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檀河遗址
  檀河遗址位于田东县林逢镇檀河村坡算屯东南高坡岭,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檀河遗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百谷遗址
  百谷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毕乡大和村百谷屯东北,为旧石器时代遗址。百谷遗址原始地貌保存完好,石制品埋藏丰富。已发现数量较多的石制品,及可供年代测定的玻璃陨石标本。遗址表面还发现更多的大型砾石石器。在高岭坡遗址内,出土了石制品69件和玻璃陨石等。之后又出土石制品90余件,证实砖红壤是石器的原生地层,推断距今约70万年,把人类在广西活动的历史大大提前。…[详细]
灵山人遗址
  灵山人遗址在灵山县三海乡梓崇村马鞍山。山为喀斯特孤峰,形似马鞍。山下有东胜岩、葡地岩和尽头岩三洞。1960年,广东师院、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顾玉珉、顾阎等在东胜岩发现1块颞骨的鼓室部、两颗牙齿和一段左侧股骨上段;在葡地岩发现1块顶骨和3块额骨。东胜岩还出土熊的化石和钙化蜗牛;葡地岩出土中国犀牛、野猪、鹿和牛化石。专家研究鉴定为更新世末期的人骨化石。命名…[详细]
白莲洞遗址
  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白莲洞高二十米,主洞面积774平方米,洞侧有地下河,长年流水潺潺,洞前有湖泊遗迹。周围群山环绕,景色秀丽。白莲洞有中国第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室内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说明了在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煮熟食物了。华南古人类的洞天福地-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位于柳州市郊东南12公里,是著名…[详细]
南宁顶蛳山遗址
  顶蛳山遗址遗址地处邕宁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整个山丘呈椭圆状南北延伸,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国家大遗址展示中心之一,作为中国史前文化中一种独特文化类型的代表以奇特肢解、屈肢葬式,完整的陶器,层次清楚的文化序列令中外著名考古专家为之迷醉。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详细]
感驮岩遗址
  感驮岩遗址位于那坡县城人民公园内后龙山脚下的一个洞穴内,洞内南侧有一泉水流出,每天清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游泳。遗址所在洞穴洞高1—20、宽20—70、进深30—50米。洞室南部近洞口处为清代土司衙署遗迹。洞内和洞外现存遗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文化堆积约400平方米。有台阶直达山顶,可以俯瞰那坡县城。汽车站到感驮岩遗址大约15分钟步程。…[详细]
绿鸦冶铁遗址
  绿鸦冶铁遗址(包括岐阳岭冶铁遗址、绿鸦村冶铁遗址)位于兴业县龙安圩,年代为宋。绿鸦冶铁遗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二东汉墓群
  王二东汉墓群是金秀瑶族自治县至今发现的最大的东汉墓葬群。1981年10月自治区文物队普查时,探明汉代墓群共34座(其中2座属象州县地域),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地形为丘陵地带,黄粘土质,墓葬封土堆直径4-11米,墓高0.8-1米。1992、2007年先后两次对6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罐、陶碗、陶屋、陶壶、陶钵、井亭、熏炉、灶、灯、纺轮、铁釜、青铜碗壶、石球等50多件陪葬器物。出土的陪葬…[详细]
黄善璋墓
  黄善璋墓(包括武官墓文官墓及周围黄氏土司族人墓)位于明江机场附近,是北宋永平寨(今宁明一带)首任土官黄善璋的陵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善璋墓是广西宋代时期土司制的缩影。广西的土司文化素有“北祠南墓”之称,“北祠”指祈城县莫氏土司祠,“南墓”就是宁明县“黄善璋墓”。陵墓规模宏大,为广西土官墓之最,原有神道、华表、辕门、石狮、石马、石羊、石俑(有文武之分)等等,文物丰富,价值极高。黄善璋墓园,所…[详细]
孝穆皇太后先茔
  孝穆皇太后先茔位于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善华村,年代为明。孝穆皇太后先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庙山岩洞葬
  庙山岩洞葬位于大新县福隆乡福隆村北庙山,年代为宋-明。岩洞葬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葬俗,即人死以后,将棺柩放入崖洞中的一种葬法,葬地大多选在山腰或山脚的天然洞穴中,而洞葬地点大多就在村寨的附近。因其葬地的选择与山崖有关,所以也被称之为“崖葬”、“崖洞葬”等。庙山岩洞葬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凤腾山古墓群
  凤腾山古墓群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堂八村西北部凤腾山东南面斜坡上,距堂八村2.3千米。墓群南北宽103米,东西长200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墓群从山脚排向山顶,不规则地分布有大小墓体一千二百余座,分有碑文墓和无碑文墓两种,均坐西向东。无碑文墓年代上限有待考证,有碑文墓绝大多数为清代不同时期所葬,毛南族谭氏始祖谭三孝就安葬于此。石砌的墓群用料讲究,墓冢形状或圆或方,均为青石砌筑,有单体墓、连…[详细]
板麦石塔墓
  板麦石塔在崇左县江洲乡板麦村。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是江洲土司第16代土官黄河汉为其早亡的儿子绍伦所建的墓塔。塔石构实心,平面呈六角形,7层,高5.l米。塔基高0.5米、直径卫.35米。各层均用巨石雕凿而成。第二层正面刻建塔碑文,其余各层面浮雕花木鱼池、民族乐器、飞禽走兽、人像、佛教符图等42幅。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对考察左江壮族与佛教的联系,土司制度与壮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研究价值。板…[详细]
正隆巨猿化石出土地点
  ‌正隆巨猿化石出土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榄圩乡正隆村那隆屯东北面约1公里的牛睡山上,具体位置是近山顶处称为黑洞的岩洞‌‌1。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巨猿化石产地,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寻找巨猿牙齿化石的确切地点及解开其生存年代等谜题,1955年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组织了广西工作队进行调查考察,在广西的来宾、上林、…[详细]
帽合山岩画
  帽合山岩画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岩画东西宽约8.7米、高约2.2米,用红色颜料绘成,画面以人像为主,还有马、龙、星、鸟、怪兽、云形、圆圈、似文字符号等图像。根据岩画人像装饰及头顶的盘状包头分析,岩画可能为当地瑶族所绘,岩画内容与宗教祭祀礼仪有关,绘制年代学界倾向于明代。马山岩画仅见一阴刻的手掌印,生动形象。…[详细]