灵武县属之。
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属自治区管辖。
1972年归银南地区所辖,1996年5月国务院批准灵武撤县设市,1997年12月将灵武纳入宁夏经济核心区范围,2001年2月规划为自治区能源化工基地,2002年10月由吴忠市移交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