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指挥所旧址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指挥所旧址位于城南1.5公里处的莫家村。原为民房,已有200多年历史,有正房三间,厨房一间,总面积约180多平方米。屋前天井50多平方米。莫家村为州城南边战略要地,太平军攻克州城后洪秀全即派冯云山负责指挥南线战事,指挥所曾设在此屋。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指挥所旧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曙墓
  张曙墓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七星岩下灵剑溪畔,年代为1938。张曙是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39年疏散到桂林,年底遭日机轰炸遇难。张曙墓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
  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位于广西桂林市七星区七星公园,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之一。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三将军指的是1944年10~11月,湘桂战役桂林保卫战中为抗击日寇壮烈殉国的国民党陆军的三位将军。分别是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公济桓、陆军第131师师长阚公维雍、陆军第31军参谋长吕公旃蒙。八百壮士指的是国民党陆军第31军131师391团的823名烈士官兵。 1984年10月,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经桂林市人…[详细]
‌英家起义地址
  英家起义遗址位于英家乡油榨峒村西500米白岩塘。1947年6月5日,中共桂东地下组织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横县会议精神,当晚9时于白岩塘泉公庙东侧全体武装人员集中宣布起义,在吴赞之的指挥下取得了袭击英家乡公所开仓济贫的胜利。泉公庙为单间小庙,已毁。1985年县委、县政府于英家大桥头建筑六角形攒尖顶钢筋水泥结构纪念亭一座,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亭内立高2米,宽1.4米纪念碑,记述起义简介、烈士芳名,在泉…[详细]
陈光烈士墓
  陈光烈士墓、纪念塔位于桂林市风景优美的七星岩下。1951年1月14日,中共桂林市委决定将陈光遗骨从就义处迁此安葬,并建纪念碑和墓园。墓呈圆形,混凝土洗米石结构,直径3﹒7米,高1﹒45米,墓围11﹒6米。墓前建有纪念塔,高约7﹒5米,正面镌刻烈士简历,环刻缅怀题词。陈光解放初期为桂林市工委书记,负责开辟桂林地下党的工作,建立中国共产党桂林工作委员会,并领导桂北游击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桂林北站铁…[详细]
骝马山摩崖造像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骝马山北麓。共6龛,23尊。主要镌刻佛、弟子、菩萨和供养人。2~6号龛保存基本完好。其中3号龛较能代表唐代造像特色。该龛造像10尊,主像为佛,居中,坐高1米;身躯厚重,着广袖褒衣,斜尖领,衣褶简洁朴素; 面部略平,颐颊饱满; 左手按膝,右手上举作说法状; 静穆安详,结跏跌坐于平台金刚座上。台座两侧置0狮子,作卧伏状。佛左右为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均圆领袈裟,面向主…[详细]
穷斗山摩崖造像
  穷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新县全茗镇灵熬村朋大屯东约2公里的穷斗山,碑文记载,原穷斗山岩内共雕刻有“观音”、“仙侣”、“醉仙”、及“方公与予”之像等四组。实地考察,观音造像已不存,现仙侣、醉仙、“方公与予”之像依旧,除此之外在洞口两边及上方还发现方神动物一组。洞内石壁上,有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茗盈土州李氏土官命石匠雕刻的摩崖造像30多尊,其中观音一龛2尊,仙侣十八龛21尊,醉仙二龛8尊。以及…[详细]
临贺故城
  临贺故城位于贺街镇,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故城包括旧县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东古城等四个城址、六大古暮群、寺庙二座及宋代营盘一处,内存有大量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包括寺庙、祠堂、捕厅、衙门、义仓、会馆、文庙、石板街道、古井、民居、码头及水门等。故城历史脉络清楚,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广西贺州市…[详细]
桂林静江府城墙
  七百多年前,静江府(桂林)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筑城,以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此次筑城,历经四任主管,耗时十四年之久。扩建后的城墙北起铁封山、鹦鹉山,沿宝积山向南至今翊武路南端榕湖北岸,折而向东接漓江,再转伏波山、叠彩山链接铁封山,全长6000多米,高6-9米。静江府城池依山而筑,以山为壁,因江为池,灵活应变的特定技法体现了“以水为固、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筑城原则。其立体纵深,虚实结合,以防御…[详细]
