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因此,历代对其城垣修筑颇为讲究,屡毁屡建,日益坚固。保护范围:城墙墙基外延伸至护城河外堤埂,城墙内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250米至白骨塔一线,西450米至寿西湖农场中学一线,南360米至县公路站一线,北700米至北关集旧址一线。城墙内均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丰乐亭
  丰乐亭丰乐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旅游区丰山脚下紫薇泉旁,为北宋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亲撰《丰乐亭记》记之,于亭间饮酒、题吟、会友、与民同乐,并命人在幽谷“杂植花卉”,“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花不开。”丰乐亭现存苏东坡所书《丰乐亭记》石刻及“滁州十二景”诗画。…[详细]
法华禅庵塔
  法华禅庵塔又名兴慈宝塔,位于明光市横山乡大横山山腰处。《滁志补遗》载:“大横山跨滁定两邑,周二十里,东半属滁,上有半山寺。”半山寺又名法华禅庵,塔故而得名。法华禅庵塔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为一座仿木构建筑阁式砖塔。其西南160米处,有一座小塔,俗称“小宝塔”,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平面六角,立面为七层,此塔无碑记和建筑年代。兴慈宝塔是元代佛塔,我省迄今发现仅此一处,为研究元代建筑风格提供了珍…[详细]
白崖寨
  白崖山位于宿松县城西北趾凤乡境内,距县城五十余华里。主峰雁恋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窄径凌空,飘崖百例。“南国小长城”白崖寨就盘卧于向崖山上。寨墙环绕东峰、西峰、西阳尖、雁恋坡、大印坡五大山峰,长达十华里,逐迄起伏,巍峨壮观,宛如长城。白崖寨始建于元末,明、清时期作过维修与扩建,有近700年历史。寨墙由大方块石砌成,高3米、宽1米。长10余华里,蜿蜒盘旋于五大峰之间,巍峨壮观,被誉为“南国小长城”,寨…[详细]
潜口古建筑群
  介 绍 离开黄山温泉后乘车下行约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见到,故又称“紫霞山庄”,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庄面积16000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集中一处,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明代山庄。 这十余座明代古建筑是荫秀桥、石牌坊、善化亭、乐善堂、曹门厅、方观田宅、司谏第、吴建华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等。 荫秀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为单孔拱桥,它…[详细]
程氏宅
  程氏宅东邻赵仁丰住宅,西连程松林住宅,南接祖贤明住宅,北临泮临街横巷。程氏宅建于明代万历十八年(1600年),占地面积156平方米,是一座前后3间2楼结构,并以前后厅天井为中心的内向方形合院式建筑。这种以天井为中心的内向合院,充分地利用了天井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并且在天井处还可以设置盆景鱼池,以增加变化,在宅内体现自然之美。程氏宅大门设在左侧,建有木栅栏,2楼门亭与厨房相连,隔以砖墙,设拱券…[详细]
胡文光刺史坊
  胡文光刺史坊建于1578年,清乾隆、咸丰年间曾修葺。坊基周围占地100平方米,坊高12.3米,宽9.95米,四柱三间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为质地坚实细腻的黟县青石料构成。全坊以四恨60厘米见方抹角石柱为整体支柱,上雕菱花图案。柱下有长方形柱墩四个,各高1.6米,东西长2.8米,宽80厘米。中间二柱前后饰有两对高达2.5米的倒匍石狮,为支柱支脚,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一楼月梁粗壮,刻以浮雕,精美古朴,…[详细]
绩溪奕世尚书坊
  奕世尚书坊位于绩溪县龙川村龙川溪南岸。奕世尚书坊四柱三门五楼式构造,坊高10米,面宽9米,进深3米,以花岗石为构架,整个框架稍稍向内倾斜,给人以稳重端庄之美感。大额坊上镂刻着“双狮滚球”、“双龙戏珠”、“麋鹿相谐”、“鲲鹏展翅”等鸟兽形状,雕刻精细,形象逼真,有栩栩如生之感。并配以云纹、如意纹等雕饰,更显得威武传神。小额坊上镂刻着楼台亭榭、人物掌故和吉祥戏文,刀法精细,具有较高的雕刻水平。该坊建于…[详细]
郑村忠烈坊
  郑村忠烈坊位于歙县郑村乡郑村。忠烈祠坊四柱三间五楼,通面阔8.45米,进深2.6米,高10米;直秘阁坊二柱一间五楼,通面阔4.15米,进深2.6米,高8.5米;司农卿坊数据基本同直秘阁坊。忠烈饲坊为崇把汪华而建,直秘阁坊为施表宋直秘阁汪若海而立。司农卿坊为硅表宋司农少卿汪叔詹而立。三坊并列矗立,气宇不凡。…[详细]
黄村进士第
  时代:明地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东洲乡黄村祠堂名。明嘉靖年间进士黄福所建。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大问问楼有七层斗拱。脊高12米,进深51米,通面宽15.5米,前后共四进,依次为门楼、门屋、享堂、寝楼,每进庭院两侧均有侧廊相连。但门屋前增建有门楼,寝楼后又加一天井,并在后天井的垣墙上做假门楼,在纵轴线上形成进深为五进的格局。占地面积790平方米。该房门楼上嵌有木匾一块,-进士第三个大字。整座建筑有…[详细]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有高大的牌坊。院内有庙宇设施。从较早的县志记载和一些老人的回忆中也能够知道,文庙的主要建筑有下马碑、“太和元气”牌坊、万仞宫墙(红照壁)、棂星门楼、泮池、泮桥、大成殿、尊经阁、东西厢房等,是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的宫殿式建筑群。现在的文庙不仅被包围在高耸的楼群之中,而且在增建文庙广场时,在广场中轴线上…[详细]
