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建县始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时名安化县,自华亭县析置。
此后,县名及隶属关系曾多次变更。
1950年9月,以其为泾河发源地而改今名。
春秋时为乌氏戎居地,战国、秦朝时属北地郡乌氏县。
汉承秦制,武帝时属安定郡乌氏县。
西晋时属雍州安定郡都卢县,东晋属雍州陇东郡泾阳县。
隋时以泾河南北分属安定郡华亭县。
宋设安化县,属渭州(今平凉)。
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属平凉府。
元初废化平县,并归华亭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
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
清初袭明制,同治十年(1871年)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置化平川直隶厅,属平庆泾固化道。
1913年,改化平直隶厅为化平县,恢复了900多年前的县名,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归陇东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甘肃省于1950年改化平县为泾源县,属平凉专区。
1953年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区。
1955年5月,又改称泾源回族自治县。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泾源划归宁夏,归属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泾源县属固原地区。
现属固原市。
清末,设化平川直隶厅时,下辖化临(今香水镇、园子乡)、香水(今惠台乡、黄花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东峡乡)4里66村。
1913年,改化平川直隶厅为化平县时,仍设4里。
1914年改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
1920年又恢复为4里。
1927年,改原4里为4个区,名称不变。
1936年改设原4区为1镇(化临镇)3乡(香水、泾源、白面)。
之后,又改为黄花、泾北、泾南3个区。
1939年3个区合并为2个区,原化临里、香水里地区合并为第一区,原圣谕里、白面里地区合并为第二区。
1941年,改2区为面泉(今香水镇)、崇义(今黄花乡)、惠家(今惠台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泾源(今东峡乡)等6个乡。
1942年,又将6乡改为白泉、泾南2镇和泾北、黄花2乡,共辖27保、254甲。
1949年8月,泾源县解放。
全县设为泾南、泾北、白泉、黄花4个区,下辖16个乡。
1950年5月,撤销白泉区,所辖乡划归泾北、黄花2区。
1955年冬,3个区撤销,并撤销了双营、金家、红峡、西峡4个乡。
1957年,华亭县山寨区的新民、石嘴2乡划归泾源县。
此时,全县辖新民、涝池、兴盛、城关、沙塘、石嘴、白面、园子、黄花、惠台、东峡、河北、桥关、红土等14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