普贤塔
  普贤塔位于桂林市象山区象山山顶,建于明初,是一座喇嘛式三层实心砖塔。塔基为双层八角形,底层每面宽3米,基座面积55.2平方米。因第二层嵌有青石线雕的南无普贤菩萨像而得名。像高0.8米,上方横列“南无普贤菩萨”六字。塔身为圆宝瓶形,圆形伞盖,顶为两圈相轮。该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或宝瓶,故又称剑柄塔、宝瓶塔。普贤塔是一座喇嘛式实心砖塔。建于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远…[详细]
太平府故城
  太平府故城,位于崇左县太平镇,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内置城门五个,城墙上另设置敌楼十余座,现存朝阳门、安远门、镇边门三个城门和1360米城墙。太平府故城内置城门五个,东为“长春”,南为“镇安”,西为“安远”和“镇边”,北为“拱辰”。另设置敌楼十余座。明永乐6年左江大水泛涨,淹塌城垣400余丈,又征各州民助修,易用石砌。后几经修复,又逐年倒塌。现尚存“长春”(东门)、“镇边”(大西门),“…[详细]
遇龙桥
  遇龙桥位于阳朔县白沙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单拱石桥,桥上还立有一块抗战胜利碑,非常具有历史意义。遇龙桥距离遇龙河漂流起点之一的金龙桥码头并不远,约十分钟的步行路程。迈上石桥,便可感受到这里沧桑的历史,桥上的“抗战胜利碑”是1944年村民自发与日寇激战数十天取得胜利的标志。桥头古树茂盛,桥边黑瓦房子也泛着悠悠古韵。地址: 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门票免费开放。交通指南公交在阳朔汽车…[详细]
凤溪古建筑
  凤溪古建筑(包括朝阳风雨桥、福寿风雨桥、陈氏宗祠、岑氏宗祠、翟氏宗祠、神亭、戏台等建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年代为明-清。凤溪古建筑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贺州开宁寺
  开宁寺在开山镇南和村,为明万历年间的贺县县令欧阳辉所建,现存建筑面积:南北宽11米,东西长31米,为前、中、后三殿式建筑。前殿大门外有一对浮雕盘绕石龙柱,均以石狮为柱础。造型工艺细腻精湛,张牙舞爪的龙和开口含笑的狮栩栩如生,其柱形如华表,具有典型的明代艺术特点。寺门左前方29米处有一石塔,底呈正方型,塔身六角形,三层重檐,葫芦顶,通高5.20米,塔身镌有浮雕图案和阳刻文字,为清代咸丰四年(1854…[详细]
‌黄姚文明阁
  文明阁座落在黄姚镇东南天马山麓,前依姚江,右旁螺峰,为黄姚八景之首,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道光十年(1830)、同治九年(1870)及民国15年4次重修,原有步云亭、文明首第、土地祠、豁然亭、福禄亭、惜字炉、天然图画、财神殿、大堂正殿、不夏亭、桂花亭、魁星楼等12个建筑物,今存8个。阁内历代名人题诗勒石颇多。1987年,自治区有关单位拨款10000元,当地群众捐资2000元,…[详细]
灌阳关帝庙
  灌阳关帝庙,又称武庙、西关协帝祠,位于古灌阳县城郭西门外,即今灌阳镇解放路,毗邻县直一小东南侧。现存庙宇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阔12.1米,进深31米,占地面积496平方米,整体保存状况较好,为自治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保单位)。据关帝庙内现存的碑刻资料可知,该庙最早曾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重修,后又于明天启元年(1621)、崇祯三年(1630)、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等时期经历…[详细]
钟山石龙桥
  石龙桥石龙桥位于石龙镇镇政府门前,横跨于石龙河南北两岸,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于光绪年间,全长40米,宽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桥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点灰浆连结,充分显示我国桥梁建设的高超技术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石龙桥桥堍两端各置石狮一对,两石狮怒目圆瞪,虎虎生威,桥面两侧石栏、望柱、华盖内侧饰满浮雕图案,望柱外侧分别阴刻“龙蟠东水”、“石锁珠江”…[详细]
万福寿
  万福寿‌:位于天等县向都镇,时代为清代‌。…[详细]
恩荣牌坊
  恩荣牌坊‌:位于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时代为清代‌。‌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莲花戏台
  莲花戏台莲花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戏台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南向与其相向50米是龙王庵,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整个建筑面积为96.2平方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式项,正脊饰鳖鱼及宝珠,二层瓦面上饰二龙戏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