寿县清真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寿县城内西南隅,有“华东第一清真寺”之称,寺院东西长128米,南北宽44米,中轴线为三进重院,占地5632平方米,建于明天启年间,由正门、二门、正殿、后殿、边厢、垣墙组成,大门两侧设偏门,立体建筑无像宝殿为两殿一体结构,仿故宫太和殿造型,寺房49间,建筑面积936平方米,角柱、廊桩为凹式梅花柱,殿内柱墩呈鼓形,上下刻有莲花瓣,镌刻精细,殿顶筒瓦叠覆,钱脊蔓纹,整个建筑为歇…[详细]
龙川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祠内装饰以各类木雕为主,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龙川也是原国家主席-同志的祖居地。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发迹地--绩溪,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详细]
太平山房
  时代:明至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乡所村。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为徽派祠堂式建筑,初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建筑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阔五开间共16.5米,进深三大进,共71.6米,占地面积1173平方米。每进以走廊、厢房、天井相属,严谨有致。正面是高大门坊,坊作四柱三楼式,正中匾额楷书阴刻“积善流芳”4个径尺大字,枋额间砖塑浮雕的内容为古代戏剧情节,底座是大理石雕的…[详细]
安城堡
  安城堡位于太湖縣城東20公里的中心鄉後河村山崗上。舊名青城縣、上格城、樂城堡。該堡相傳為三國大將曹仁始建。清《太湖縣誌》載:“青城縣,在縣東四十裏,本魏將曹仁築。”唐武德時於此設立青城縣,到了明、清時易名上格城。現存城堡內的清乾隆元年(1736年)《祠塾碑記》記載:“王父龍華,值明季流氛,移居斯城……號曰樂城堡,上格城其舊名也。”安城堡地處山嶺之上,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至今在城堡附近還留…[详细]
桐城文庙
  文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区的广场北端。此庙系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饮誉海内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庙建筑的经典,江淮之际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详细]
西递村古建筑群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据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载:西递村因“罗峰文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存二水,环绕石之东,西之西,故名西递。”清著名学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记》中云:“西递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西递是一座古老的山庄,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西递村在北宋元丰年间始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叶,村堂已具现在规模。清代中…[详细]
泗县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坐落在泗城正中偏北,原有大成坊、木灵星门、泮池、戟门、东西厢房、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设,现仅存大成殿。此殿初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后经嘉庆九年(1804)和咸丰三年(1853)两度重修,现整体建筑较完好,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飞檐斗拱,壮观挺秀,长21米,宽12米,面积252平方米。砖木结构,殿房由八棵廊柱顶起,殿墙四周内嵌20棵廊柱。据大成殿脊梁所书,“大成殿”是清雍…[详细]
踏歌岸阁
  踏歌岸阁位于泾县城西40公里的桃花潭镇,其下为东园古渡口。相传这里是唐代豪士汪伦送李白处。时李白应汪伦邀请,畅游桃花潭,离去时汪伦送他至渡口,踏歌送行,后人为纪念李白与汪伦的情谊,称东园古渡口为“踏歌古岸”。明代,当地人在岸上建“踏歌岸阁”,清乾隆年间重建,民国初复修。踏歌岸阁为一古时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时,出阁正好面对…[详细]
铁砚山房
  铁砚山房位于怀宁县五横乡白麟坂上邓家大屋西端。距离安庆城约25公里。清乾隆六十年(1795),邓石如新建茅屋数间,并以两湖总督毕沅所赠铁砚而名新居,故得名‘‘铁砚山房。故居主体建筑为穿斗式,砖木结构,共四进。第一进为门厅,三开间。邓传密题写“铁砚山房隶书门额,木刻门联“绿蒲水暖鱼儿戏,红杏花明燕子归。二、三进均为两层楼阁,面阔五开间,进深两间。第二进正厅名“守艺堂,三开间,两侧梢间为板隔住房。第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