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中央通讯社旧址
  中央通讯社旧址在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长江路社区中山东路75号,该楼由杨廷宝先生于1948年设计,作为中央通讯社办公楼使用。中央通讯社旧址是20世纪50年代前南京最高的建筑,也是南京乃至江苏境内较早的钢混结构多层框架现代建筑,对研究南京城市变迁和民国时期至解放初的建筑风格、技术发展有重要价值。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为工字形,立面采用对称构图,造形简洁大方。两边外侧向内分为五、六、七层阶梯…[详细]
原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
  原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位于玄武区中山东路145号,时代为民国。原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国立编译馆旧址
  原国立编译馆旧址位于玄武区天山路39号,时代为民国。原国立编译馆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建筑群,位于现今南京市玄武区黄埔路,为一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最初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地,1946年后为国民政府国防部驻地。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该建筑群由张谨农等设计,杨仁记营造厂建造,占地面积23499.8平方米。自1928年至1933年,建造了大量的校舍,计有西式平房62幢,西式洋楼17幢,共1075间,形成以西式建筑为主调的建筑群。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详细]
原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
  位于成贤街43号(原51号),现为南京市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国民政府教育部是民国时期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前身是1927年6月成立的中华民国大学院,隶属于国民政府。1928年11月,大学院正式改组为教育部,隶属于行政院。教育部下设高等教育司、中等教育司、社会教育司、国民教育司、边疆教育司、总务司、国际文化教育事业处、人事处、会计处、统计处秘书室、督学室、参事室资料研究室等机…[详细]
原国民政府司法部大门
  原国民政府--旧址位于中山路251号。原国民政府--于1928年11月16日成立,是国民政府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部于1928年11月12日成立,负责管理全国司法行政事务。1935年,新址落成,--和司法行政部由薛家巷迁至该处办公。这里原是一幢南北走向的灰色大楼,为西式三层砖木混凝土结构,其中间为主楼,半球形拱顶上镶有自鸣钟1座,顶上竖有旗杆,两侧为辅楼,整幢大楼有房屋108间,楼前是两个对称…[详细]
原国民政府联勤总部大门
  原国民政府联勤总部大门位于鼓楼区中山北路212号,时代为民国。该建筑约1935年建成,在抗战前曾是国民政府军政部所在地。1946年5月31日,国民政府成立--方勤务总司令部,简称联勤总部,在此办公。当时,这里建有钢混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西式平房等共328间。如今,这些建筑已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多层建筑。唯有当年的门楼还存在,其旧貌依然。门楼为西式风格,三开间且中间高两侧底,中间为一个拱券门,…[详细]
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旧址
  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旧址位于中山北路200号(原为虹桥20号)。于1947年,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大楼面朝东南,高二层,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资源委员会大门面朝西南,大门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警卫亭,(已损毁一个,现只剩北侧1个警卫亭)警卫亭仍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前身为国防设计委员会。1932年,蒋介石在钱昌照等人的倡议下,决定设立一个国防设计机构。…[详细]
原国民政府监察院、立法院旧址
  原国民政府--旧址中山北路105号,原为261号。该建筑始建于1973年初,总体院落面积6797平方米,建筑面积3876平方米,中西合璧风格建筑,钢混结构,歇山顶小瓦屋面,两侧附楼为歇山顶,正大门为突出门廊,系著名建筑学家童寯设计,其主建筑为青砖平瓦二层,3幢218间,坐西朝东,另有附属建筑,共有房屋330间。国民政府--成立于1928年10月,办公地点一开始设白下路273号南京海运学校校园。19…[详细]
中英庚款董事会旧址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山西路124号。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于1931年4月成立,是国民政府行政院下属的负责保管、分配和监督使用英国退回庚子赔款的专门机构。其办公楼坐北朝南,钢筋水泥梁柱结构,属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由杨廷宝设计,基泰工程司施工,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建成。两层中廊式,黄色琉璃瓦,庑殿四坡顶。出榐深远,榐口简化,入口西式,门脸简洁朴实,外墙贴褚色面砖,建筑面积7…[详细]
