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尔羌汗国王陵
  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老城和新城之间的阿勒屯德尔瓦兹以北,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该王陵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陵内共葬有苏来坦·赛义德汗、阿布杜热西德汗、阿布杜克里木汗、穆罕默德汗、艾哈迈特汗、阿布杜里提甫和他们的子孙及著名木卡姆学者、诗人阿曼尼莎汗。叶尔羌汗国,明代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史籍称“蒙兀儿汗国”、“蒙古利亚国”、“赛义德汗国”等。《明史》对新疆各地政权统称“地面”,因首府为叶尔羌(今莎车),故名。统治者系察合台后裔。辖地为“阿尔蒂沙尔”(即六城:喀什噶尔、叶尔羌、于阗、英吉莎、阿克叶尔羌汗国苏、乌什),盛时包括吐鲁番、焉耆和费尔干纳。…[详细]
日坛
  目的地介绍日坛又称朝日坛。在朝阳区朝阳门外东南。围以红墙,西向,嘉靖九年建。台制一成,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即太阳)。《天府广记》载:“祭用太牢、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甲、丙、戊、壬年,皇帝亲祭”。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坛为方形。在公园东南角建有胜春园,占地1万平方米,中有曲池,池中有一对石雕的天鹅,一只石-向上喷水。园东南小山上有清晖亭,南侧建有花果园,西北角有马骏烈士墓。因为公园座落在使馆区,因此成为各国外交-喜游的场所。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四周有谴墙(短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3座,…[详细]
彭措林寺
  彭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拉孜县彭措林乡,海拔4100米。彭措林寺于公元1615年由多罗那他主持修建。原信奉觉朗派,到五世0-执政时期,该寺属13座寺庙换教寺之一,故信奉格鲁派。寺院曾有35个殿堂和一个诵经大殿,3300名僧人,并在寺庙的山顶处修建了94间9层高的达耶拉塔卧室。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老壁画和镀金铜佛像,如生威金刚、十轮金刚、胜乐金刚等164件。每年-12月27日,该寺举行跳神节,-10月8日举行朝拜度母仪式。寺院坐西朝东,分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主体建筑由-殿、拉康顿珠、外经院、宗政府遗址、僧舍等组成。-殿是平措林寺的中心,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共有36根柱子,共三层,为土石木…[详细]
真寂之寺石窟
  真寂之寺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查干哈达乡,原称“后召庙石窟寺”,始凿于辽。1974年修缮石窟前-庙屋顶时,在中窟门楣上发现阴刻“真寂之寺”四字,知辽代称为真寂寺。石窟开凿在一座俗称“桃石山”的峭壁上,有南、中、北3个洞窟,坐西朝东,窟前是清代-教寺院善福寺,善福寺大殿南北长23米,宽6米,直接依附石窟而建。中窟规模较大,窟门内侧雕金刚力士像,窟内有主尊为释迦涅架像,两侧立有举哀菩萨及弟子17尊。南窟窟门两侧各雕金刚力士像,窟内坐佛1尊,佛像前左右侧分别为普贤菩萨骑象和文殊菩萨骑狮像。北窟分内、外二室。窟内浮雕坐佛、弟子、菩萨、供养人及天王像。桃石山南侧山谷岩壁有金刚力士浮雕。南侧和…[详细]
松江唐经幢
  松江唐经幢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为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松江区中山小学内。该石幢建于公元859年(唐大中十三年),材质为石灰岩,1962年大修,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序,以及建幢铭。其余各级,如托座、束腰、华盖等部分,雕刻精致,有海水纹、宝相莲花、卷云、力士、天王、菩萨、供养人及盘龙、蹲狮等。整个建筑高大美观,雕刻细腻,线条洗练圆熟,人兽以至花卉均有丰满之感,极具大唐艺术风格。第十一级狮首华盖,八角每角上有狮首,口含璎珞。第十二级联珠,双半球,刻莲花和如意纹。第十三级卷云纹托座,仰盘式,镌卷云。第十四级四天王浮雕,东南西北四面各刻横眉怒目的…[详细]
夏琼寺
  夏琼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化隆县查甫乡,距省会西宁95公里,临平公路南侧15公里处,是化隆县风景区中较著名的宗教文化游览胜地,始建于1394年,为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夏琼寺总面积为27万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创始人宗咯巴的发祥地,历代三世、七世、十三世0捐金数千两修饰了该寺殿堂,使该寺更加金壁辉煌,光彩四溢。该寺第一批经师先后充当了七世、八世0,九世班禅和三世章嘉-的经师,1788年乾隆皇帝赐名“法静寺”,并敕赐汉、藏、蒙、满四种文匾一幅,上题“大乘兴盛地”金字。夏琼,本为藏语,意即大鹏,乃附会山形之势以命名。其山在查乡南尽头,势如展翅欲飞之大鹏,…[详细]
周口弦歌台
  弦歌台在县城西南隅湖中,台高3米,整个建筑屹立于水中高台上。原为东汉灵帝时陈王刘宠的苑台,唐开元中(720年左右),为纪念孔子厄于陈,移孔子庙于上,故又称“绝粮祠”“厄台”。1962年4月被淮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载:陈王宠(刘宠)善-射,中平(180年左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闻王善射,不敢反,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太平寰宇记》载:“有陈王-台,开元中移孔子庙于其上。”清顺治《陈州志》载:“厄台,在州城外西南隅,世传为孔子绝粮处。明成化六年(…[详细]
新安函谷关
  时代:西汉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是西汉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重要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第一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2000年9月25日,汉函谷关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华塔
  龙华塔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被誉为沪城“宝塔之冠”的龙华塔,与龙华寺相对成立。龙华塔相传始建于东吴赤乌年十年(247年),由吴孙权建,赐额“龙华”,用藏西竺康居僧会所请得的五色佛舍利。现在的龙华塔,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重建。治平三年(1066年)、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崇祯三年(1630年)、1668年、1892年对龙华塔均进行修建。民国期间(1912~1949年),龙华塔屡遭损坏,虽有整修,但渐趋衰颓。解放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1954年首次对龙华塔彻底整修。塔为廊檐楼阁式砖木结构,高40.6米,外壁为八角七级,内壁为四方形,从底往上逐…[详细]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高埠之上。张仲景(约150~21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曾官至长沙太守。他医术精湛,著作也很丰富,由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更是著称于世数千年,历来被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被人们誉为“方药之祖”、“医中之圣”。张仲景死后被葬在南阳。晋咸和五年(330年)在墓前立碑,碑上题“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后来墓塌毁损坏,碑亦没入荒野。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地的农民在挖土掘井的时候,又得到了晋碑,从而探得了墓地,后来修复墓冢,并加盖墓亭予以保护。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又在墓地建立了医圣祠。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