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洱源真武阁
  真武阁又名玄帝阁,位于茈碧湖镇九台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丰年间兵燹毁坏,光绪十三年(1887年)浪穹县九气台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县文管所对其进行维修。1980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详细]
铁城佛塔
  铁城佛塔,傣语“广母姐列”,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胞波路步行街北侧。因塔体之上有一棵古榕(菩提树),盘根错节的已将塔体大部分包裹,故又称“树包塔”。铁城佛塔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40、1788年曾经修缮,1985年又做了大的修葺,复建了四座小塔和四尊象征吉祥的异兽(嘎朵)。该塔属实心砖塔,由主塔和四座小塔组成,塔基为八面形,周长21.15米、高1.3米。座上分三层,主塔建在莲花须弥座上…[详细]
芒市佛光寺
  佛光寺是位于云南省芒市镇境内的寺庙。傣语称“奘货信”,意为司署官家寺院,因傣文诗句“堕召浪能晚”(佛身光华如日月之意)而得名“佛光寺”。 占地面积2116.8平方米,建筑面积420.16平方米。大殿经修复,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四间,长16.6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偏殿经修复,面阔、进深均为二间半,重檐歇山顶,殿身平摆在四根石柱上,结构独特(石柱原立水中,现已无存)。殿内天花板有宗教故…[详细]
南涧回营清真寺
  南涧县公郎镇回营村是一个回民聚居的古老村落,全村现有村民400余户2100多人。据《蒙化府志》、《蒙化志节稿》记载,早在元代时期就有回族的先民入籍公郎回营村。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边之战”结束后,明军中的回回军人多留居在定边县境的要隘地带(今公郎镇回营村)。在明朝“移民就宽乡”时,也有一些从事工、商的回回入户,从南京、江西等地迁来南涧定居。清代乾隆时,甘、青回民起义失败后,有一些回民的子…[详细]
南算奘房
  南算奘房(原名为“奘崩龙”,意为“德昂佛寺”)位于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南算寨。据口述调查材料,该佛寺是德昂族留下来的,现在为傣族群众所使用的佛寺。南算奘房是典型的干栏重檐式木结构佛寺,这是根据盈江天气炎热、雨季长、潮湿严重的实际而采用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一是透风、凉爽,人不易得病;二是楼板比地面高,可延长木板寿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大殿坐西向东,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于北侧开侧门一道,建…[详细]
芒捧奘寺
  芒捧奘寺位于户撒乡芒捧村委会芒捧村民小组西侧的缓坡地上,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2平方米,该奘寺为户撒现存较早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之一,是当地阿昌族群众使用的一处宗教场所。据傣文史料记载,宋开禧元年(1205年)德昂族就在此建塔,现存塔基。现存建筑修建于明末清初,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为干栏式三层檐歇山顶抬梁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面阔13.5米,进深12米,通高11.12米,…[详细]
建塘阿布老屋
  云南香格里拉古城,有一座370多年历史的藏汉结合民宅建筑——阿布老屋。独克宗古城的石板路边,阿布老屋土墙木构,陈旧简陋但高大、独特。一进宅门,迎上来一位古铜面色、身材高大的藏族老汉。他就是这座古宅的主人阿布——汉名松柏良,今年75岁了。阿布家族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风云世家。老屋地下层是柴房牲舍,地上层是主人居宅,第三层则是仓库。全宅外环土墙,而在宅前形成中庭。二楼住宅是全楼的精华部分,前有回廊,两厢有…[详细]
诗礼古墨水磨房
  古墨水磨房群位于凤庆县诗礼乡距政府驻地以西11.6公里的古墨村流浪河中段。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水磨房27间,其中可以使用的21间,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榨油房2间,石桥9座,直径30cm以上的古核桃树90株。水磨房依山傍水,以水为动力,以传统方式进行米面加工。建筑格局由水渠、磨房、畜圈、厕所等组成。房顶均为青石板铺盖,墙体由石头垒砌而成。水磨房四周分布着高大的核桃树林,树干粗壮,枝密叶茂…[详细]
琼凤桥
  1925年建成的琼凤桥,位于凤庆县三岔河镇顺甸河上,是连接三岔河镇东西两片的木廊桥。“民国十四年,邑人龚成龙、李桢、赵复增、赵复盛、西佛昌以及地方人士捐资创建”(《顺宁县志》)。桥是乡民的图腾,这里面寄托着他们美好的祈望。世事沧桑,多少烟雨桥上过这座廊桥,各种书面记载廖廖。三岔河乡,也并非交通通达之地,它居于云县、凤庆交界处一隅,偏僻而闭塞。自古以来,这里既不是商贾往来的繁华之地,也谈不上是俊才星…[详细]
普化寺