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
  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位于秦淮区中山东路128号,时代为民国。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
  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位于秦淮区建邺路168号,时代为民国。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饭店
  中央饭店坐落在中山东路237号,现仍名中央饭店。中央饭店原设计为七层大楼,因其位于国府路(今长江路)的正南方,有关当局认为这么高的建筑会对国民政府的安全构成威胁,于是只批准建造三层。中央饭店坐北朝南,为西式混合结构的建筑。建于20年代末,占地面积5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57平方米,设备应有尽有。除了可供住宿外,还设有中西菜社、弹子房、理发馆等,以西餐著名,它是三四十年代首都南京最负盛名的饭店…[详细]
福昌饭店旧址
  福昌饭店系民国时期南京市最高饭店。福昌饭店是南京市著名的“老字号”饭店。1932年,由浙江著名富商丁福成兄弟出资,并与德国洋行合资在南京市新街口筹建,寓“福泽四海,昌隆四方”之意,故命名为“福昌饭店”。1935年建成后正式开业迎宾,后轰动南京。1945年以后,该建筑一度又作为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军官俱乐部使用。1952年,南京市政府接管了该建筑,并由市交际处负责管理。1966年,该建筑一度又改名为“胜…[详细]
孙中山旧居(中山楼)
  孙中山旧居(中山楼)位于汉口路9号(南京大学南苑)。中山楼是一幢西式风格的别墅,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该建筑高为两层,上有老虎窗,坐北朝南,灰色墙面,红色屋顶,砖混结构。一楼有柱式外置门廊,二楼有简易阳台,房顶有三个并排而立的老虎窗,其外表为红色。孙中山自1912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来,致力于继续推进革命。然而,阻力重重。一是帝国主义国家压迫临时政府,拒绝承认临时政…[详细]
华侨招待所旧址
  原国民政府华侨招待所旧址位于中山北路81号。该建筑始由我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范文照设计,建于1930年,1933年竣工。系中国宫殿园林式传统古典风格建筑。其主建筑坐西朝东,楼高三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钢混结构,朱红方柱,雕漆画栋,飞檐翘角。民国年间,最初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招待所,1947年后改为营业性质机构,是当时南京的接待外交人员的涉外宾馆之一,也是当时国民党政军商名流汇聚之场所。抗战胜利…[详细]
下关火车站
  下关火车站初称为沪宁铁路南京车站,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改称南京下关车站;汪伪时期,一度称为南京车站;1968年底,位于玄武湖北侧的南京火车站建成后,更名为南京西站。下关火车站初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按当时统一规格“一等站屋”设计,有大小平房18间,建筑面积520平方米。有大厅、票房、电报房、站长房、邮政房、货物经理人房等建筑设施。候车室仅有两小间,木结构屋顶,屋…[详细]
南京浦口火车站
  南京浦口火车站南京浦口火车站又称南京北站,为上海铁路局区段站和南京铁路分局一等直属站。于1911年建成通车,车站地处南京长江北岸和宁连、宁通高速公路,312、104国道相连,与南京港二、三公司相邻,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宋教仁遇刺、孙中山灵柩运达南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朱自清《背影》中的镜头皆发生于此,具有独特的民国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民国历史底蕴。…[详细]
陵园新村邮局旧址
  陵园新村邮局,或称“陵园邮局”,又因建筑顶部为四方的重檐攒尖顶,有八个檐角被称为“八角亭邮局”,还因靠近美龄宫,据说宋美龄常来这里寄信,就有人称之为“美龄宫邮局”。该邮局是规划在当时的“总理陵园”邵家村合作社附近的一座邮政公共服务设施,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新建。邮局原来有一个匾额,上 书--“陵园邮局”,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邮局的主体建筑为两层,仿古式的绿色琉璃重檐攒尖顶,蓝色琉璃斗…[详细]
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
  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位于今下关区大马路,今邮局建筑由南京市邮政器材公司、南京邮政人力资源中心和邮政招待所使用。南京邮政事业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京辟为通商口岸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式在下关设立南京邮政局。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改大清邮传部为交通部,改大清邮政局为中华邮政局,民国三年(1914年)南京邮政局改称为江苏邮务管理局,地址在大石桥,管辖除上海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