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仙游县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仙游县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林氏祠堂
  白塔林氏祠堂,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白塔社区66号。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偏西,占地面积约398.4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大埕、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组成。通面阔16.6米,通进深24米,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檩,中开三门,中门两侧留存清代螺纹抱鼓石一对,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八檩,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布局基本保留了清代宗祠建筑风格,石柱础、木雕构件较精美、完整,是研究其宗族历史…[详细]
顶东湖昭灵宫
  顶东湖昭灵宫,位于仙游县西苑乡顶东湖村东湖186号。始建于明朝中期,1984年12月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93.84平方米。单体建筑,建于石构平台上,通面阔10.2米,通进深9.2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正、侧面建有护栏,其上设置雨披。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混合全木结构,保留明代素覆盆石柱础,整体建筑保存完好,是仙游地区少有的纯木构建筑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202…[详细]
团结德心书院和龙田宫
  团结德心书院和龙田宫,又称龙田宫三教祠(德心堂),位于仙游县龙华镇团结村下溪227号。两座建筑物连在一起。始建于嘉庆己巳年(1809年),1928年重修,现代屡有重修。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12.18平方米,均为一进廊院式建筑,悬山顶。由德心书院、中小厅过道、龙田宫组成。通面阔24.86米,通进深15.3米。德心书院面阔三间,明间开三门,沿中轴线依次为大埕、前殿、天井、瞻拜亭、正殿、偏房组成,前殿…[详细]
中岳锦溪宫
  中岳锦溪宫,位于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亭塔88号。始建于清同治辛未年(1871年),近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176.78平方米。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殿、天井、左右庑廊、正殿。通面阔8.96米,通进深19.73米。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宫内遗存前殿石门槛刻“同治辛末年孟冬立”的“庙貌芳传连攝水溪光彩焕锦添花”楹联,和前廊“同治十年重修”…[详细]
白侯山古寨墙遗址
  白侯山古寨墙遗址,位于仙游县园庄镇东北部白侯山,隶属后蔡村和塔兜村。始建年代不详,寨墙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次降低,总长3公里多,保存较为完好的约2公里多。毛石砌筑,高度约2-9米不等,宽约0.5-1米。寨墙内遗留有战壕、营房地基和部分土墙、“泰山石敢当”碑刻。其西北侧的山脚下,有一条古驿道通往仙游县城和枫亭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寨墙曲折穿梭于陡崖,规模之大,为莆田市境内少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详细]
五星“1890”土楼群
  五星“1890”土楼群,位于仙游县游洋镇五星村古寨下自然村。建于1947年-1955年,由近似“1890”数字造形的四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共有300多个房间,最高楼层三层半,平均高度约10米。悬山顶,基本为合院式土木结构,中为天井,周绕厢房,二、三层基本设有木长廊,梁柱、门窗、栏杆等木构件造型古朴耐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为莆仙境内最大的土楼群,极具特…[详细]
五星温氏古厝
  五星温氏古厝,位于仙游县游洋镇五星村洋头自然村。建于清同治年间,系洋头温氏始祖温贤洲所建。占地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76个,大厅、侧厅共10个,主要由上厅、天井、下厅和厢房组成。悬山顶,单层土木结构。遗存雕有吉祥图案的清代石础、门枕石、石圭,以及人物、花卉、诗文设色壁画等,天井以青石条砌就,左、中、右各有五级石阶连接上厅,天井上方的屋檐装饰有形状精美的倒葫芦状的木质瓦当。建筑保存完整,是…[详细]
北象山陈氏忠祠
  北象山陈氏忠祠,位于仙游县菜溪乡北象山村象坑自然村202号。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代重建。坐北朝南偏西,占地面积约204.45平方米,单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由埕、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及东西护厝组成,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檩,中开三门;正厅面阔四间,进深九檩,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遗留檐柱楹联“两朝忠孝山河壮,百代蒸尝爼豆新”和样式各异的石柱础,木构件雕艺精湛。保存基本完整…[详细]
灯塔顶旧厝蔡氏民居
  灯塔村顶旧厝72号蔡氏民居,位于仙游县龙华镇灯塔村顶旧厝72号。始建于清代中期,坐北朝南偏西,占地面积约1498.88平方米,一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由埕、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以及旁开各3组前厅、天井、正厅和厢房组成。整体建筑通面阔60.93米,通进深24.6米。正厅面阔三间,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悬山顶,山墙搁檩土木结构,天井11个,遗存大门口一对门枕石和精美浮雕石构,前廊山墙面留存部分…[详细]
前面林氏民居
  前面林氏民居,位于仙游县榜头镇梧店村大安自然村277号。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2008年再修。坐南朝北偏西,占地面积约528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由外埕、门头房、内埕、前廊、门厅、天井、左右廊庑、正厅组成。主体建筑通面阔19.88米,通进深26.57米。门厅面阔五间,明间敞口,后檐设隔扇门;正厅面阔五间,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悬山顶,山墙搁檩土木结构。遗留一对明代抱鼓石、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