  普化寺,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始建于三百多年前,是怒江州贡山县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现为第五世朗秋--的驻锡地 。普化寺,因年久失修,寺院建筑存在倾斜、漏雨等现象。这几年朗秋--为寺院的修复呕心沥血、不辞辛劳,也得到了一些善信的大力支持。如今的普化寺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风采。2009年10月18日普化寺的白塔落成开光,贡山县政府副县长、政法委书记、政协副主席等领导都出席了白塔开光仪式。普化寺…[详细]
南薰桥
  南薰桥,位于宾川县城南12公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州城镇南。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桥为单孔石拱风雨桥,全长15.6米,宽5.16米,孔高4米。桥为两头牌楼式门,桥廊中间起歇山顶方形亭阁1间。明代李元阳、清代黎洪熙为桥作过碑记。南薰桥是我县建筑时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桥梁。1936年4月20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宾…[详细]
地索李家宅院
  地索李家宅院位于姚安县左门乡地索村民委员会,地索李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城李家大院
  北城李家大院坐落于北城文星街南段,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大小分为九个组合体,每个组合体内又分为3—5个院落,仅临街铺面就有24间,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年—1918年)建盖的清式民居建筑群,风格独特,石木雕纹巧夺天工,院内具有五步一台,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观。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北城李家大院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坝心王氏宅院
  坝心王氏宅院 位于石屏县坝心镇坝心村,建于民国29年,是民国富商王嗣东住宅,为中西式三进院落,最后端为二层仿法式建筑,是民国时期当地中西结合式民居建筑的典型实例。2012年1月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陶村吕氏宅院
  陶村吕氏宅院位于石屏县。…[详细]
和顺传统民居建筑群
  和顺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顺,由弯楼子和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姓宗祠组成,分布在和顺镇紧邻的三个自然村中。各组建筑最早于清嘉庆10年(1806),最迟于民国24年(1935)修建。每组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及建筑形式丰富、灵活又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2012年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顺弯楼子位于和顺镇十字路村大石巷中段,建盖于清末至民国初期,为腾冲…[详细]
芦子沟传统民居建筑
  芦子沟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石屏县坝心镇苏家寨和小高田村。建筑年代为清中期至民国时期。民居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为主,多数房屋的方位为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布局灵活、建筑结构严谨、建筑装饰丰富、建筑材料多样、颇有特色。…[详细]
腊者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群
  腊者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腊者村。建筑大部分坐东南向西北,少部分坐南向北或坐西北向东南,由干栏式吊脚楼24幢、祭祀场所1处、老人房1座、石板路1段、整木楼梯、水车等174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织布机、纺车、染缸、风箱、掼槽等360件可移动文物,共同构成建筑群整体文化景观。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2.7平方千米。干栏式吊脚楼分为悬山顶穿斗干栏式、歇山顶穿斗干栏式和悬山顶与歇山顶穿斗…[详细]
碧溪传统民居建筑群
  碧溪,原名碧朔,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碧溪村,始建于明代,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有庾恩旸故居、李光保宅、何延年宅、李秀山宅等。2012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庾家在云南历史上地位显赫,庾恩旸的弟弟庾恩锡创立了“重九”牌香烟,1929年任昆明市市长,是台湾歌手庾澄庆的爷爷。…[详细]
整董傣族传统建筑群
  整董傣族传统建筑群,位于江城县整董镇曼贺井、曼贺、曼乱宰三个傣族村寨。系傣族竹楼“干栏式”传统民居建筑,有傣族竹楼民居、景宰塔、丰收塔、贺井塔等组成。在整个傣族传统建筑群中,单体建筑为一楼一底多屋顶,穿斗式木制构架,大屋顶、低垂檐、不开窗、强通风,屋面盖缅瓦,设“廊”和“展台”,楼室宽敞,呈正方形,人居楼室。底室一般不筑墙设壁,四无遮拦,主要用于堆杂物,仅在院外筑墙设栅,均独立成院。贺井塔建于清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